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生卒年不詳,戰(zhàn)國時齊國名將。又稱田章、陳璋、章子、匡子。前334年徐州相王,匡章以齊威王近臣的身份親身經(jīng)歷了這一事件。齊威王末年,張儀兼相秦、魏,秦軍借道韓魏而伐齊。匡章奉命迎戰(zhàn)秦軍,在此期間曾有人污蔑匡章欲降秦,但由于齊威王用人不疑,匡章最終在桑丘(今山東兗州)順利擊敗了秦軍,此役導(dǎo)致張儀的連橫政策在魏國的破產(chǎn),為公孫衍的合縱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公元前314年(齊宣王五年),乘燕國內(nèi)亂,率領(lǐng)齊國常備軍“五都之兵”及與燕接壤的“北地之眾”,五十日攻破燕國。但包括匡章在內(nèi)的許多齊國人都視燕為蠻夷之邦,因此齊軍在燕國肆意蹂躪,引發(fā)了燕國人的激烈反抗。二年后,張儀再度推行連橫政策,魏國倒向秦國。齊楚聯(lián)盟與秦魏韓聯(lián)盟大戰(zhàn),擊敗楚軍之后,三國聯(lián)軍又在濮水一戰(zhàn)中打敗了匡章和聲子率領(lǐng)的齊軍。秦、魏趁機攻入燕地,齊軍被迫撤退。齊湣王即位后,孟嘗君為相,聯(lián)合韓、魏兩國攻楚,匡章率軍在垂沙(今河南唐灑西南)大敗楚軍,殺楚將唐昧。聯(lián)軍乘勝攻占垂丘(今河南沁陽北)、宛(今河南南陽)、葉(今河南葉縣)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被迫以太子橫為質(zhì),向齊求和。公元前298年齊魏韓伐秦,前296年秦國被迫割地求和,此役齊軍的主帥依然是匡章。
對秦之戰(zhàn)
據(jù)《 戰(zhàn)國策·齊策一·秦假道韓、魏以攻齊章》載: 戰(zhàn)國時,秦國攻打齊國,齊威王命令匡章為將軍率兵抗秦?镎掠糜嬜岧R軍換上秦裝,巧妙混雜于秦軍之中,以便從內(nèi)部瓦解敵人。這時,齊威王的偵探報告說匡章率兵 投降了秦軍,齊威王聽了不信。一會又有人報告說,匡章率兵投降了秦軍,威王還是不信。如此者多次,威王始終不信。一位近臣對威王說:“許多人都說匡章已投降秦,你為什么不信?”威王說:“ 匡章肯定不會 背叛我!”一會兒,傳來消息說匡章大敗秦軍,連秦王也向齊王稱臣謝罪。這時,近臣問威王為什么知道匡章不會背叛?齊威王回答說:“ 匡章的母親得罪了他的父親,被他父親殺死并埋在了馬廄里!蔽遗伤时鴷r, 曾許諾說:“你勇敢作戰(zhàn),勝利 歸來后,我一定將你母親改葬于一個好地方?镎抡f,u2018我不是不能改葬母親,但她得罪了我父親,可父親沒有留下話就死去了,我未得父命而改葬母親,這是 欺騙已死的父親,所以我不敢。u2019匡章為人之子,連死去的父親都不敢欺騙,難道他作為臣下能去欺騙 君主嗎?”齊威王不為 謠言所惑,是因為他對匡章的深刻了解。
生平大事
前334年,匡章參與徐州相王,并與魏相惠施辯論。(此時的匡章有可能是齊威王的近臣)
前320年,張儀并相秦、魏,秦軍越過中原攻齊。秦軍經(jīng)過陽晉、亢父至齊魯交界處的桑丘,匡章受命為將。匡章派兵混入秦軍營中,而另一方面,秦軍又顧忌韓魏兩國會威脅自己的后方,所以當(dāng)匡章突然發(fā)動攻勢時,秦軍大敗潰退。
前317年,秦大敗三晉聯(lián)軍。齊、宋趁勢伐敗趙、魏于觀澤。
前316年,秦滅巴蜀。
前314年,趁諸侯混戰(zhàn)之機,齊宣王命匡章率軍攻燕,50日而下之。趙易河?xùn)|于齊,楚懷王大怒,欲組織反齊聯(lián)盟。
前313年,齊楚合兵攻秦曲沃。楚國承認齊國吞并燕國,齊國則幫助楚國抵御秦國。
前312年,楚懷王最終背棄齊楚聯(lián)盟。楚軍景翠部駐于齊楚邊境?镎侣数R、宋軍攻魏,魏向秦求救。秦勝楚于丹陽,遂派兵救魏伐燕地。宋康王與秦連衡,宋軍撤退,秦軍樗里疾部迅速進入宋軍陣地,齊軍防線一側(cè)空虛,導(dǎo)致齊軍在濮水一戰(zhàn)中失利?镎聰√印Q鄰(fù)國。
