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歷
1940年6月-1945年3月,在上海開辦國粹郵票公司。
1942年3月-1950年主辦《國粹郵刊》雜志,1943年起斷續(xù)負責編輯《新光郵票雜志》,1948年5月?lián)沃骶帯?/p>
1947年-1948年任新光郵票研究會主席理事(會長),該會在其領導下,積極協(xié)助配合中華郵政總局,于1948年5月在上海舉辦了交通部郵政總局郵票展覽會。
1949年去香港。
1951年9月~1956年11月任香港《上海日報》的《集郵天地》專版主筆。
1957年移居臺灣省,任《新生報》的《郵林拾萃》專欄主筆。
介紹
主集郵票、郵史資料,共搜集古今中外各種郵學書刊達萬余卷、各種珍郵圖片二千余幀。早年創(chuàng)辦《國粹郵刊》,后在臺灣出版《集郵天地》,時有郵文發(fā)表。
畢生致力于中國早期郵票研究,尤對清代大龍郵票研究精博,素有大龍郵票研究專家譽稱。1966年4月24日,陳志川應臺灣省郵政博物館邀請,在該館首次舉辦的郵學講座上,以《中國第一次郵票之研究》為題,利用幻燈手段,就大龍郵票的設計、版模、試制、試印、圖案、時間與分組、刷色、紙質(zhì)與齒孔、發(fā)行、背膠版式、變異、郵戳、郵路、郵資、背景、資料等問題作過研究論述。
陳志川在郵學研究上,治學嚴謹。他發(fā)表的研究文章,散見在各主要郵刊,連載文章有《國郵見聞錄》、《國郵史料》、《國粹郵學藏書鈔目》等。1948年,他針對當時集郵學術研究現(xiàn)狀和問題,發(fā)表《郵學研究如何進行》一文。在臺灣省發(fā)表的主要文章有《中國早期郵政史料考實》、《海關大龍外洋實寄封郵資考》、《中國郵票歷史故事》、《清朝郵政發(fā)展史》等。專著有《陳志川郵學論著》一書。
作品
專著有《海關大龍外洋實寄封郵資之考證》、《中國早期郵政的史料考實》及《國郵見聞錄》等,在集郵界影響很大。
主要作品介紹
中國早期郵政的史料考實
1965年陳志川編著《中國早期郵政的史料考實》一冊,全書85頁,以“揭開海關郵務的序幕”、“總理衙門始末紀要”、“赫德議郵考疑”、“考慈壽”、“郵傳部接管郵政始末”等不同章節(jié)敘述咸豐八年至宣統(tǒng)三年清代郵政歷史,部分內(nèi)容“補郵史之不足”,極具參考價值,為研究清代郵史之重要資料。
清朝臺灣海關十年報告書-清光緒八年至十七年淡水與臺南海關文獻
1962年陳志川先生編著《清朝臺灣海關十年報告書-清光緒八年至十七年淡水與臺南海關文獻》一冊,全書五十三頁,詳細介紹了臺灣郵政創(chuàng)辦時期的背景、臺灣巡撫劉銘傳治理臺灣的政績及當時種種歷史事件,頗具資料價值,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