人物生平
官宦世家
張叔夜出生于官宦世家,其曾祖父與祖父為河南開封人,據(jù)《宋史·張耆傳》記載,耆有子二十四人,其中一子名希一,曾任洪州(今南昌)鹽監(jiān);另一子利一,曾知信州(今上饒)軍。光緒《江西通志·張叔夜傳》中說得更清楚:“蓋叔夜舊籍開封,其家于今廣豐境,當自利始也!
現(xiàn)存的張氏宗譜有更明確的交代!都o先公祠記》中又說:“我之世祖忠文公由河南開封從叔祖利一公為信州參軍,遂徙居于豐之南鄉(xiāng)十五都,地名核桃樹下,即今塔底是也!奔唇駨V豐縣嶺底鄉(xiāng)家潭村塔底。由此證明,開封只是張叔夜的祖籍或舊籍,其家后徙居廣豐,應(yīng)是江西廣豐縣人。
張叔夜于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出生于信州永豐縣塔下(今江西廣豐嶺底鄉(xiāng)潭村塔底)銅鈸山區(qū)的一個山鄉(xiāng)小村。張叔夜少時就喜談軍事。長大后以祖蔭入仕任蘭州錄事參軍。
戍邊建功
蘭州地處當時宋朝邊境,依恃黃河天塹為固,每年冬天黃河結(jié)冰時,都要處于戒備狀態(tài),以防羌人入侵。張叔夜認為長此以往,不是辦法,于是親自過河勘察,發(fā)現(xiàn)有一個叫天都的地方,是五路之間的要沖,羌人每次入侵,都先要在此地集結(jié)。張叔夜根據(jù)附近地勢,奪得大都,在大都建了一座叫做西安州的可戍守的城池,以此扼守西北邊境。張叔夜此舉有力地遏止了羌人的侵襲,為朝廷緩解了邊疆不安定的憂患,同時也免除了以往士卒瀕河困守、累月不得解甲的勞頓之苦,從此蘭州再也沒有羌患。
此后張叔夜擔(dān)任過襄城、陳留知縣,以及舒、海、泰三州知州。宋徽宗大觀年間中為庫部員外郎、開封府少尹。不久后又賜進士出身,遷右司員外郎。張叔夜曾出使遼國,與遼人比射箭,首先命中目標。遼人驚詫,想查看他所引的弓。張叔夜以無前例為由拒絕。出使歸來后,張叔夜畫出遼國的山川、城郭、服器、儀范等資料,上呈宋徽宗。
官場跌宕
公元1109年(大觀三年),張叔夜從弟張克公曾彈劾蔡京,使得蔡京被迫下臺,蔡京因而與張氏結(jié)仇,并遷怒于張叔夜,暗中搜集張叔夜的過錯,將張叔夜貶為西安草場監(jiān)司。數(shù)年后,張叔夜被召回京師當秘書少監(jiān),后又升至中書舍人、給事中。當時的官吏因為怠惰,所以門下省出的命令都是預(yù)先簽署職銜與姓名,之后遇事才填寫具體內(nèi)容,稱為“空黃”。張叔夜極力改革這種弊端,得以升任禮部侍郎。因升遷太快,又見忌于蔡京,以徽猷閣待制身份再次到海州任知州。
剿滅宋江
公元1119年(宣和元年),宋江在河朔起事,起義軍轉(zhuǎn)戰(zhàn)十郡,官軍“莫敢攖其鋒”,聲勢浩大。
公元1121年(宣和三年)二月,宋江率軍轉(zhuǎn)戰(zhàn)至海州,奪取了官軍巨艦十數(shù)艘。張叔夜探知宋江帶著十余船金銀珠寶,準備攻打海州城,便招募了近千名死忠之士,在城郊設(shè)下埋伏,又派兵輕裝前去海邊,引誘宋江軍出來交戰(zhàn)。