前305年,楚軍在丹陽、藍田兩戰(zhàn)接連敗北,又在對越戰(zhàn)爭中耗盡精兵銳卒,齊、魏、韓趁機攻打疲弱的楚國。
前303年,楚軍力不能支,向秦求救,秦軍援楚,三國聯(lián)軍暫時撤退,但聯(lián)軍仍在邊境地區(qū)襲擾楚國,并在此年前后已占領(lǐng)楚國北部部分領(lǐng)土。
前301年,秦楚關(guān)系惡化,齊國孟嘗君政府又從中挑拔,使楚國孤立。齊國在前線增兵至20萬,并命匡章為將。韓、魏軍估計也不在20萬之下,而楚軍數(shù)目與聯(lián)軍相當(dāng),也就是說此時在沘水兩岸共有80萬左右的軍隊在緊張地對峙著。齊楚軍對峙了半年之久,而齊宣王沒有看到勝利的到來就去世了,他的兒子田地繼承王位。田地急于求勝,令周最到前線催促匡章迅速進兵,否則就要對匡章的家屬不利?镎聸]有理會齊閔王的威脅。齊軍最終大破楚軍,楚國一夜之間幾乎被秦、魏、韓、宋、越等國瓜分。
前300年,齊軍占領(lǐng)韓國都城鄭,建立親齊政權(quán)。
前298年,匡章率齊、魏、韓軍攻秦。
前296年,函谷關(guān)被攻破,秦昭王急謀割地自救。齊相孟嘗君聽信韓慶之言與秦議和,放棄了滅亡秦國的良機。燕殘中山,齊軍回師攻燕,戰(zhàn)于權(quán)。燕軍大敗。此役后,齊國南破楚、西服秦、北敗燕,威震天下,匡章之功不可沒也。
和他的父親
齊國人都認為匡章不是個孝子,但是孟子卻不這么看。他很清楚匡章和父親分開的真實原因:“夫章子,子父責(zé)善而不相遇也。責(zé)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責(zé)善,賊恩之大者。夫章子,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屬哉?為得罪于父,不得近。出妻屏子,終身不養(yǎng)焉。其設(shè)心以為不若是,是則罪之大者,是則章子已矣!笨镎绿珢鬯母赣H,以致于不能容忍父親的任何瑕疵,所以最終兩人不再見面。匡章覺得自己使父親失去了天倫之樂,如果自己卻在享受這種快樂是不道德的,所以就“出妻屏子,終身不養(yǎng)焉”。莊子略帶諷刺地評論道:“孔子不見母親,匡子不見父親,這就是u2018義u2019的禍患呵!”(正如當(dāng)年徐州相王時匡章挖苦他的老相好惠子一樣)韓非子曾記載,匡章的父親田鮪教導(dǎo)他說:“主賣官爵,臣賣智力,故自恃無恃人。”從匡章后來的表現(xiàn)來看,他顯然是不贊同父親的觀點的,這也可能就是導(dǎo)致“子父責(zé)善”的深層原因吧。
不過匡章的父親可能是一個專制的家長,而在當(dāng)時的齊國,男性家長對家人擁有絕對的支配權(quán)?镎碌哪赣H叫啟,她得罪了丈夫,被他殺死,埋于馬棧之下。由于匡章和父親分離,所以匡章雖然知道此事卻也無從插手。前320年,秦軍攻齊右壤,齊威王想讓老將田朌迎敵,而田朌則看出齊王身邊的這個30多歲的年輕人有成為一代名將的潛質(zhì),于是便提議讓匡章為將。齊威王和匡章相處十多年,對他非常了解,他任命匡章為將,并給予高度的信任,將國家的安危完全交托給他,真可以說是不折不扣地做到了“用人不疑”。而他之所以對匡章如此信任,除了因為十多年的了解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戰(zhàn)前,他說如果齊軍得勝,就要為匡章的母親更葬。而匡章則說,父親并沒有在生前對我交待過母親的事情,我這么做不等于是欺騙死去的父親嗎?齊威王放心地說:他連死去的父親都不敢欺騙,又怎么會背叛我這個活著的君王呢?可見,匡章對父親的愛達到了何等的程度。而匡章對晚年的齊威王如此忠誠,是否是因為他從老王的身上依稀看到了遠離身邊十多年,父親的身影呢?當(dāng)齊閔王在垂沙之戰(zhàn)中對他口出惡言時,他或許會對這位新王有幾份不屑:“他怎么能和威王比呢……算了,為了齊國,為了u2018父親u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