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概要
魏學(xué)洢,中國明末散文作家。七歲能詩,曾和父親在帷蕭寺苦讀;1625年其父被捕,暗中隨牢車北上。在京城,四處向父執(zhí)舊識求救。其父死于獄中,追贓行動未止,下學(xué)洢于浙江監(jiān)獄,同年亦逝。
人物簡介
魏學(xué)洢(約1596—約1625),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長子,嘉善(今屬浙江嘉興)人,萬歷四十年(1571)為諸生。魏學(xué)洢在七歲時就能做詩,生性孝順。曾經(jīng)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橋,斷了腳,也不敢大聲喊痛,唯恐父母擔(dān)心受怕。年少時,曾和父親魏大中一起到帷蕭寺苦讀,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誦。成年之后,以擅長寫文章聞名于鄉(xiāng)里之間,而他所做的賦更是精妙,頗受大家的欣賞。魏學(xué)洢生活在晚明閹黨橫行的時期,天啟年間,父親魏大中因上疏指責(zé)權(quán)奸魏忠賢結(jié)黨樹威,被誣下獄,魏學(xué)洢暗中隨檻車進京,欲上書替父罪,未能如愿。父死獄中,魏學(xué)洢匍匐扶棺返里,日夜哭不絕聲。距父死不逾月,竟哭而亡。只活了三十歲左右。崇禎初年,曾詔旌他為孝子。一生沒做過官,著有《茅檐集》8卷,為《四庫全書》收錄,明崇禎元年(1628),閹逆伏誅,魏大中次子學(xué)濂刺血上《痛陳家難疏》,訴說父死并白兄學(xué)洢殉孝狀。思宗白其冤,追贈大中為太常卿,謚“忠節(jié)”,予祭葬,學(xué)洢配祭附葬,私謚“孝烈”。于城中敕建忠孝祠特祀,后又于祠前建忠臣孝子坊,邑人稱為魏家祠堂、魏家牌樓。祠坊屢經(jīng)修葺,民國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軍飛機炸毀,原址即今嘉善影劇院址。
相關(guān)事件
魏忠賢在三十歲那年又造《百官圖》,污蔑清廉的官員,甚至再唆使同黨刑科給事中傅櫆劾汪文言、左光斗及魏大中,給這三人冠上莫須有的罪名,說他們“招權(quán)納賄”,更說左、魏兩人“丑心險,色取行違,自命為血性男子,實為匪類”。魏忠賢更矯旨責(zé)怪:“魏大中互訐未悛,不得赴新任”玩弄言官于股掌之中。楊漣等人彈劾魏忠賢,不僅使其原形畢露,也使依附其下的干兒義孫們大為恐慌,為了惜恩邀寵,于是天啟五年三、四月間,眾人籌謀獻策,倡興大獄。誣陷楊漣等六君子,接受熊廷弼的賄賂,判定楊漣左光斗各坐贓二萬,魏大中三千。魏大中被捕之時,鄉(xiāng)人號送者近萬人。
魏學(xué)洢(約1596—約1625),明末散文作家。字子敬,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長子,嘉善(今屬浙江)人,萬歷四十年(1571)為諸生。魏學(xué)洢在七歲時就能做詩,生性孝順。曾經(jīng)有一次不小心摔下橋,斷了腳,也不敢大聲喊痛,唯恐父母擔(dān)心受怕。年少時,曾和父親魏大中一起到帷蕭寺苦讀,生活清苦,效法范仲淹日夜吟誦。成年之后,以擅長寫文章聞名于鄉(xiāng)里之間,而他所做的賦更是精妙,頗受大家的欣賞。魏學(xué)洢生活在晚明閹黨橫行的時期,天啟年間,父親魏大中因上疏指責(zé)權(quán)奸魏忠賢結(jié)黨樹威,被誣下獄,魏學(xué)洢暗中隨檻車進京,欲上書替父罪,未能如愿。父死獄中,魏學(xué)洢匍匐扶棺返里,日夜哭不絕聲。距父死不逾月,竟哭而亡。大約只活了三十歲左右。崇禎初年,曾詔旌他為孝子。一生沒做過官,著有《茅檐集》8卷,為《四庫全書》收錄,內(nèi)《核舟記》,至今仍為中學(xué)語文教材。明崇禎元年(1628),閹逆伏誅,魏大中次子學(xué)濂刺血上《痛陳家難疏》,訴說父死并白兄學(xué)洢殉孝狀。思宗白其冤,追贈大中為太常卿,謚“忠節(jié)”,予祭葬,學(xué)洢配祭附葬,私謚“孝烈”。于城中敕建忠孝祠特祀,后又于祠前建忠臣孝子坊,邑人稱為魏家祠堂、魏家牌樓。祠坊屢經(jīng)修葺,民國26年(1937)11月被日本侵略軍飛機炸毀,原址即今嘉善影劇院址。
軼事典故
魏大中被捕之時,魏學(xué)洢泣血號呼,想隨牢車北上。他不聽從父親勸阻,改換姓名、容貌,秘密地在后跟隨緹騎,沿途打聽父親的起居。抵達北京后,白天藏匿在客店之中,晝伏夜出,四處求救,但父執(zhí)輩之人有的拒不相見,有的則對他仰天長嘆,相對而泣,無可奈何而已。魏學(xué)洢雖然也想上書以己代父,但未能如愿。魏忠賢又矯旨下令,對六人“嚴(yán)刑追贓比較,五日一回奏”,于是獄卒鞭笞拷掠,棍棒交加,臀血流離,骨肉俱腐。魏大中被誣接受熊廷弼等人賄賂,亦為欲加之罪。最后竟被誣陷坐贓而死。死之時溽暑殷雷,相驗領(lǐng)埋之旨,遲遲不下,過了六七天才差官發(fā)尸,和楊漣、左光斗等三人尸體由牢穴中拖出,骸脹而黑,肌生蛆蚋,潰爛零落,幾難以辨認(rèn),那年魏大中五十一歲。魏學(xué)洢領(lǐng)了父親的尸體,匍匐扶襯歸鄉(xiāng),日夜伏草啼號。魏大中雖死,但追贓的行動并未停止,因此魏學(xué)洢被下浙江監(jiān)獄。
視死如歸
魏學(xué)洢在家庭遭此大變,對當(dāng)時政治的黑暗痛心疾首,因此也視死如歸。果真在這同一年,魏學(xué)洢也因病而死,死時才二十九歲。崇禎初,魏忠賢失勢。魏學(xué)洢之弟魏學(xué)濂瀝血上書,陳述父受冤獄,兄死孝之慘狀。又上書彈劾阮大鉞等人交通逆閹,罪大惡極。不久,魏大中被追謚為忠節(jié),魏學(xué)洢也被下詔旌表為孝子。
相關(guān)字解
生字
器皿(mǐn)罔(wǎng)貽(yí)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篛(ruò)篷執(zhí)(zhí)石青糝(sǎn)之髯(rán)不屬(shǔ)詘(qū)椎(chuí)髻(jì)天啟壬(rén)戌(xū)舟尾橫臥一楫(jí)計其長曾(céng)不盈寸
通假字
詘右臂支船(詘——“屈”,彎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橫”,橫著)
