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1949年2月9日嫁給李登輝,與李登輝生有一子李憲文(1982年因鼻咽癌逝世),二女李安娜、李安妮。信仰基督教。并且于1988年1月13日--2000年5月20日為中華民國第一夫人,其前任為蔣方良,繼任為吳淑珍。
曾文惠曾遭新黨立委謝啟大及馮滬祥指控在2000年中華民國總統(tǒng)大選國民黨落敗后,挾帶數(shù)百萬元美金到美國,但曾文惠控告謝、馮二人誹謗,該二名立委被判有罪定讞。
與李登輝結緣
曾文惠1926年出生,小李登輝3歲。曾家是三芝小基隆的貴族,財富廣布三芝莊、淡水街等淡水郡地區(qū),另外在臺北也有財產,每年田租以幾千石計。在早年的淡水地區(qū),田地能有100石收成的,就被當?shù)厝俗u之為財主,而曾家卻擁有3000石以上的家產,可謂富貴中人。因此,曾文惠的童年少女時期都是在十分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
17歲那年曾文惠高中畢業(yè)后考入臺北女子學院,那是日本統(tǒng)治時期臺灣女子的最高學府。曾文惠曾回憶說:“那時候我們女孩子念書的目的,就是學習做個好太太,所以讀的都是做菜、插花、做衣服、帶孩子這些知識,F(xiàn)在的女孩子幸福多了,可以跟男孩子一樣,念完書就可以出去做事!
曾文惠還在念書的時候,父母就安排他跟淡水三芝的同鄉(xiāng)世交李登輝訂婚。曾文惠的父親曾慶余和李金龍是小學同班同學,又是農會的同事,但李金龍第一次向曾慶余提親時,由于兩家財產貧富差距較大,曾家沒有答應。后來李金龍托有影響的人士再次提親,才同意了。這門親事雖說是父母之命,其實也是曾文惠的意愿。
那時候,讀到女子學院的女孩子,一定要嫁給醫(yī)生才有面子,她的姐姐就嫁給了醫(yī)生。最初,父母也是這樣打算的,可是介紹了幾個醫(yī)學院的男孩子,曾文惠都不同意,唯獨中意從小“拖著鼻涕”、“又丑又怪”的李登輝。十幾年后曾文惠回憶說:“這大概就是緣份吧!”
1949年李登輝26歲時,和鄰居曾家的二女兒曾文惠結婚。當時,李登輝家住三芝鄉(xiāng)中山路58號,曾家住50號。后來,曾家把50號房產賣了,搬到臺北市華亭街47號。結婚后,他們的生活很艱苦。夫妻2人住在歸綏街的一間小屋子里,李登輝剛擔任助教,買不起稍好一點的“新樂園”香煙,只能買更便宜的老“樂園”煙抽,而且只能兩支、三支的向對門小雜貨店零買。曾文惠在沒有找到工作前,以插花賺取少量費用貼補家中。這樣有時還是不夠,只好賣掉從娘家?guī)淼慕鸾渲傅取?/p>
曾文惠受的是日本式的教育。她的日本名字叫文子,乳名壽米可,她的日語水平高于李登輝,但普通話講得不好。在大兒子李憲文入學前為了能對教育孩子有所幫助,自28歲時開始從拼音字母學起,練習普通話。
后來,李登輝跨入政界,經常與一些外國人打交道,她又開始學習英語,成為“美爾頓英語補習班”中年紀最大的“媽媽學生”,被同學們叫做大姐,并被選為班長。經過多年的練習,總算有了成果,雖然現(xiàn)在的普通話仍有“臺灣腔”,英語里仍有“日本腔”,但比起年輕的時候,都已大有長進。
子女
曾文惠1926年生于臺北縣三芝鄉(xiāng),1949年2月9日嫁給李登輝后,有一子李憲文(1982年因鼻咽癌逝世),二女李安娜、李安妮。獨生子李憲文出生于1950年,在文化大學政治系畢業(yè)后,曾赴日本進行短期深造,并翻譯過日本原田鋼所著的《少數(shù)統(tǒng)治的原理、政治權力的結構》。
回臺后,進入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同時在《中華時報》任職。李憲文娶大學時的同學張月云為妻,1982年因患鼻咽癌早逝,對此李登輝極為難過,發(fā)誓從此不沾煙酒。曾文惠更是傷痛欲絕,一度要撞墻自殺。李氏夫婦為懷念獨子,每年3月21日都要為他作追思禮拜。李憲文與張月云育有一女,小名“巧巧”,大名“坤儀”,是李登輝的“開心果”。
李憲文患病時,他的同學蘇志誠辭去《臺灣新生報》記者職務,專心進行照料,幾乎天天陪伴在病榻前,給李登輝夫婦印象十分深刻。當李登輝任臺灣省主席時,就把蘇放在省主席的臺北辦公室,成為李登輝的機要,并認為義子。李登輝進“總統(tǒng)府”后,蘇也隨往。現(xiàn)對外自稱為“總統(tǒng)府”秘書室主任(實際無此官職),被外界視為“李登輝的代言人”、“大紅人”。
長女李金娥,因為這個名字太俗氣,后又改名李安娜,1952年出生,曾任東海大學企管系副教授、教授。其夫黃循武是馬來西亞的華僑,在臺中榮總醫(yī)院當醫(yī)師。
小女兒李安妮,1956年出生,東吳大學社會系畢業(yè),臺灣大學社會學碩士,現(xiàn)任臺灣中央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丈夫賴國洲是政大新聞研究所博士班第一屆畢業(yè)生。賴既是半子,又是李氏夫婦最信賴的人,因而一言一行都受到外界的特別關注。