同時,張叔夜又吩咐士兵潛匿在海邊,等到宋江軍上岸與誘兵對戰(zhàn)時,突然放火焚燒宋江的船隊。宋江軍隊的士兵看到船只被燒,立刻沒了斗志,這時張叔夜的伏兵殺出,宋江軍大敗,副帥被擒,宋江只好投降。有民間傳說指,宋江后來也被張叔夜所斬殺,但此說并無更多史料依據(jù)。而宋代名臣李若水作于此時期的詩歌《捕盜偶成》卻顯示宋江等被招降后“三十六人同拜爵”。張叔夜也因此被獎為徽猷閣直學(xué)士,改任濟南府(今山東濟南)知府。當時有山東群盜突然來襲,張叔夜自忖兵力無法對敵,對下屬說:“如果束手不理而等待援兵的話,老百姓遭受的苦難就大了,應(yīng)當用計謀緩住他們,拖得幾日后,就有辦法對付了。”于是拿出舊的強盜赦令,傳到郡里。強盜聽聞之后,果然開始松懈下來。張叔夜還邀人在譙門(建有瞭望樓的城門)宴飲,以示閑暇,并派遣官吏向強盜宣示赦令。強盜見狀遲疑不決,久久沒有決定。一天夜里,張叔夜發(fā)兵五千,乘強盜懈怠之時發(fā)起進攻,強盜潰敗,四處逃竄。張叔夜乘勢引兵追擊,斬首數(shù)千。張叔夜因此擢升龍圖閣直學(xué)士,派任青州府知府。
浴血勤王
宋徽宗后期,北方的金國日趨強大,宋國面臨的威脅與日俱增。 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大舉南侵,宋軍倉皇潰退。宋徽宗悄然引退,賦閑作太上皇,宋欽宗即位。金兵的進攻鋒芒不斷逼近。張叔夜深憂國事,他在任所火速上奏朝廷,請求率領(lǐng)騎兵,與眾將合力以迂回之勢抄到金兵之后,切斷金兵歸路然后再行合擊破敵。不過這一奏議未能得到及時批復(fù)。朝廷倒是調(diào)張叔夜急赴鄧州任知州,兼任南道都總管(都總管為總督一路軍馬之職)。此時金兵已經(jīng)逼近京都開封,張叔夜到任后立即接到宋欽宗的手札,親自率兩個兒子張伯奮、張仲熊及部下三萬人星夜兼程入京護衛(wèi)。途徑尉氏地方,便與入侵金兵遭遇,于是張叔夜率軍且戰(zhàn)且進,一路殺敵,于十一月底輾轉(zhuǎn)到達京都。宋欽宗在南薰門親自接見了浴血奮戰(zhàn)前來勤王的張叔夜。在這戰(zhàn)事危急之際,宋欽宗接連賜予張叔夜延康殿學(xué)士、資政殿學(xué)士之銜,授予簽署樞密院(中央軍事領(lǐng)導(dǎo)機構(gòu)樞密院的副長官)之職,委以指揮軍事全局之重任。
張叔夜曾向宋欽宗提議說:“現(xiàn)在敵人的鋒芒正銳,還是請圣駕暫時前往襄陽避兵!比欢蝿葜畤谰咽箯埵逡篃o法實施撤退計劃。金兵進一步加緊了對京都的圍攻,張叔夜臨危受命,組織宋軍在京畿地區(qū)開展了激烈的保衛(wèi)戰(zhàn)。他親自率軍與金兵連戰(zhàn)四天,斬殺、俘獲了大量的金兵,斬對方金環(huán)貴將二人,取得了局部范圍的戰(zhàn)斗勝利。宋欽宗大喜,派遣使者出京傳遞檄文,告示全國各道,宣揚褒獎張叔夜的戰(zhàn)功,下令各州郡長官率兵勤王,并罷免主和的唐恪和耿南仲,而改命主戰(zhàn)的何樐、孫傅為相,但仍然沒有將領(lǐng)前來援助。
何樐、孫傅登上相位之后,誤信士兵郭京之言,任命其為帥,郭京自稱會六甲法,可以調(diào)遣陰兵,只是需要七千七百七十七個生辰符合六甲的人。有人認為應(yīng)當先試用一下郭京的六甲法再重用他,被孫傅嚴詞駁斥。對戰(zhàn)當日,郭京發(fā)兵出城,自己和張叔夜坐在城樓上觀看,命令其余人一概下樓,不準窺看。金兵一攻上來,郭京軍馬上潰敗。郭京急忙對張叔夜說:“需要親自下樓作法!庇谑穷I(lǐng)著親信下樓向南逃遁而去。金兵涌入城中,張叔夜只得力戰(zhàn),最終不敵,京城陷落。
張叔夜于鏖戰(zhàn)中多處負傷,仍然堅持苦戰(zhàn)不已。宋欽宗只得決定向金軍投降。當宋欽宗駕車駛出郊外前往金營的時候,張叔夜聞訊飛速趕到,上前給宋欽宗請安,緊緊挽住御車的轡繩,極力勸諫不讓車駕前行。宋欽宗說道:“為免生靈涂炭,朕是不得不親往金營。 睆埵逡菇蛔〈舐曁柨,向宋欽宗再三跪拜,在場宋朝軍民無不相隨痛哭。宋欽宗在車上頻頻回顧,勉勵張叔夜道:“嵇仲努力,嵇仲努力!”
