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
其母為明朝宗室鎮(zhèn)國中尉之女朱氏,清兵陷兗州時,遭亂不屈,死而復生。顏伯璟有子六人,其中三個兒子為朱氏所生,均為清康熙、雍正年間進士,知名當世,長子即顏光猷,次子顏光敏,三子顏光敩。“顏氏一母三進士”曾在曲阜傳為佳話。
生平
顏光猷中康熙韓炎榜進士,選入祠館分校。會試所錄取的均為博學多才之士,以后都成為朝廷著名的官員大臣。當時康熙皇帝下特旨命主事大臣以詩賦來測試新科進士,顏光猷所作名列前茅。而主事大臣因所選不稱皇上之意,竟把名次顛倒過來,致使顏光猷左遷補行人司馬,后以刑部郎中出守貴州安順府。當時正值提督李芳述管理部下無恩,將士群情激憤,即將嘩變,安順城人人震恐。為防止發(fā)生意外,顏光猷不顧個人安危,單人匹馬進入軍營,對眾將士曉以大義,陳說利害,使他們都放下了武器,聽從命令,避免了一場血惺慘殺。后轉河東鹽運使,在任期間,清除轉運供應中的隨意性,裁汰不合時宜的陳規(guī)舊制,疏通鹽商民眾的困境。當時山西、河南實行引鹽之法,鹽民動不動就觸犯鹽法,受到無端處罰,顏光猷上疏奏請兩省之間設一關防,使往來通商鹽民得以長久之利,受到士民工商的歡迎。后因公文數(shù)字偶然有誤被降級,遂辭官返鄉(xiāng)。生平無其他愛好,除喜愛詩文之外,惟以琴棋書畫自娛。奉養(yǎng)慈母,盡心孝敬。與人坦誠相見,見人必勸其用功讀書,常說:“書不負人,隨所得淺深,皆食其報!敝小吨芤渍f義u200b》二卷,《澹園文集u200b》二卷,《水明樓制義u200b》二卷,詩集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