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伊本·凱西爾

    伊本·凱西爾

    伊本·凱西爾(1bnKathir,1302~1373) 伊斯蘭經(jīng)注學家、教法學家、史學家。曾擔任過大馬士革伊斯蘭學校教師。通曉《古蘭經(jīng)》,對教義學、圣訓學、歷史學頗有研究。奉遜尼派教義。


    成就及榮譽

      1366年任大馬士革伍麥葉清真寺總伊瑪目,并招收培養(yǎng)門弟子,從事伊斯蘭學術研究著述。主要著作有10卷本的《伊本·凱西爾古蘭經(jīng)注》,是遜尼派傳聞經(jīng)注的權威著作。14卷的伊斯蘭教歷史《自始至終》,搜集整理了當時的重要史料,記述了伊斯蘭教的傳播發(fā)展及歷史事件,為后世史學家所引用。他還以研究圣訓學而聞名,所著《加米書》,按姓名字母編排介紹圣門弟子的生平及其所傳述的圣訓,并作了評述。

      他全名是阿布費達·伊麻東丁·伊斯梅爾·本·歐麥爾·本·凱西爾,是原籍屬于巴士拉的古萊氏人,其長成和學習則在大馬士革。

    人物生平

      伊本·凱西爾在伊歷701年出生在巴士拉的一個叫穆吉里德的城邦,他的父親主麻在清真寺內(nèi)講呼圖百,但他年僅四歲時父親歸真,其兄謝赫· 阿布杜萬哈布撫養(yǎng)和教育他,直到伊歷706年他五歲時移居大馬士革。

      伊本·凱西爾的老師:

      伊本·凱西爾曾師從布魯哈農(nóng)丁·伊布拉欣·本·阿布杜· 拉赫曼·菲則勒學習伊斯蘭法學(歿于伊歷729年),此人的另一名稱——伊本·菲勒卡哈(IBN AL FIRKAH)則是更有名的。他還于大馬士革在爾薩·本·穆提穆學習過。他的老師還有艾哈邁德·本 ·艾卜· 塔利布(伊本·沙哈納哈)(歿于伊歷730年)、伊本· 黑佳爾(歿于伊歷730年)、沙目(今日敘利亞地區(qū))的圣訓傳述者巴哈丁·尕西目·本·穆扎法·本·阿薩克(卒于伊歷723年)、伊本·舍拉孜、伊斯哈克·本·葉哈亞·艾穆迪、阿卡(歿于伊歷725),以及圣訓學家穆罕默德·本·扎拉德。他還跟隨杰瑪倫丁·尤素夫·本·扎克伊(歿于伊歷742年),受益于他的教誨并娶其女為妻。他同樣也是謝謝赫·伊斯倆目·泰格丁·艾哈邁德·本·阿布杜·哈利目·本·阿布杜·瑟倆目·本·泰米葉(歿于伊歷728年)的學生。另外,伊瑪目·哈菲孜、歷史學家舍目斯丁·穆罕默德·本·艾哈邁德·本·奧斯曼·本·給邁孜·德哈哈比(歿于伊歷748年)、艾布·穆薩 格拉菲、 艾布·法特哈·德布斯、阿里·本·歐麥爾·素瓦尼, 以及許多埃及學者,都是他的老師。

    伊本·凱西爾

    社會評價

      哈菲茲宰海畢在他的Al-Muu2019jam Al-Mukhtas一書高度贊譽伊本·凱西爾,說他是一位教法學家、圣訓學家專家(據(jù)說伊本·凱西爾背記了二十萬段以上的圣訓)、撰寫許多有益著作的(以經(jīng)解經(jīng))經(jīng)注家。

      在Ad-Durar Al-Kaminah中,哈菲孜·伊本· 哈佳爾·艾斯尕尼說:“伊本·凱西爾在圣訓學方面以記憶圣訓原文和圣訓傳述體系見長,他的記憶力驚人,他的著作在他生前就非常受歡迎,在他去世后人們?nèi)匀粡闹惺芤妗?