子女詳介
李登輝與曾文惠膝下共有三個孩子:長子李憲文、長女李安娜、次女李安妮。對于孩子,夫妻倆管教甚嚴,主要由曾文惠承擔。曾文惠曾說:“家太重要了,家庭主婦更是家庭的重心!崩畹禽x也說:“我忙于公務,很多親友人情交往,都要由她代勞”。
長子李憲文在念小學時,考試沒有得滿分就不敢把成績單帶回家。后來考上中學,但在聯(lián)考中落榜,直到當兵回來,才考上文化大學政治系。大學畢業(yè)后一度到日本留學,因與父母親要求甚遠,內心很苦悶,常以喝酒抽煙度日,最后又回到臺灣,進入文化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
大學期間和同學張月云訂婚,1979年結婚。婚后生下愛女巧巧,學名李坤儀。外孫女是曾文惠生活的又一重心,她的皮包里經常放著孫女的照片,一有空就陪李坤儀畫畫、彈琴。曾文惠常說:“巧巧生性聰明而且聽話!崩畹禽x對孫女巧巧也特別好,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巧巧。
長女李安娜是李登輝赴美國愛荷華大學讀書時出生的。據(jù)曾文惠說,李登輝回臺的一段日子,李安娜因面生而不讓他抱,一抱就哭。李安娜畢業(yè)于文化大學企管研究所,曾任教于文化大學,目前是東海大學副教授,女婿黃循武是“榮總”臺中分院骨科醫(yī)師。
次女李安妮在兄妹中是念書最好的一個,她畢業(yè)于東吳大學社會系、臺灣大學社會研究所,曾任東吳、政大講師,后任“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在曾文惠眼中,李安妮是個小淘氣。但在談到學習時,她說父親管教太嚴,記得在念小學一、二年級時,家庭作業(yè)沒寫完,半夜會被父親叫起來,一定陪著做完,才準睡覺。在三個孩子中,曾文惠與李登輝寄希望最大的是李憲文,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亦然。然而正當幸福的家庭充滿歡樂之際,災難降臨到曾文惠與李登輝的頭上。
1983年,李憲文因患鼻癌過世。晚年喪子的劇痛使曾文惠差點被打倒,李登輝也一度想去當牧師傳教。為了表達對兒子深深的愛意,曾文惠與李登輝決定在家里舉行追思儀式。因為是家庭禮拜,李登輝沒有邀請什么外人參加,只有李憲文生前工作單位的三個朋友,其中的一位這么形容:“我早半個小時抵達,李憲文的母親曾文惠紅著眼睛接待我,公館里很哀傷,許多身穿西裝的人顯得很忙碌,電話也不停地響,可就是沒看到李登輝。”
追思即將開始,李登輝方匆匆走進客廳,他仍穿著整齊的深色西裝,表情十分嚴肅,身旁的秘書還在他耳邊小聲說著話。
“李登輝同我們握手道謝,便坐在曾文惠的身旁,他一直都很嚴肅地板著臉,像往常一樣挺直腰著!碑敹Y拜快結束時,“忽然聽到輕微的啜泣聲,我看到李登輝已彎下身子,將眼鏡摘下,把臉埋在手掌里。”后來,李登輝竟失聲痛哭起來。對于愛子英年早逝,李登輝與曾文惠的確痛不欲生,每逢夜深人靜,夫妻二人常相擁痛哭。一早起來李登輝又忙于政務,曾文惠獨自承受著老年喪子的悲痛。
權力背后的女人
曾文惠多次向友人提到,李登輝“吩咐”她“不要到處亂跑,不要四處拋頭露面,除非參加官方場合及活動以外,不要出門,只要管家好了,因為官場很復雜,女人很容易講話失當惹禍!笔聦嵣弦舱侨绱恕
李登輝在受到層峰賞識出任臺北市長后,曾文惠變得繁忙起來,那時她和臺北基督教女青年會之間常有往來,曾任該會臺北分會董事,也會應邀敲敲愛心鑼。3年之后,李登輝出任臺灣省“主席”一職,世事的變化令曾文惠不敢想象,她告訴來訪的人說:“以前,我們的生活圈很單純。他當市長后,才跟政界有接觸,也感到責任重大。我告訴他,只要有愛心,為人誠懇,做任何事情都一樣。今天,他的擔子更重,我只有更好好地照顧他。”
有輿論稱:隨著李登輝仕途的改變,曾文惠積極地恰如其分地扮演配合性的角色,例如在成為“第一夫人”后,在發(fā)型和穿著上,曾文惠都略作改變,根據(jù)某位“第一家庭”成員表示,這種改變是曾文惠對自己角色的尊重。在這位人士的感覺中曾文惠在“第一夫人”的頭銜下,目前只能扮演一般場合的配合角色,她仍是“某某人的妻子”,這位“第一家庭”成員認為曾文惠并不是“很積極地想獨擋一面”。
曾文惠是傳統(tǒng)地以丈夫利益為第一優(yōu)先的婦女。她曾經說過一句話:“我永遠都是一年級!彪S著李登輝每一次職務的變更,她都要從頭學起,像一年級小學生一樣。
“Tomywife”。但曾文惠調侃地說:“光這樣寫,人家怎么知道你的wife是誰呀?以后再寫書該注明u2018獻給愛妻曾文惠u2019!焙髞,李登輝在幾本中文著作中,如《臺灣農業(yè)經濟論文集》的序文中,特別提到“感謝內子李曾文惠女士……支持我,使我的生活充實美滿,克盡人生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