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昂紹善,字元長,廬州合肥東鄉(xiāng)(今店埠鎮(zhèn)昂集村)人。遠祖姓聊,出身農(nóng)家,幼小孤苦,其父昂繼謙,在他幼年時離世,其母鐘氏26歲守節(jié)撫孤。昂紹善讀書聰穎,于明崇禎四年(1631)12歲考上巢縣膠庠(古學(xué)校)食稟,名列考生之冠,縣長熊憲賜姓昂。順治八年 (1651)朝廷頒文選貢,廬州府學(xué)選拔最好的貢生昂紹善到朝廷。
人物概述
昂紹善博通五經(jīng),受到皇帝的賞識,破格提拔重用,欽點“順治辛卯科全作五經(jīng)文監(jiān)臨”大臣。清初皇上規(guī)定“直省鄉(xiāng)試,俱以巡撫監(jiān)臨”,可見“監(jiān)臨”之位之高,權(quán)力之重。另一原因,順治八年,順治帝清除多爾袞同黨,自己掌權(quán),朝廷出現(xiàn)人才荒,昂紹善從廬州府學(xué)進宮,與上層舊派系無瓜葛,純潔可靠,所以恩準在皇帝身邊。不多久,“上官鉉異其才,疏薦于朝,以恩領(lǐng)甲午(即順治十一年),北闈鄉(xiāng)薦”,皇上恩拔成舉人,這時他已35歲了,為朝廷命官,順治十八年,在宮內(nèi)教皇家子弟,到康熙六年(1667)殿試成進士,“欽點內(nèi)閣中書”;到了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皇上贈昂紹善為文林郎。退休后住西山驛昂集村。他是合肥在清代資深的官員,進宮早且時間長,大部生涯都在皇宮內(nèi)。
昂天曾羽從小住昂集,幼年讀書早慧,悟性快,康熙十七年(1678)考上舉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進士。任山東省平原縣知縣,康熙三十六年任林郎官。這一年昂氏家族最榮耀,皇上一連下了四道圣旨——誥封,先封其父昂紹善為文林郎;次封其母梁氏淑慎為孺人;三封昂天曾羽自己為文林郎;四封其妻閻氏為孺人。這在當時轟動了整個廬州府。昂天曾羽晚年退休在山東與子女在一起。
自昂紹善被官府賜昂姓后,聊氏家族各房長老開會,一至同意改聊為昂姓,只有當時巢縣即今巢湖市居巢區(qū)廟崗聊村未改聊姓(原有四個聊村,南、北、西三個村聊相繼改昂姓)。
昂紹善性穎異,博通五經(jīng)。在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考中進士,官居內(nèi)閣中書,位列臺輔高位。
其子昂天曾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亦中進士,官居山東德州平原縣知縣。
清康熙三十六年(公元1697年)農(nóng)歷7月19日,康熙大帝連下二道誥封,贈昂氏父子皆為文林郎;封昂紹善妻梁淑慎、昂天曾羽妻閻終溫為孺人;同時,準入祀鄉(xiāng)賢祠,人稱“父子進士祠”,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不僅如此,康熙大帝還贈御書匾額四塊:“父子進士”、“昂氏宗祠”、“承先啟后”等,分別高懸于祠堂大門及堂屋門楣上?上У氖,除“父子進士”匾額仍清晰可見外,其余三塊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父子進士祠”依然保存完好,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