為字共三十有四(有——“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有——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甫——通“父”,男子美稱,多附于字之后)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通“揀”,挑揀)
右手攀右趾(攀——通“扳”,往里拉)
一字多義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奇異、罕見、(手藝)奇妙,奇特。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零數(shù),余數(shù)。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通“又”,用在整數(shù)和零數(shù)之間。
為:為宮室、器皿、人物雕刻。
中軒敞者為艙是
可:高可二黍許大約
珠可歷歷數(shù)也可以
端:1.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名詞,“畫卷的右端”)
2.其人視端容寂(形容詞,“端正、正”)
木:1.能以徑寸之木(木塊)
2.以至鳥獸、木石(樹木)
者:1.中軒敞者為艙(……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
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叫做)
2.文曰:天啟壬戌秋日(是)
扇:1.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扇,量詞)
2.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扇子)
啟:1.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打開)
2.天啟壬戌秋日(古代稱立春、立夏為“啟”)
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連詞,并且)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轉(zhuǎn)折,但是)
以:1.能以徑寸之木(用)
2.以至鳥獸、木石(甚至)
語:1.如有所語(說話)
2.此中人語云(告訴)
古今異意
1、臥右膝:臥,古意: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著的樣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古意:峨冠,戴著高高的帽子。
今意:峨眉山之頂。
3、其兩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
今意:兩個事物進行比較。
4、高可二黍許:可,古意:大約。
今意:可以。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古意:通“揀”,挑揀。
今意:簡單,容易。
狀語后置
原句:核舟一。
正確語序:一核舟。
原句:篆章一。
正確語序:一篆章。
(1)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箬篷: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2)石青糝之(石青:名詞做狀語,用石青。糝:名詞用做動詞,涂染)
(3)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詘: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5詞類活用
(1)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箬篷: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2)石青糝之(石青:名詞作狀語,用石青。糝:名詞用做動詞,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名詞用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
(4)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詘:通“屈”,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5)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奇巧:形容詞作名詞,特殊技巧)
(6)而豎其左膝(豎: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豎,豎起)
(7)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詞作動詞,梳著棰形發(fā)髻)
相關(guān)詞解
核舟記:選自清代張潮編選得《虞初新志》,略有刪節(jié)。魏學(xué)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浙江嘉興)人!坝洝笔枪糯⑽牡囊环N文體。以敘事為主,也可以抒情和議論。本文是一篇說明性的文章。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奇巧,特殊精湛的技藝。奇巧人,這里指具有奇妙精巧手藝的人。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徑寸,直徑一寸,用來形容圓形物的細(xì)小。以;拿,用。徑寸之木:直徑一寸長的木頭。為,做。這里指雕刻。器皿:碗碟杯盤一類的用具。