      著名史學家艾布·瑪哈森·杰瑪利丁·尤素夫·本·賽夫丁(伊本· 泰俄里)在其著作Al-Manhal As-Safi,中說,伊本·凱西爾是一位舍赫、伊瑪目、學識淵博的大學者,在法學、經(jīng)注以及圣訓學領域尤其卓越。他收集知識,撰著巨典,授業(yè)解惑,傳述和記錄圣訓,他在圣訓、經(jīng)注、 法學、阿拉伯語等方面的知識浩瀚無邊,他直至歸真前還在裁決教法疑難,教授法學知識。愿安拉慈憫他。他以其治學的嚴謹,淵博的知識而作為一名歷史、圣訓和經(jīng)注方面的學者而流芳百世。

      伊本·凱西爾的學生:

      伊本·黑佳是伊本·凱西爾的學生,他是這樣描述伊本·凱西爾的:“據(jù)我們所知,在圣訓原文、圣訓傳述系統(tǒng)和辨別圣訓真?zhèn)畏矫,沒有人能夠超越他。與他同時代的人和師長都承認這些,每次見他我都會有所收獲。

      伊本· 義邁德·翰博理(IMAD AD-DIN)在他的著作Shadharat Ad-Dhahab說:“伊本·凱西爾是著名的哈菲孜(通背古并掌握古蘭學的學者),記憶力驚人,過目不忘,有非常好的理解能力(理解中庸,不偏激),并且他的阿拉伯語語言知識極好。

      伊本·哈比布說:“伊本·凱西爾收集整理各類知識,他的著作涉及不同領域。在法學和圣訓傳述體系的著作使我們耳目一新,讓大眾受益。他的教法裁決書(文本)被送到各個穆斯林地區(qū),以其嚴謹和博學著稱。

    個人作品

      伊本·凱西爾的著作

      1. 《古蘭經(jīng)注》(伊本·凱西爾古蘭經(jīng)注),基于可信傳述體系的圣訓和圣門弟子的解釋,是最優(yōu)秀的經(jīng)注之一,這部經(jīng)注被再版無數(shù)次,眾多學者對其經(jīng)注做了不同的形式摘要版。

      2. 以《始末錄》命名的十四卷之多的歷史著作,包含了眾先知的故事和對早期民族的描述,先知穆罕默德生平和直至他那個時代的伊斯蘭歷史。他還在其中附加了,“風波(Al-Fitan)和關于末日的跡象”。這本著作中的“始”首先印行,后來印行“末”的單行本,這部巨著也有許多摘要版。

      3. 《圣訓傳統(tǒng)系統(tǒng)中的可靠者、弱者和未知者綜覽》,其中收錄了他的老師杰瑪倫丁《圣訓傳述者姓名考證全集修訂》和舍目斯丁的《公正評價圣訓傳述者的準則》兩本巨著,并作了必要補充和修訂。

      4. 《按次序的圣訓集和一般圣訓集中的方法》,這部著作的另一個名字《按次序的圣訓縱覽》則更有名,其中收集了伊瑪目艾哈麥德的《按次序的圣訓集》、《白扎爾按次序的圣訓集》、《艾卜葉爾倆·摩索里按次序的圣訓集》、《艾卜·艾卜·西白按次序的圣訓集》,還包括六大部圣訓(即中國穆斯林常說的六大部,其中僅《布哈里圣訓實錄》全譯本應該在漢字3000000字以上),也就是兩實錄——《布哈里圣訓實錄》和《穆斯林圣訓實錄》和其他四部按次序的圣訓集,他還將它們分門別類,近些年來,其中的部分才得發(fā)出版。

