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劉崇先(1872-1939),字德臣,號希庵,晚號澹如、宗山遁叟、宗正道人、澹如主人、仿南田老人等。齋名漱石山房,世居沿村堡。出身書香門第,幼時聰穎過人。光緒年間,本縣票號業(yè)大興。20歲時,入蔚長厚票號,被派往江西九江等處十余年,與著名畫家范金鏞結(jié)為知交。后就天津交通銀號居上海,與名畫家吳石仙、吳昌碩交契甚厚。
辛亥革命后束裝歸里,憾恨清政府腐敗,盛贊林則徐為民族英雄,清代杰出人物,并作詩畫贊頌。有詩云:“中有奇男子,可觀后人嗣”。后親友求助,往北京參予籌謀改組蔚豐商業(yè)銀行,見執(zhí)事者不納忠言,慨嘆道:“袁氏(指袁世凱)之欲成帝業(yè),幸有蔡公(指蔡鍔)發(fā)難,不料今之商務(wù),更有甚于袁氏者,苦無蔡君之輩。不若退居林下,住守家園作一農(nóng)夫耳!”遂辭職返鄉(xiāng),不久蔚豐銀行倒閉歇業(yè)。二次返鄉(xiāng)后,劉以淡泊心境進行多方面創(chuàng)作。不僅能詩善畫,好武懂醫(yī),且對金石篆刻也深有研究。尤其在繪畫方面,對山水、人物、花鳥無所不精。畫貓一技,尤為特長。其畫法風(fēng)格典雅,筆墨超群,重法新奇,氣韻生動。民國11年(1922),其作品參加北京、南京等地的書畫展出,榮獲全國第七名之盛譽。民國24年(1935),村人共請其出面主持與河?xùn)|諸村分水之事。初不允,后見眾情懇切,乃道:“深望大眾不要存觀望動搖,要團結(jié),要實干,要言行一致,要有始有終。牢記四要就能取勝!彼鞄ьI(lǐng)群眾三日三夜鑿?fù)▼霛竞?為河西數(shù)村引來了多年不見之水源。次年冬,又將河道拓為4米寬、8米深的大渠。
日軍入侵后,崇先以有病為由,拒絕一切來自日偽官方的書畫要求,終因深懷民族義憤,含恨去世于民國28年(1939)農(nóng)歷十月初六。后人評其技藝:“武不勝醫(yī),醫(yī)不勝文,文不勝書,書不勝畫”。其繪畫技藝對推動本縣國畫創(chuàng)作深有影響,入室弟子有張德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