罔不因勢象形:罔,無、沒有。因,根據(jù)、依據(jù)。這里指就著。象,模仿,這里指雕刻。
嘗貽余核舟一:嘗,曾經(jīng)。貽,贈送。
蓋大蘇泛赤壁云:刻的是蘇軾游赤壁。大蘇,蘇軾(公元1036-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宋代眉山(四川省眉山縣)人,著名文學(xué)家。人們稱他和他的弟弟蘇轍為“大蘇”“小蘇”。泛,泛舟,坐著船在水上瀏覽。蘇軾曾游赤壁,寫過《前赤壁賦》《后赤壁賦》。赤壁,在湖北省黃岡縣城外。蓋……云,表推測之意。泛,泛舟。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零數(shù),還有一些。
高可二黍許:大約有二個黃米粒那樣高。可,大約。許,上下,左右。
中軒敞者為艙:敞,寬敞、明亮。
箬篷覆之:箬篷,名詞用動詞,用箬篷。用竹葉做成的船篷。
焉;語氣詞。這里指陳述。
雕欄相望: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蘇軾《后赤壁賦》里的文句。
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蘇軾《赤壁賦》里的文句,清涼的秋風(fēng)緩緩地吹來,江面上沒有泛起波紋。徐,緩緩地。興,起。
石青糝之:意思是用石青涂在刻著字的凹處。石青,青綠色顏料。糝之,涂在刻的字上。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而多髯者,戴著高高的帽子而且有很多胡須的人。髯,兩腮的胡須。這里泛指胡須。
佛印居右:佛印,人名,是個和尚,蘇軾的朋友。
魯直居左:魯直,宋代文學(xué)家黃庭堅,字魯直。他也是蘇軾的朋友。
蘇、黃共閱一手卷:手卷,橫幅的書畫卷子。
其兩膝相比者:相比,蘇東坡的左膝和黃庭堅的右膝互相靠近。比,靠近。者,……的人,這里指“……的樣子”。
佛印絕類彌勒:絕,極。類,像。彌勒,佛教菩薩之一。
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袒,裸露。矯首昂視,抬頭仰望。矯,舉。不屬,不相類似。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臥右膝,右膝臥倒。詘,同“屈”。彎曲。
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念珠,念佛經(jīng)的人手里拿的串珠。歷歷,分明可數(shù)的樣子。
舟尾橫臥一楫:楫,船槳。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舟子,船夫。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束成椎形發(fā)髻。
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橫”。
其人視端容寂:視端容寂,眼睛正視茶壺,神色平靜。端,正。
其船背稍夷:背,脊背。這里指船頂。夷,平,平坦。
天啟壬戌:天啟壬戌年,就是一六二二年。天啟,明熹宗年號。
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常熟人姓王名毅字叔遠(yuǎn)的人刻的。虞山,江蘇省常熟縣西北,這里用來代替常熟。過去文人常常用自己家鄉(xiāng)的名勝代替自己的籍貫。甫,通“父”,古代加在男子名字后面的美稱。
鉤畫了了:了了,清清楚楚。
其色墨:墨,黑。
篆章:篆字圖章。
其色丹:丹,朱紅色。
為人五:為,刻有。
曾不盈寸:還不滿一寸。曾,尚、還。盈,滿。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挑選。修狹,長而窄。
技亦靈怪矣哉:技藝也真神奇啊。矣哉,加重驚嘆的語氣詞,相當(dāng)于“了啊”。
詞類活用
箬篷覆之(箬篷,名詞作狀語,用箬篷。)
居右者推髻仰面。(仰面:名詞作形容詞,梳著錐形發(fā)髻)
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名詞作動詞,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長長的胡須。)
石青糝之(名詞作狀語,用石青)
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臥: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平放。詘: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彎曲)
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右,名詞作狀語,在右邊)
倒裝句
嘗貽余核舟一,原句應(yīng)為:嘗貽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應(yīng)為:又用一篆章。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原句應(yīng)為:蓋簡修狹桃核為之。
倒裝句表強調(diào)。
省略句
則題名其上,省略于,原句應(yīng)為:則題名于其上。
雙重否定
罔不因勢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形象。
罔,沒有;無。
罔不,無不;全都。
因,順著;就著。
象,模仿,這里指雕刻。
定語后置句
其兩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詞“兩膝”的定語
原文典源
墓志銘
(明)魏學(xué)洢
白雞來自吳江,畜余家。朱冠素裳,其行昂昂,聲嘹亮可里許。最善斗,數(shù)攻敗其群。聲息所至,鄰雛率望風(fēng)逃去。而其雌之來,與雄俱,一飲一啄,心偕焉。亦時時藉雄之勢,以侮鄰雛,稱霸者數(shù)矣?驮唬骸坝鄧L游燕趙青徐之間,樗蒲六博,蹴鞠獵飲,稱豪俠者相踵也。竊觀其斗雞焉,茲雄蓋英、彭之次云!