      5. 《特白爾體莎菲爾》(中型一冊),其中介紹了莎菲爾優(yōu)秀。

      6. 他還對莎菲爾派教法學派引用的圣訓作了考證。

      7. 他曾注釋了《布哈里圣訓實錄》,可惜沒有著完。

      8. 他還著有一部教法巨著,也未能完成,這部著作寫到了朝覲篇。

      9. 《白海格入門書精義》,此書未刊印。

      10. 他還縮寫了伊本·阿慕爾的《圣訓學》,命名為《圣訓學精義》,埃及著名圣訓學家謝赫·艾哈麥德·穆罕默德主該書作了注釋,并印刷了它。

      11. 《圣史》,雖然這部書包的有些內(nèi)容包括在《史末錄》,但它是一部非常詳細的單行本,與《史末錄》中的相關內(nèi)容不同。

      12. 關于杰哈德方面的一本書,書名為《追求杰哈德中的演義》,曾印行多次。

    個人其它信息

      歸真:

      哈菲孜·伊本·哈杰爾·艾斯各萊尼說:“伊本·凱西爾晚年雙目失明,于伊歷774年歸真于大馬士革!痹赴怖瓚z憫他,使他住進寬闊的樂園。 

    關于伊本·凱西爾和他的始末錄

      中世紀的阿拉伯史學著作,不僅卷帙浩繁——保守一點說,也有幾百部,而且每部動 輒幾百萬乃至上千萬字,難怪一些史書干脆把名字叫“大歷史”。就阿拉伯通史著作而 言,如果有人搞一個“Top10”這樣的排行榜,伊本·凱西爾的《始末錄》應該榜上有 名。這除了因為它在阿拉伯史學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還因為它在后世史學著作的參考文 獻和注釋中出現(xiàn)頻率很高。加之其篇幅較長,譯成漢語當在1000萬字左右,超過泰伯里 的《民族與帝王史》、伊本·艾西爾的《歷史大全》和伊本·赫勒敦的《歷史》、馬斯 歐迪的《黃金草原》更不在話下。因此,《始末錄》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堪稱一部名 副其實的“大歷史”。 伊本·凱西爾(公元1302~1373)的正式名字,按阿拉伯人的習慣順序,應是:號—— 艾布·菲達(意為菲達之父)、別名——伊馬德丁(意為宗教之柱)、全名——伊斯梅爾· 本·歐邁爾·本·凱西爾·本·道依,附名——布斯拉威·大馬士基;以伊本·凱西爾 (意為凱西爾之子)聞名于世。 以前國內(nèi)對伊本·凱西爾(以下稱作者)的介紹并不很多,有的資料只說其“早年生平 不詳”。實際上在《始末錄》開頭部分有作者自傳,可以讓我們多少了解一些他的情況 。

      他生于敘利亞南部布斯拉一個叫邁杰戴勒的村莊。父親是村里的講經(jīng)人,頗有些文化 。父親之所以給排行最小的他起名叫伊斯梅爾,是因為他的長兄原叫這個名字。這位長 史自幼跟父親學習宗教知識,在能背誦《古蘭經(jīng)》和熟讀諸多宗教名著之后,前往大馬 士革謀事,后來不慎從房頂摔下,幾天后不治身亡 。父親悲痛欲絕,寫了很多悼亡詩,及至最小的兒子問世時,便給他取了同長子一樣的 名字。作者最為不幸的是,他4歲時父親亡故,從此成了孤兒,在另一位學有所成的哥 哥撫養(yǎng)下,6歲時被帶到大馬士革,走上求學之路。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經(jīng)過多年勤 奮學習,在幾位學術大師的指導下,終于成為一位著名的伊斯蘭教經(jīng)注學家、教法學家 、圣訓學家和史學家。 在作者早年求學過程中,乃至在他整個學術生涯中,有一件事非常重要,就是他與被 稱為“伊斯蘭學界泰斗”的伊本·泰米葉(1263~1328)的相識。此公在伊斯蘭教學術史 上地位非同一般,被認為是14世紀最著名的教義學家和教法學家之一。更重要的是,他 是原教旨主義的積極倡導者,其學說和著作為18世紀的瓦哈比教派運動提供了理論根據(jù) ,近現(xiàn)代的伊斯蘭復興思潮和運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思想影響。