堅持大義
張叔夜一直在作殊死的抵抗,最后終因寡不敵眾而為金軍俘獲,在敵兵簇擁下押至金軍大營。被俘之初,金軍統(tǒng)帥對張叔夜以禮相待。因為這時金人正考慮推立異姓為帝,即扶植張邦昌為傀儡政權(quán),而希望借助張叔夜的地位和聲望來實現(xiàn)此計劃。
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三月,張叔夜嚴正拒絕了金軍統(tǒng)帥的威脅利誘,大義凜然,擲筆于地,與孫傅、及秦檜等人拒絕在勸進書上署名,張叔夜對孫傅說: “今日之事,有死而已!毕蜃诤、宗望寫信,請求立宋欽宗太子趙諶為帝,“以順民望”,宗翰、宗望大怒,而張叔夜仍舊抗爭如故,于是和拒絕勸進的人一起被勒令舉家北遷,隨徽欽二帝同行。
明志殉國
在金兵押解之下的 宋朝君臣迤儷北行,只見兵燹所過之處,斷壁殘垣,滿目瘡痍,沿途戰(zhàn)敗慘狀加上滿腹家國之恨,令人痛不欲生,張叔夜絕食抗議,期間只飲湯水。君臣一行人漸行漸遠,來到了宋、金兩國之間的界河白溝地方。時至五月,北地猶自颯颯風(fēng)寒,草木不春。眾人登船渡河,船夫說:“這里就是界河啦!”張叔夜聞言,按捺不住滿腔悲憤,矍然起立,在船上翹首南望,仰天大呼。便不再言語。第二天扼吭,帶著未酬的報國之志盍然逝去,終年六十三歲。他的兩個兒子隨后也自殺而死(有說仲熊未死,而是隨行祭祀)。
南宋朝廷為表彰張叔夜,追贈開府儀同三司(文散官二十九階之首階,從一品,系宰相官所帶階),謚號“忠文”。公元1132年(紹興二年),時任尚書仆射兼中書侍郎(即宰相)的李綱奏準敕建張叔夜衣冠冢于廣豐縣靈鷲寺西側(cè)。
公元1138年(紹興八年),宋金議和,張叔夜父子的遺骸得以回歸故國。船行到鄱陽湖時,遇到大風(fēng),船無法前進,只得將三人的遺骸葬于湖畔。
靈鷲寺望西南50里,在張叔夜的故里塔底,還保存有張叔夜妻子呂氏的墓葬。
歷史評價
《宋史》:“觀二張之理郡,鄭僅之守藩,宇文父子之便邊糶、革馬政,許幾、程之邵之經(jīng)制財運,蒲卣之議稅榷,皆有可稱道!
張孝純:“疇昔中朝士,簪紳仰令名。恩威彰輔郡,忠孝衛(wèi)都城。許國志何壯,為山功莫成。西風(fēng)故林道,蕭瑟感秋聲。”
李詡:“其四曰死事,若種師中、王翊、張叔夜、何充、劉銳、徐徽言!
家族成員
祖父
張耆
父母
父:張宗望
母:吳氏
伯叔
張希一、張利一
妻
呂氏
兄弟
兄:張近、張述
弟:張適
從弟:張克公
子嗣
張伯奮、張仲熊
藝術(shù)形象
文學(xué)形象
在明代小說《水滸傳》中,張叔夜是濟州太守,在宋廷對宋江等梁山好漢兩度派欽差大員進行招安都告失敗的情況下,積極主張繼續(xù)實行安撫政策,并自告奮勇親赴梁山泊與義軍商談。在張叔夜的勸說下,招安終于得以實現(xiàn)。梁山義軍首領(lǐng)為了感激張叔夜的斡旋之舉而酬以重金,然而張叔夜始終堅辭不受。小說于是感嘆:“太守可謂廉以律己者矣!有詩為證:濟州太守世無雙, 不愛黃金愛宋江。信是清廉能服眾,非關(guān)威勢可招降。
明末金圣嘆把《水滸傳》大聚義以后的部分都刪去,并自己在70回后作了一個“盧俊義驚噩夢”的結(jié)尾,形成了在清朝大為流行的七十回“金批本”水滸傳。在這一版本中,張叔夜并未正式出場,但是在盧俊義的夢中,金圣嘆寫到一個“其身甚長,手挽寶弓”的人,自稱“我是嵇康”,而金圣嘆自己又在此處用批語寫明這是影射張叔夜。
清初錢彩的小說《說岳全傳》中,張叔夜是河間府節(jié)度使,兩個兒子則名為張立和張用。在兀術(shù)領(lǐng)兵攻河間府時,張叔夜詐降金兵,以保全河間府,隨后被封為魯王。后來徽宗、欽宗被囚后押往金國時,張叔夜前往拜見,陳述詐降之事后拔劍自刎而死。張立和張用在父親詐降前出城迎戰(zhàn)金兵,相互失散,后來都歸順岳飛。
清朝后期至近代出現(xiàn)的大量《水滸傳》續(xù)書都是接金圣嘆的腰斬版水滸傳而來,在這些續(xù)書中,張叔夜往往都會以類似正史中的身份出場,招撫或剿滅梁山好漢,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小說《蕩寇志》,此書是俞萬春所作的一部站在反梁山立場上的《水滸傳》續(xù)書,書中稱張叔夜是“雷聲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神威蕩魔真君托世”,“八尺身材,貌若天神,博覽群書,深通兵法,猿臂善射”。歷任舒州、海州、泰州知州,升到右司員外郎。以后得罪蔡京,被貶海州。后來張叔夜在陳希真父女和云天彪、劉慧娘等人的輔佐下盡滅梁山,被朝廷封為燕國公。