居亡何,田家子詒余雞一,黑鬣而絳身,內(nèi)之群。會日且暮,失白雞處,則血淋漓被毛羽,雜他雞無聲,與黑鬣者斗方罷也。蓋初角時各無聲,似銜枚然,又似恐人中解之,故各不相舍至困,而白雞之左目遂喪明。值老嫗至,乃分置他所。而雌適以其雛來,見之驚而卻,徐而前,遂狂叫不止。雄稍稍就之,若相慰焉者。雌則轉(zhuǎn)而奔雞群,熟睨之,見黑鬣者兩翮血縷縷,遂奮翅搏之,逐數(shù)百步,觀者壯焉。然雄亦從此疲矣。雌遂不復(fù)食,相徙倚一夕死,而雄之死顧反后。其雛凡十三,悲鳴母傍。主人憐而瘞之園。自是之后,則黑鬣者稱霸里中矣。
銘曰:生乎雄,死乎恫,取而瘞之同其宮。楚子之葬馬歟?夫子之埋狗也。嗟!寧從其隆。
注釋:
瘞(yì):埋葬,掩埋。
數(shù)(shuò):屢次。
樗(chū)蒲六博:古代的兩種博戲。樗蒲,以五木作骰具比采或行子。六博,在六博盤上擲骰行棋。
蹴鞠:我國古代的一種足球運動。
相踵:相繼接。踵,追隨。
英、彭:英布、彭越。英布,又叫黥布,秦末率驪山刑徒起義,作戰(zhàn)常為先鋒,十分英勇。彭越,字鐘,秦末聚眾起義,楚漢戰(zhàn)爭時領(lǐng)三萬兵歸劉邦,率軍攻項羽于垓下。
居亡河:過了沒多久。
詒:同貽,贈送。
銜枚:古代軍隊行軍時為避免出聲,每人口中銜一塊木片,叫銜枚。
楚子之葬馬:楚莊王有愛馬死,莊王欲以大夫禮葬之,見《史記·楚世家》。此指厚葬。
夫子之埋狗:《禮記·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之貢埋之,曰:u2018吾聞之也,敞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u2019”此指薄瘞。
核舟記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yuǎn),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yí)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ǒ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chǎng)者為艙,箬(ruò)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sǎn)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ǎ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臥右膝,詘(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shù)也。
舟尾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細(xì)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yǒu)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譯文
明朝(有一個)手藝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遠(yuǎn)。(他)能用直徑一寸的木頭,雕刻出宮殿房屋、盛東西的日常用具、人物,甚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各種事物的樣子,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他)曾經(jīng)送給我一艘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應(yīng)當(dāng)是蘇軾泛舟游赤壁的情景。
船從頭到尾長約八分多一點,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么高。中間高而寬的是船艙,用箬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旁邊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打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guān)上窗戶,就看到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涂在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兩側(cè)長著濃密的胡須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在右邊,魯直在左邊。蘇東坡、魯直一起看一幅書畫手卷。蘇東坡用右手拿著卷的右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魯直左手拿著卷的左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么。蘇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cè)轉(zhuǎn)(身子),他們的互相靠近的兩膝,各自隱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佛,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和蘇東坡、魯直不相類似。佛印平臥右膝,彎曲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念珠倚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shù)出來。
船尾橫放著一支船槳。船槳的左右兩邊各有一個船夫。在右邊的人梳著椎形發(fā)髻,仰著臉,左手靠在一根橫木上,右手扳著右腳趾,好像在大聲叫的樣子。在左邊的人右手拿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爐子上有個水壺,那個人眼睛正視茶壺,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船的頂部較平,作者就在它上面刻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筆畫細(xì)小得像蚊子的腳,一筆一畫都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枚篆書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一條船,刻有五個人,八扇窗戶;刻有竹葉做的船篷、船槳、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lián)、題名和篆文,共計文字三十四個?墒怯嬎闼拈L度,竟然不滿一寸。原來是挑選了一個長而窄的桃核刻成的。啊,這樣技藝也真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