      作者對他的這位導師,據(jù)說崇拜到了“癡迷”的程度。盡管當年導師因堅持自己的一些主張而多次下獄, 著作全被封禁,但他自始至終和導師站在一起,支持捍衛(wèi)他的思想體系。他對伊本·泰 米葉的崇拜、忠誠和懷念,還具體體現(xiàn)在人們按照他的遺愿,在他于74歲(此時他已雙 目失明)逝世后,將他葬在埃及蘇菲公墓中自己導師的墓旁。 作者一生著述頗豐,被后世學者經(jīng)常提及的有20余部,有些已經(jīng)?庇∷⒊霭,有些 仍是人們難得一見的“寫本”,內(nèi)容涉及經(jīng)注學、圣訓學、教法學、先知生平、人物傳 記和歷史學等。其中最著名的有兩部,一是《始末錄》,一是《偉大的古蘭經(jīng)之詮釋》 ,后者在我國伊斯蘭學界也被稱為《伊本·凱西爾古蘭經(jīng)注》。這部經(jīng)注學著作選用資 料多系《圣訓》及伊斯蘭教前賢的言論,是“以經(jīng)解經(jīng)”的經(jīng)典之作——如果在經(jīng)文中 找不到相應的節(jié)文加以注釋時,便引用《圣訓》來闡釋;如果在《圣訓》中又找不到相 應的材料時,則舉前輩學者的言論佐證。他的這種注釋方法已成為后世學者所遵循的基 本方法之一!兑帘·凱西爾古蘭經(jīng)注》“被認為是傳聞經(jīng)注中最有權威的著作”。此 外值得一提的是他還寫過一本題為《聆聽問題解惑觀止》的著作,是專門探討、說明歌 唱和音樂問題的。由此可見,他以及中世紀阿拉伯學者大師們學術涉獵范圍之廣。再就 是后世學者對他的學術著作評價甚高,其中伊本·哈比布的一句話很有意思:“他的教 法學著作一經(jīng)問世,其紙頁便在全國各地到處飛。”這種“文就滿城飛”的比喻,與中 國人所說的“洛陽紙貴”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于《始末錄》,其阿拉伯語原文直譯是“開始與結(jié)束”(al-Bidāyah Wa al- Nihāyah),國內(nèi)也有學者將書名譯作“自始至終”。哈季·哈利法在《古籍釋疑》中 稱其為“歷史的開始與結(jié)束”。作者本人另寫過一本書,名為《開始與結(jié)束的結(jié)束》, 應被看作是《始末錄》的補遺!妒寄╀洝吩瓡14卷。作者搜集整理了當時的重要史 料,記述了伊斯蘭教的傳播發(fā)展及歷史事件,并對這些歷史事件及歷史人物闡述了自己 獨到的觀點和看法,而對自己所處時代發(fā)生的重大事變的記述尤其詳盡,為后世史學家 所大量引用。

