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民國25年(1936年),畢業(yè)于上海大夏大學文學院,同年受聘北上,任北平孔德中學國文教員
民國26年(1937),盧溝橋事變爆發(fā),返回莆田。未幾,南渡馬來亞。在馬來亞,他先后應霹靂州金寶中學、吉隆坡中華中學和中華女中之聘,擔任教職。他指導的學生,曾在吉隆坡中學生演講比賽中,一舉囊括甲、乙兩組的冠、亞軍
民國31年(1942),日軍南侵,馬來亞淪陷。元模與友合作,在怡保開設(shè)腳車修理店,直至日寇投降,學校復課
民國36年(1947),元;貒,就聘于莆田中山中學(今莆田五中)。莆田一解放,元模就參加省新民主主義教育研究班學習,次年回校,被推為莆田縣第一任教育工會主席。1951年和1953年,元模被派在安溪一中、莆田錦江中學擔任副校長
1955年,任人民政協(xié)莆田縣第一屆委員會委員
1957年,被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
1959年,他在政治上受到批判
1961年10月,政府落實政策,元模重返教壇,在僑中、附中執(zhí)教,利用課余,幫助小學教師提高普通話水平
1979年,元模得到徹底平反,調(diào)任莆田師范大專班中文科負責人
1981年,他退休后,受聘為莆一中顧問,應邀為莆田市中學語文教師學習班、市語言工作者培訓班講課
元模執(zhí)教45年,其全家三代從教,1992年被評為福建省優(yōu)秀教育世家。元模在僑居馬來亞期間,擔任過新加坡《南洋簡報》、《星洲日報》的駐外記者,吉隆坡《中國報》的副刊編輯。他曾為雪蘭莪興安會館主編《興化文獻》,此書的許多文獻資料,曾被新加坡興安會館的50周年紀念特刊,以及臺北興安會館出版的《福建興化文獻》所轉(zhuǎn)載。元模退休后,主編、出版小報《莆田鄉(xiāng)訊》。1986年,他被評為全國僑聯(lián)工作積極分子,1989年又被評為全國老有所為精英。1990年,宋元模赴京出席全國鄉(xiāng)訊工作經(jīng)驗座談會。同年,他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新聞工作者。宋元模曾任莆田市政協(xié)委員。宋元模于1994年4月17日病逝,卒年84歲。
作品
《木蘭溪畔》、《旅游詩詞集》、《田徑之鄉(xiāng)—莆田》、《莆仙現(xiàn)代人物志》、《莆仙方言匯編》、《莆田市當代人物錄匯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