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垂沙之戰(zhàn)
鳶是 戰(zhàn)國時期韓國將領(lǐng)。 韓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9年),暴鳶與 齊國將領(lǐng) 匡章、 魏國將領(lǐng) 公孫喜共同攻打 楚國的方城,擊敗楚軍,俘虜楚國將領(lǐng) 唐昧。
伊闕之戰(zhàn)
韓襄王十六年(公元前296年),韓襄王去世,其子韓釐王即位。
韓釐王三年(公元前293年),韓釐王以暴鳶為主將,聯(lián)合周、魏主動進攻秦國,雙方對峙伊闕。暴鳶希望魏國將領(lǐng)公孫喜充當主力,公孫喜卻認為韓軍精銳,雖然人少,應(yīng)為主力。 白起抓住魏韓不合的情況,先派輕軍攻擊暴鳶,卻率主力奇襲魏軍。魏將公孫喜猝不及防,大敗遭俘。 暴鳶勢孤,敗走。
救魏兵敗
韓釐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5年),秦國攻打魏國,韓釐王派暴鳶率軍支援魏國,暴鳶軍遭秦軍擊敗,于是撤軍逃到開封。 魏國只好請和秦國。 魏國一位長吏對魏王說進言:趙國、衛(wèi)國遭到進攻因為拼死抵抗得以存國,宋國、中山國遭到進攻因為求和割地而滅亡,所以應(yīng)當效仿趙、衛(wèi)。秦國是貪得無厭的國家,剛剛擊敗暴鳶,得到八個縣,軍隊卻又要出動,所以不應(yīng)當求和。魏國大夫須賈將這番話說給秦國相國魏冉聽,認為秦國戰(zhàn)勝暴鳶,割取八縣,并非是兵力精良,也非計謀的高超巧妙,而靠的主要是運氣。現(xiàn)在秦國又打敗芒卯,兵入北宅,進而圍攻大梁,以此看來是自己把徼天之幸當作常規(guī),聰明的人不會這樣。魏冉聽后,就解除對魏國的進攻。
史籍記載
《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
《史記·卷四十五·韓世家第十五》
文學形象
《東周列國志》
第九十五回 說四國樂毅滅齊 驅(qū)火牛 田單破燕
樂毅為燕上將軍,合縱燕、趙、秦、魏、韓五國軍隊攻齊, 暴鳶為韓方主將,其他四國大將分別為:燕國樂毅 樂乘兄弟、秦國 白起、趙 廉頗、魏 晉鄙。
第九十六回 藺相如兩屈秦王 馬服君單解韓圍
“白起等復(fù)攻魏,至于大梁,梁遣大將 暴鳶迎戰(zhàn),敗績,斬首四萬。魏獻三城以和。秦封白起為武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