      《始末錄》沿襲阿拉伯通史著作的寫作慣例,從創(chuàng)始紀開始,繼而是天地之形成以及 當時已知世界江河湖海之概述,然后是歷述世界各民族和伊斯蘭教前阿拉伯社會狀況, 接下來以編年體形式從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生平講起,一直記述到作者逝世前兩年。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先知傳記部分使用了大量筆墨,從第2卷末開始至第5卷末結(jié) 束,加上對四大哈里發(fā)的記述,幾乎占整部著作一半的篇幅。這部分內(nèi)容,使他成為先 知傳記學方面的權威,倍受后人推崇,他本人也據(jù)此專門編寫了《眾先知的故事》一書 ,傳于后世。與此同時,阿拉伯史學評論家也因這部分內(nèi)容忽視了對同時代諸多大學者 的記述而頗有微詞。 阿拉伯當代著名學者沙基爾·穆斯塔法,在其史學史名作《阿拉伯歷史和史學家》中 曾這樣評價伊本·凱西爾,“他博采眾長,從泰伯里、伊本·艾西爾、伊本·焦齊、伊 本·海里康……(等諸多名家)的著作中汲取養(yǎng)分,是一位承前啟后的集大成者”,“他 的《歷史》脈絡清晰、選材精審、詳略得當,而對過去事件發(fā)表的言論和批評,更成為 這部著作的鮮明特點”(見該書卷4第83~84頁,貝魯特民眾知識出版社,1983年第2版) 。 不過,面對《始末錄》這樣一部“大歷史”,人們對它的高度評價,對于我這樣一個 普通讀者來說,似乎并不那么重要,因為我的目的不是深入研究它,而只想看看它大致 講了些什么。

      老實說,它真正吸引我的地方是穿插在整個“大歷史”中那數(shù)以百計的“ 小故事”。其內(nèi)容除了各代哈里發(fā)和王公大臣的傳聞逸事,還包括民間發(fā)生的各類奇案 怪事,比如:女兒為愛殺死父親、母親改嫁兇手為兒報仇、小伙子如何變成了女性、一 個女人一胎生14個孩子等。其他阿拉伯史家的著作里雖也不乏此類故事,但似乎不如《 始末錄》中這般豐富。這可能與作者生活的時代不無關系。 公元14世紀是阿拉伯帝國多災多難的時期。當時的馬穆魯克王朝統(tǒng)治著埃及和沙姆地 區(qū),外有歐洲人和韃靼人的不斷侵擾,內(nèi)有統(tǒng)治集團間的相互傾軋,加上瘟疫流行,連 年饑荒,物價飛漲,勞苦大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在作者的筆下,饑民們?yōu)榛蠲,?僅吃狗、吃貓,甚至連死人都吃。亂世之秋自然會發(fā)生許多太平盛世不會發(fā)生的事情。 作者不僅將親歷的時代概貌和真實的社會狀況記載下來,使自己的著作有異于那些只記 載政權更迭、戰(zhàn)爭過程和名人亡故的史籍,而且循著這條脈絡,注意搜集整理前朝各種 故事傳聞,使自己的著作上下一氣,從整體上形成一種與眾不同的著述風格。值得指出 的是,作者對一些歷史傳說時有嘩眾取寵和過分渲染夸張之嫌,筆者在以前文章中談到 的關于所謂唐朝皇帝向大食人進貢一事,便是其中一例。 《始末錄》中記述的各朝各代、長短不一的小故事,在史學著作中具有怎樣的意義, 還得由專家來說。我只是覺得其中一些讀起來蠻有意思,所以想在這里根據(jù)阿拉伯遺產(chǎn) 復興書局(貝魯特)1997年出版的《始末錄》中的內(nèi)容,編譯3則,讓讀者自己品味。