其他有張叔夜出場的水滸續(xù)書包括《殘水滸》《水滸新傳》(張恨水著)《水滸后傳》《結(jié)蕩寇志》等。
影視形象
1998年央視版《水滸傳》:張洪杰飾演張叔夜;
2013年電視劇《精忠岳飛》:扮演者不詳。
宋史本傳
張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孫也。少喜言兵,以蔭為蘭州錄事參軍。州本漢金城郡,地最極邊,恃河為固,每歲河冰合,必嚴兵以備,士不釋甲者累月。叔夜曰:“此非計也。不求要地守之,而使敵迫河,則吾既殆矣!庇械卦淮蠖颊,介五路間,羌人入寇,必先至彼點集,然后議所向,每一至則五路皆竦。叔夜按其形勢,畫攻取之策,訖得之,建為西安州,自是蘭無羌患。
知襄城、陳留縣,蔣之奇薦之,易禮賓副使、通事舍人、知安肅軍,言者謂太優(yōu),還故官。獻所為文,知舒、海、泰三州。大觀中,為庫部員外郎、開封少尹。復(fù)獻文,召試制誥,賜進士出身,遷右司員外郎。
使遼,宴射,首中的。遼人嘆詫,求觀所引弓,以無故事,拒不與。還,圖其山川、城郭、服器、儀范為五篇,上之。從弟克公彈蔡京,京遷怒叔夜,摭司存微過,貶監(jiān)西安草場。久之,召為秘書少監(jiān),擢中書舍人、給事中。時吏惰不虔,凡命令之出于門下者,預(yù)列銜,使書名而徐填其事,謂之:“空黃”。叔夜極陳革其弊。進禮部侍郎,又為京所忌,以徽猷閣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轉(zhuǎn)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余,載鹵獲。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設(shè)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zhàn)。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加直學(xué)士,徙濟南府。山東群盜猝至,叔夜度力不敵,謂僚吏曰:“若束手以俟援兵,民無噍類,當以計緩之。使延三日,吾事濟矣!蹦巳∨f赦賊文,俾郵卒傳至郡,盜聞,果小懈。叔夜會飲譙門,示以閑暇,遣吏諭以恩旨。盜狐疑相持,至暮未決。叔夜發(fā)卒五千人,乘其惰擊之,盜奔潰,追斬數(shù)千級。以功進龍圖閣直學(xué)士、知青州。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騎兵,與諸將并力斷其歸路,不報。徙鄧州。四道置帥,叔夜領(lǐng)南道都總管。金兵再至,欽宗手札趣入衛(wèi)。即自將中軍,子伯奮將前軍,仲熊將后軍,合三萬人,翌日上道。至尉氏,與金游兵遇,轉(zhuǎn)戰(zhàn)而前。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門見之,軍容甚整。入對,言賊鋒方銳,愿如唐明皇之避祿山,暫詣襄陽以圖幸雍。帝頷之。加延康殿學(xué)士。閏月,帝登城,叔夜陳兵玉津園,鎧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進資政殿學(xué)士,令以兵入城,俄簽書樞密院。連四日,與金人大戰(zhàn),斬其金環(huán)貴將二人。帝遣使赍蠟書,以褒寵叔夜之事檄告諸道,然迄無赴者。城陷,叔夜被創(chuàng),猶父子力戰(zhàn)。車駕再出郊,叔夜因起居叩馬而諫,帝曰:“朕為生靈之故,不得不親往!笔逡固枒Q再拜,眾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
金人議立異姓,叔夜謂孫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币茣䦷,請立太子以從民望。二帥怒,追赴軍中,至則抗請如初,遂從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時飲湯。既次白溝,馭者曰:“過界河矣!笔逡鼓僳侨黄,仰天大呼,遂不復(fù)語。明日,卒,年六十三。訃聞,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文。
。ㄒ陨弦娪凇端问贰返35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