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馬克·安托萬·夏龐蒂埃(Charpentier, Marc-Antoine)
巴洛克時(shí)期法國作曲家
(1645年生于巴黎;1704年卒于巴黎)。法國作曲家。在吉斯公爵夫人1688年逝世以前一直是她的宮廷歌手和樂正。1672年開始為莫里哀劇團(tuán)工作,一直到1686年該劇團(tuán)解散為止。1673年為《想象的病》(Le malade imaginaire)創(chuàng)作序幕和間奏。從未在王室宮廷供職,但在1698年任圣-夏佩爾教堂樂正,為此寫了許多他的最精美的宗教音樂。其中有10首圣母頌歌、4首感恩贊(其中一首大約在1690年創(chuàng)作的后來極為流行)、37首交替圣歌、84首詩篇歌、200多首經(jīng)文歌(其中幾首篇幅較長,略似清唱?jiǎng)。K缙诘娘L(fēng)格基本上是意大利的,但很快趨向法國的曲調(diào)和語言。他的音樂以和聲豐富和色彩對(duì)比鮮明著稱,形物狀態(tài)栩栩如生。他的17部舞臺(tái)作品包括《安德洛墨達(dá)》(Andromede)(1682),《阿克特翁》(Acteon)(1683-85),《地獄中的奧爾菲斯》(La descente d’Orphee aux enfers)(1685-86),《繁榮的藝術(shù)》(Les arts florissants)(1685-86),《大衛(wèi)與約拿丹》(David et Jonathas)(1687),《美狄亞》(Medee)(1693),《菲洛梅萊》(Philomele)(1694)。他的其他的劇院音樂作品(間奏曲和戲劇配樂)明顯地采用較輕快的織體和富有機(jī)智、幽默。
有別于另一位近代法國作曲家古斯塔夫·夏龐蒂埃- Charpentier, Gustave(1860-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