       1.“八爺”的故事。阿拔斯朝有位哈里發(fā)名叫穆阿泰西姆。由于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 老8,是阿拔斯朝第8位哈里發(fā),在位期間發(fā)動了8次對外擴張戰(zhàn)爭,生于伊歷180年8月 ,有8個兒子8個女兒,在前任哈里發(fā)——他同父異母的哥哥馬蒙死后整8個月的218年從 沙姆進駐巴格達正式登基(筆者還要加上一句:他在位時間是公元833至842年),所以人 們稱他為“穆塞曼”,意思是總和8有關的人。我們姑且叫他“八爺”。 八爺和其他哈里發(fā)的最大不同之處,是他不會讀書寫字,乃一文盲哈里發(fā)。據(jù)說他自 幼不好學習,每日懶懶的在一個書童陪伴下到宮中的學塾去讀書。后來這個書童生病死 了。一天,他的父親,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哈里發(fā)哈倫·拉希德問他:“有日子沒見那個 書童了,他怎么回事?”八爺回答說:“他死了,從此舒舒服服再也不用上學了!”父親 說:“真沒想到你討厭學習到了這種程度,竟然覺得死都比它舒服?!得了,我的兒子, 從明兒起你別再去上學了!睆拇嗽僖矝]人過問他學習的事,他倒也樂得自在。 其實說八爺不好學習,也有點冤枉,他雖不好習文但酷愛習武。常年舞槍弄劍,使他 的體格非常健壯。據(jù)說在他哥哥馬蒙當哈里發(fā)時,有一次他路過一個兵營,看見有個女 人在那兒“兒啊,兒啊”哭喊。他上前詢問,那女人說:“這個帳篷里的首領把我兒子 抓走了。”他闖進帳篷要那首領把孩子放了,首領不知道眼前這位是八爺,死活不肯放 人。八爺也懶得跟他再廢話,只用一手便將他掄起來,只聽那人骨頭嘎嘎直響,還沒來 得及求饒,便被八爺扔到地上,當場斃命。八爺把孩子交還給那位母親,自己揚長而去 。

      八爺當了哈里發(fā)后,對戰(zhàn)爭有一種本能的渴求。他作戰(zhàn)勇猛,用兵有方,為當年阿拉 伯帝國的對外擴張立下汗馬功勞。后來,他在阿姆立亞大敗拜占廷軍隊,殺3萬,俘3萬 ,繳獲輜重無數(shù),連城門都運回巴格達裝在自己王宮里。阿姆立亞之戰(zhàn),在阿拉伯歷史 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毫不夸張地說,僅此一役就足以使八爺彪炳史冊。 八爺最后死于重病,時間是伊歷227年3月18日,終年48歲。更絕的是,他在位的日子 不多不少正是8年8個月零8天。八爺,神了。

       2.四樹分尸的故事。話說到公元1260年前后,阿拔斯期早已是江河日下,大權旁落, 各地由一些不聽號令的素丹和國王統(tǒng)治著。當時管轄大馬士革的是國王納賽爾——大名 鼎鼎的薩拉丁后代。他看到蒙古人大兵壓境,便想出走埃及和那里的國王古突茲聯(lián)合抵 御外敵。誰知他走到半路,突然想起自己與古突茲之間原先有些仇隙,此一去恐怕兇多 吉少,于是臨時決定轉(zhuǎn)向一個叫做凱萊克的山區(qū),以圖固守。后來,旭烈兀攻破他的城 堡,他落荒而逃,最終被蒙古人擒獲。其實,沒過多久,埃及國王古突茲在巴勒斯坦一 帶的艾因加魯特大敗蒙古軍隊。

      這一戰(zhàn)役被認為是阿拉伯人抵抗蒙古人西侵的轉(zhuǎn)折點, 從此蒙古人便開始走下坡路。所以阿拉伯后世史家提及此事,總發(fā)出“他要去了埃及就 好了”這樣的感慨。 旭烈兀惱羞成怒,想起自己手中還個納賽爾國王,便要將他殺了出氣。他對納賽爾說 :“你派軍隊到埃及與我作戰(zhàn),致使我軍慘敗,所以我要殺你!奔{賽爾辯白說:“這 怎么可能,埃及人也是我的敵人啊!毙窳邑2宦犓霓q解,命手下找到一個有4棵大 樹的地方,每棵樹各在一個方位,彼此間相隔一定距離。他們將樹的上端用繩子牢牢系 住,竭盡全力拉向中央地面,然后再用繩子的另一頭緊緊捆住納賽爾的四肢,最后大家 一起松手?蓱z一代阿拉伯君主就這樣活活被四樹分尸了。(不知旭烈兀這個主意是否 受到中國古代五馬分尸的啟發(fā),兩者都夠殘忍的。) 國王納賽爾當年7歲登基,政權由前朝大臣操控,尤其是他還有一個“垂簾聽政”的奶 奶,事事都得聽她的。直到奶奶死了,他才得以獨攬大權。他是個深受百姓喜愛的國王 ,原因之一是他為人豪爽,花錢如流水。他愛講排場,而且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據(jù)說 他頓飯都要花掉2萬銀幣,雞、鵝以及各種飛禽不算,光羊就要400只,除了傳統(tǒng)的燒烤 煎炸形式外,必須做出各種花樣。

