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武宗正德八年(1513年),安萬鐘世襲貴州宣慰使后,加布政司參政,因好酒,醉后愛打人,在游獵中射人為戲,被刺身死。后由安萬鎰襲職,但不久即病死,其子安國亨(又作阿寫)年幼,遂由弟安萬銓借襲職,于明世宗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就任。萬銓先有平定王阿向之功,襲職后又平定王聰?shù)戎畞y(均在都勻)。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至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萬銓以私人資金把大方城西"曲折如羊腸,陡峻如懸梯"的險路修好,行人感激,祝愿萬銓長壽,所以稱為"千歲衢",在旁邊巖石上鑿石為碑,稱"千歲衢碑"。"水西自有宣慰使以來,惟萬銓最賢"。安萬銓和妻子祿氏(1509年—1576年)生有三子:安智、安仁、安信,為避免諸子爭位,安萬銓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退位給其侄安國亨。又命其子安智、安信分管織金和阿隗兩地,但安信愿意輔佐安國亨,所以留了下來。明穆宗隆慶四年(公元1570年),安萬銓卒,安國亨因嫉恨安萬銓曾取代自己為貴州宣慰使,又聽信奸人讒言而置安萬銓之子安信于死。安萬銓之子安智聞之,并求永寧宣慰使奢效忠(安萬銓女婿)出兵相助,于朧胯則溪起兵功安國享,由此引發(fā)了安氏兄弟的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