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周玉泉(1897~1974)彈詞唱調(diào)“周調(diào)”創(chuàng)始人。江蘇蘇州人。他擅長說唱長篇彈詞《玉蜻蜒》及《文武香球》,周玉泉說書造詣甚高,說表穩(wěn)健溫文,冷雋幽默,以“陰功”見長。他喜愛京劇,從而吸取養(yǎng)料,豐富書藝。并結(jié)合及本人說功特點,在張洪濤、張福田、吳升泉等所唱書調(diào)的基礎(chǔ)上,形成本嗓演唱的彈詞唱腔流派,世稱周調(diào)。
生平事跡
周玉泉16歲師從張福田習《文武香球》。1913年在光裕社出道后放單檔演出。1917年到上海演出,即獲好評。1928年又師從王子和習《玉蜻蜓》,書藝大進,終成一代名家,與夏荷生、徐云志合稱為30年代最負盛名的“三單檔”。1949年后,對《文武香球》、《玉蜻蜓》進行整理修改,剔除糟粕,使兩部書目的藝術(shù)品位大為提高。50年代前后,曾與華伯明、薛君亞、徐翰芳等拼檔,還說唱過《將相和》、《賣油郎》、《信陵君》、《梁紅玉》等新編書目。
說唱風格及貢獻
周玉泉的周調(diào)以親切含蓄、溫文舒緩為特色,結(jié)構(gòu)嚴謹、節(jié)奏平穩(wěn)、板眼分明、咬字清晰。敘事、表達內(nèi)容明白曉暢,既充分發(fā)揮說唱音樂的的吟誦行腔特點,又注重唱腔的音樂性,婉約多姿,稍帶鼻腔共鳴,饒有韻味。三弦伴奏,亦顯雅逸。
《玉蜻蜒》中的“云房產(chǎn)子“、“智貞描容”、“文宣哭觀音”等皆為其代表作品。在過去的一些彈詞唱腔中,用本嗓演唱而形成流派的,主要是平直而少余韻的馬(如飛)調(diào)。至周玉泉而另辟蹊徑,獨創(chuàng)了本嗓演唱的委婉抒情的彈唱腔,成為與馬調(diào)并行的另一系統(tǒng)。為后來影響深廣的音樂性、抒情性兼?zhèn)涞氖Y(月泉)調(diào),乃至近年來崛起來的(徐)麗(仙)調(diào)、張(鑒庭)調(diào)的形成和發(fā)展、開了先河,提供了基礎(chǔ),對彈詞唱腔的發(fā)展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當一八八五年,中法戰(zhàn)役,舉國騷然。三月初,法國海軍提督孤拔率領(lǐng)艦隊,攻我浙之鎮(zhèn)海關(guān),關(guān)之守將發(fā)炮還擊,孤拔受傷,旋死于澎湖島,法軍為之大挫。發(fā)炮者誰?其人為周玉泉,史籍未之記載。余識玉泉之外孫柳北野,得悉其始末,爰紀其事略,以補史乘之未及。周玉泉,名友勝,字云如,晚號醒道人,江西撫州臨川人,生于前清咸豐元年。五歲就傅,八九歲失怙,家道中落。時清政不綱,洪楊起義,如火如荼之太平軍,麾指贛地。玉泉隨母盧氏出走,于戎馬紛亂中,母子失散,玉泉乃投太平軍充雜役。歷四五寒署,至同治癸卯,而洪楊內(nèi)訌,變生肘腋,致軍力驟削,清軍乘機猛撲南都,于是建業(yè)雄圖,付諸傾頹。時玉泉年十三,為清軍所俘。厥后左宗棠偶于軍中見之,愛其嶄然出眾,教之讀書,及弱冠,遂充左之幕下鈔胥,兼習武功。以膂力過人,為儕輩所推舉,左氏擢之為隨衛(wèi),由把總而至千總,昂然干城之選也。清廷正設(shè)立船政學堂,籌建北洋海軍,玉泉乃入學肄業(yè)。學成,奉派赴歐實習,歷游英法德意等國,于格致機械及軍旅之事,無不洞曉。兩年歸國,遂測繪軍港及海防圖,條陳清廷,建立東南洋海軍,呈數(shù)上,未之采納,玉泉僅以游擊銜守備敘用。中法開戰(zhàn),玉泉守鎮(zhèn)海關(guān)外之虎蹲山四面環(huán)海,一山屹然如□虎,因以為名。上筑炮臺,蓋購自德意志,所謂紅夷大炮也,時守卒多不諳炮木,玉泉親督管之。一日凌晨,法艦隊駛向鎮(zhèn)海關(guān),玉泉急請示上峰,未獲復旨,而旗艦益近虎蹲,迫不得已,遂發(fā)炮擊之。孤拔適在甲板上督戰(zhàn),中彈片受創(chuàng),未幾殞命,又擊沉敵艦一,馀艦倉皇逃竄,我方軍威為之一振。當發(fā)炮之頃,玉泉以相距密邇,致雙耳震聾,而浙省大吏吳杰,卻以玉泉未奉上命、擅自發(fā)炮劾之。旨下姑保其職,許以戴罪立功。閱年,奸吏復以教案,陷誣玉泉,立即褫職,及事白,降旨開復原官,稽功封建威將軍,一品頂戴。然玉泉以上下昏□,反復無常,不圖仕進,謝職歸田,隱居□縣之月湖西畔,辟望云樓以為菟裘。望云樓者,以系念其母盧氏也。居常流連詩酒,間或畫梅以自遣,曾鐫一印曰:“琴劍梅花詩酒侶,冰心如鐵獨天知”,聊以表其襟抱與孤憤也。辛亥革命,猶瘁力主持世界紅□字會四明分會,得拯救者甚眾。戊辰三月,病歿里中,年七十有六。娶陳氏無出,續(xù)娶張氏,子一祖蔭,女一琳,字菊仙,適鄞縣國學生柳憩南,即我友北野之父也。玉泉著作,有《太平天國制度文物考》,《三門灣、虎門、澳門軍港圖》、《沿海七省海防圖》、《長江形勢一覽圖》、《望云樓詩鈔》十馀卷、《望云樓日記》六十馀卷。玉泉下世,諸稿留庋于家,張氏歿,移歸北野儲藏。當時無力付梓,迨□日之役,所藏悉遭兵燹。一代文獻,片紙未留,惜哉!