      每日里他看著仆人們端著這些精美食物從他面前魚貫 而過,大多數(shù)東西他是一口都不會吃。過后,宮里的人就把這些香噴噴的雞鴨魚肉拿到 王宮門外,以非常便宜的價錢賣給當?shù)鼐用瘢粋半個銀幣就能買到一大堆肉。長此以 往,住在王宮周圍的平民百姓竟再也不在家起火做飯,到點兒就來排隊買肉。 這個故事,讓人聯(lián)想到中國“酒池肉林”一類形容帝王將相奢侈生活的成語,但中國 人絕少交代那些吃不了的好東西被如何處理,倒了、扔了、下人吃了,都無從知曉。相 對杜甫筆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國王納賽爾這種“宮內(nèi)羊肉多,便宜墻外 人”——實際上是一種變相施舍——的做法,倒比較可取,也比較可愛,既擺了國王的 譜兒,又沒糟蹋東西。 3.“小李子”的故事。大約在公元1274年,占領巴格達的韃靼國王派一位叫阿拉丁的 大臣前往土斯太爾(位于今伊朗西部與伊拉克交界的胡齊斯坦省)一帶視察。大臣領命來 到該地,明察暗訪,發(fā)現(xiàn)許多當?shù)厝硕荚谡務撘粋叫“李”的年輕后生。

      我們權且叫他 “小李子”。此人乃一商賈的子弟,習讀過《古蘭經(jīng)》,懂一點伊斯蘭教法,對伊本· 西那的著作也有所涉獵,還會看星相。孰料,一日,小李子忽然宣稱自己是瑪利亞之子 耶穌。而當?shù)厝酥械挠廾翢o知者,竟有不少對此信以為真。他讓信徒們從宗教功修中, 去掉晡禮和宵禮。大臣命人將小李子帶來,當面問他此事。他發(fā)現(xiàn)小李子是個很聰明的 人,只是他妖言惑眾,居心不良,于是傳令將他殺了。之后大臣又令眾人將小李子及其 追隨者所用之物,一搶而光。 這個故事中的小李子自稱的“瑪利亞之子耶穌”,也可譯作“麥爾彥之子伊薩”。伊 薩,一譯爾撒,是《古蘭經(jīng)》中記載的著名古代先知,與阿丹、努哈、易卜拉欣、穆薩 和穆罕默德并稱為真的六大使者。有人認為伊薩即《圣經(jīng)》中的耶穌,穆斯林經(jīng)學家一 致反對,認為決不能將兩者等量齊觀。而小李子取消兩次禮拜的主張,從伊斯蘭教的角 度講,純屬離經(jīng)叛道,在穆斯林中不可能得到響應。所以在未請教方家之前,暫取現(xiàn)譯 。 當然,選擇這個小故事,興趣所在并非小李子在搞什么名堂,而是他的姓氏或名字。 筆者選用的“李”,在阿拉伯語原文中是以這樣的形式出現(xiàn)的:(??)。其讀音 近似“力”,按通用拉丁字母拼寫法應為“Lī”。

