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蔡源(?~1132年)字濟夫,號世洪,周文王第五子蔡叔度后裔,東漢丞相蔡淑二十一世孫。蔡源稟賦卓異,少有才名,宋哲宗紹圣元年?公元1094年 科考,因奸黨李清臣、楊畏作祟而落第,但蔡源毫不氣餒,居家十年苦讀不輟。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終于榮登龍榜,進士及第;实凵钌顬樗炭嘀螌W(xué)的毅力感動,特許配宗室長女與他為妻,人稱郡馬。政和年間(公元1111~1117年),遷秘書郎(掌集賢院、史館、昭文館及秘閣圖籍)、值煥章閣學(xué)士(保管皇帝御制品)。自此徙家于汴(今開封)。蔡源甘于清苦,筆耕不輟,研究儒家典籍多有建樹。由于靖康之變(公元1126年),金虜攻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蔡源于匆忙間攜家隨高宗趙構(gòu)護駕南遷,文稿散佚無存。
蔡源僑居南宋臨時首都臨安(今杭州時,名齋號為積翠軒。眼見國土破碎,生靈涂炭,他整日盤桓哀嘆,郁郁寡歡。一天,友人給他畫了一幅像,他在《自題小像》中慨然自責(zé):“靖康以前,我不能維護國運,而致圣駕之南遷;靖康以后,我不能恢復(fù)中原,而致帝業(yè)之偏安。徒懷忠而郁郁,空對影而自憐!睉n國之情溢于言表。然而,高宗趙構(gòu)不僅貪圖享樂,不思恢復(fù)中原,還任用奸邪,殘害忠良,使他愈加氣憤和失望。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蔡源久郁成疾,終于一病不起。臨終時,他把孩子們召至床前,諄諄告誡:“吾宗世受宋恩,汝能恢復(fù)中原則仕;否則,免顏立朝。”還說:“余先世居汴(指中原地區(qū))。汴有三蔡:上蔡、新蔡、下蔡,余祖居蔡州新蔡!
蔡源抱恨而終后,葬于西湖涌金門外玉泉池西畔。其子皆遵父命,棄官歸隱。他的三個兒子,皆郡主趙夫人所生。長子維孟,字太伯,奉母徙蘇州洞庭山;次子繼孟,字仲伯,徙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三子承孟,字季伯,徙居德清。從此,蔡源后裔繁衍吳越,遂成名門望族,歷代人才輩出。 南宋張!睹貢潯
偉哉夫子 巍乎秘書 仲候遺胤 天挺神姿 股肱元良
扈駕南弛 子孫繩蟄 繁衍吳越 永世佩德 念茲在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