個人經(jīng)歷
周玉泉16歲師從張福田習《文武香球》,當年在光裕社出道后即放單檔演出。1917年,周玉泉到上海演出即獲好評,進“大世界”長期演出,算是在大碼頭上站穩(wěn)了腳跟。
周玉泉靠一部《文武香球》在上海唱了十年,其中的“一馬雙馱”與“父女交兵”等關(guān)子書頗有一些名氣。周玉泉在大世界聽了很多戲劇,非常入迷。他一方面借鑒戲劇的手面、眼神,形成獨有的起角色形式,一方面借鑒京劇譚派老生和程派青衣的唱腔,結(jié)合自身嗓音條件,逐漸形成以本嗓演唱的唱腔。用本嗓唱評彈,這在當時是離經(jīng)背道之舉,受到很多老演員的指責,聽眾卻對此大為歡迎,使得周玉泉堅持下來。
大世界是流動的聽客,不能說長篇,只能說一些關(guān)子?墒菚r間久了,一些經(jīng)常來大世界的聽客已經(jīng)聽熟了周玉泉的書,一聽到他又開“一馬雙馱”就忙不迭地“抽簽子”(中途退場),這點給周玉泉極大刺激。與周玉泉交好的評話《英烈》名家葉聲揚也勸他,“老弟,像你這樣只有一部書是要失敗的。”
環(huán)境逼得周玉泉必須補一部書,1928年有了機會!队耱唑选访彝踝雍驼f書描摹細膩生動,噱頭冷雋逗人,所以他的書有“翡翠玉蜻蜓”之譽。但王子和非常保守,說他的書藝“傳子不傳婿”。不料王子和的獨生子夭折,王氏夫婦極為懊喪,才表示要開始收徒,繼承他書藝。周玉泉聞訊急忙請人介紹,投在王子和門下。
周玉泉當時已經(jīng)歲數(shù)不小,雖然有了一定功底,但學藝過程仍很艱辛。一大筆拜師金自然免不了。為聽先生的書,自然要停下自己的演出,這又是一筆損失。為了討先生喜歡,早些抄到腳本,周玉泉又花了不少錢。
王子和夫妻都有鴉片舊習,還要服用藥酒,周玉泉就殷勤送上補品、好菜;王子和愛看京戲,還非名角不看。只要先生想看,周玉泉一面花錢請人代書,一面買好票陪先生看戲。這樣,他終于獲得了王子和的信任。
王子和拿出腳本,叫周玉泉在每天午飯后至日場(一般下午1:30)演出前的這段時間里抄寫。周玉泉為了爭取時間,每天早早吃過午飯就趕到先生家,耐著性子等先生起床、漱洗、吃飯,諸事完畢,躺下吸鴉片,才從師母手里接過腳本開始抄。抄不了幾頁,周玉泉就得上書場演出。
有一天,周玉泉正抄到“問卜”這一回。周玉泉隨口問了句,“瞎子(角色)蠻難起的吧?”王子和便將腳本連掀過幾頁,“那你就別抄這段了!敝苡袢没诓患,為了補全“問卜”和其他沒抄到的回目,周玉泉只好出錢請人到先生演出的場子去偷聽,回來追記,終于補全了腳本。
可即使是抄全的腳本也只有唱詞和少數(shù)人物對白。周玉泉為了盡快將包括說表的書全部“吃熟”,他與王子和拼雙檔開始說《玉蜻蜓》。他一面做王子和的下手說《玉蜻蜓》,一面還要趕幾家書場說《文武香球》來賺錢養(yǎng)家,到了深夜才能關(guān)緊房門燈下疾書,把白天聽先生說的書一字一句記錄下來;貞浧鹉嵌螝v史,他每天的睡眠都只有四五個小時。
為了練好“問卜”等幾回瞎子書,周玉泉更是廢寢忘食、拼盡全力。自己要求背起課、算命的詞句,要一句不漏、一字不差;自己起的瞎子要讓人只見眼白、不見眼黑,所以他經(jīng)常練得頭昏眼花,力盡精疲。
周玉泉經(jīng)過兩度寒暑才把《玉蜻蜓》學到手。但他的身體垮了,一場大病,躺倒四十天,差點丟了性命。所以他總是說,“一部《玉蜻蜓》是用錢和性命換來的”,解放后對大家陸續(xù)出版自己的腳本極為不滿。但是最終,他的關(guān)門弟子龔克敏還是于1985年整理出版了周玉泉口述的《玉蜻蜓》腳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