      另請注意這個“雙括號”,它在阿 語中的作用基本相當于漢語的引號。括號中的詞句一是所謂直接引語;二是一些特殊的 詞,后者經(jīng)常是要提醒讀者這個詞可能是外來語,比如外國人名、地名等。這個雙括號 應是?闭咚樱驗榘⒗墓偶话銢]有任何標點符號,這說明作為專家的?闭 也已認定它不是阿拉伯人或波斯人的名姓。那么對當年所謂大食人來講的外族人當中, 最有可能使用這一名姓的便是我們中國人了。加之故事中提到小李子是一商人的兒子, 而中國人若在那時的阿拉伯帝國定居,從事商業(yè)活動恐怕是最理想最便當?shù)模拖裨缒?來華的大食人一樣。因此我以為小李子極有可能是一中國人,至少是有中國血統(tǒng)。 其實“??”對搞阿語的人來說并不陌生,現(xiàn)在中國人姓氏中的“李”字,譯為 阿語正是這種形式,而中國穆斯林中的李姓人氏,至少其中一部分,據(jù)學者們考證,其 祖先的姓氏是由阿拉伯人名“???”(阿里)轉(zhuǎn)化而來的。小李子是不是中國人,作 為一個個案可能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從他的故事中得到一點啟示。比如中 外學者對大食人來華問題的研究,可用“早、多、廣、深”4個字來概括,而它的反向 問題即中國人在大食的問題,其研究相對便薄弱得多。

      中國典籍中關于大食的記載要比 阿拉伯典籍中關于中國的記載多,這是一個事實。但小李子的故事是否告訴我們,在阿 拉伯典籍中會有一些有關中國或中國人的信息,我們尚未發(fā)掘出來呢? 最后想說的是,由于不是專門研究者,自己在瀏覽阿拉伯古籍時比較隨意,有一些重 要的段落話語未能及時記錄下來,加上伊本·凱西爾的《始末錄》和伊本·赫勒敦的《 歷史》是交替著看的,所以我只能肯定他們二人中的一個說過下面這句話,卻忘記了究 竟是誰說的。這句話是(大意):“在我的這部長長的歷史中,有些故事傳聞,我知道它 們可能沒有確鑿的根據(jù)。我把它們記錄下來穿插在書中,是為了你——讀者,在閱讀整 部歷史覺得疲勞時可以得到一點輕松的感覺!笨磥碚娴囊煤酶兄x這些阿拉伯史學家 ,他們想得太周到了,包括我這樣一個幾百年后的外國讀者。坦率地講,若非“八爺” 和“小李子”等小故事吸引著我,莫說細讀,就是翻看像《始末錄》這樣一部千余萬字 的大歷史,也是很難堅持到底的。

    TAGS: 宗教 文化 歷史 伊斯蘭教
    名人推薦
    • 釋德建
      釋德建,法名德建,法號合一,俗名丁宏本,1963年11月生于黑龍江省克山縣農(nóng)村。10幾歲時參加過家鄉(xiāng)的武術班,1982年來到了登封少林寺。是少林寺曹洞...
    • 查璧佑
      查璧佑   查璧佑 高級工程師。男,布依族,1928年6月出生,貴州興義人。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yè)于貴州省貴陽高級工業(yè)學校。曾任貴州省建二公司、貴...
    • 張金屯
      山西夏縣人,1991年在英國威爾士大學獲博士學位,F(xiàn)任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民主同盟成員。學術上任中國植物學會理事,中...
    • 祖拜爾
      祖拜爾, 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門弟子,軍事將領,早期爭奪哈里發(fā)權位斗爭中的派系領袖之一。全名祖拜爾·本·阿瓦姆·本&midd...
    • 伊德里西
      伊德里西(Al Idrisi,1100~1166)12世紀阿拉伯著名地理學家。全名艾布·阿卜杜拉·穆罕默德·伊德里西。生于塞卜泰(今摩洛哥休達...
    • 舍爾沙
      舍爾沙(Sher Shah,約1486~1545) ,印度北部伊斯蘭蘇爾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他曾大破莫臥兒王朝第二代皇帝胡馬雍,將其趕出北印度...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