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簡介
組建時間: 1986
國籍: 美國
解散時間: 1993
風格類型:Alternative Pop/Rock(另類流行/搖滾) College Rock(學院搖滾)
Pixies樂隊原名Pixies In Panoply,1986年成立于波士頓,解散于1993年,成員Black Frank是一個對外太空宇宙感興趣的家伙,他勸說他的大學室友Joey Santiago一起組建一支樂隊,在一個音樂招聘廣告上他們又找到了女貝司手 Kim Deal 和鼓手 David Lovering,于是樂隊開張了,當年在Throwing Muses樂隊同臺演出時受到制作人Gary Smith的賞識并為他們錄制唱片,1987年3月,他們的18首歌曲小樣誕生了并寄給了唱片公司4AD的老板 Ivo Watts,他聽了之后立刻飛到波士頓,決定與樂隊簽約并出版發(fā)行了第一張8首歌曲的EP專輯“Come On Pilgrim“,這對于Pixies音樂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1988年樂隊與制作人Steve Albini(Big Black樂隊的主腦)合作推出專輯“Surfer Rosa“,該專輯受到英國音樂界熱烈響應并成為美國校園的流行文化,1989年 “Doolittle“由美國唱片公司Elektra出版發(fā)行并進入了英國排行榜前十名,單曲“Monkey Gone to Heaven“ and “Here Comes Your Man“更是大放光彩,尤其“Monkey Gone to Heaven“以地球環(huán)境污染為主題,廣泛流傳起來。 1990年的“Bossanova“專輯是我頗喜歡的一張,無論是“Happening“中那段融會于飽滿的吉他噪音中的假聲哼唱,還是聲響回蕩、感人至深的合唱曲“Ana“,以及暴戾的“Hang Wire“等等,都是令人振奮的精品之作,經典之作何其多,一段段的吉他solo和riff讓人難以忘卻!樂隊的最后一張專輯是“Trompe Le Monde“,仍然包含著對外部宇宙的頑固思想,風格更偏于重金屬! Pixies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另類搖滾樂的先鋒人物,他們對于非主流音樂、地下?lián)u滾樂及以后的Grunge乃至英國搖滾樂都具有意義深遠的影響! !
樂隊成員
主唱Charles Michael Kittridge Thompson IV、和吉他手 Joey Santiago,在波士頓貼了廣告尋求喜歡Husker Du、和Peter、 Paul and Mary的貝斯手。只有一人響應:那就是 Kim Deal;她還帶來了鼓手David Lovering加入。Joey隨意亂翻字典而找到團名!主唱Charles因老爸的玩笑話,而取了 Black Francis的藝名。雖然欠缺成熟的樂團演唱經驗,但他們還是鼓起勇氣寄了一卷Demo帶給4AD;這也是第一張EP:《Come On Pilgrim》(1987)的由來。 1988年第二張專輯《Surfer Rosa》,請來了Steve Albini(曾制作過Nirvana的專輯)制作。他把專輯內的吉他音量調至最大,使得Pixies的音樂更具侵略性、及邪惡。整張專輯只用兩個晚上就錄制完成了!“Bone Machine”、“Break My Body”仿若食人族圣宴的Party;充斥著性與暴力的“Cactus”、黑色幽默的“Where Is My Mind”。種種令人聳動的音樂因子與詞意,使得 Pixies馬上就成為英國令人注目的新團;同時也獲選為Melody Maker 88年的最佳專輯。 第三張專輯《Doolittle》,于1989年發(fā)行。這次由于換了制作人Gil Norton,所以樂風走向也跟以往做了些許的改變:有布瑞爾電影荒誕怪異感的“Debaser”、炫風式的錯亂吉他仍是一絕;也有和諧如The Beach Boys的“Wave Of Mutilation”。這是張結合痛苦、喜悅,種種不同感覺的專輯。唯一不變的是,Pixies的音樂,仍如脫韁野馬般的不受控制。 伴隨著歐洲巡回演唱、及專輯《Doolittle》的成功后,Pixies的各個團員,分別去忙著自己的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樂團中的貝斯手 Kim Deal、與Throwing Muses的另一靈魂人物Tanya Donelly,合組The Breeders。日后的商業(yè)成就,比 Pixies更高。 1990年的第四張專輯《Bossanova》發(fā)行,音樂風格被形容成科幻的沖浪搖滾。前三張那種光怪陸離的意境已經減少很多,許多歌曲已不具那種撕裂性的力量;取而代之的是更旋律化的另類流行曲風。貝斯手Kim如此形容這張專輯:像史匹柏的電影《ET)》。 經過了上一張、令Pixies迷感到不甚過癮的《Bossanova》后;1991年發(fā)表的《Trompe Le Monde》專輯,又重拾了大家的信心。制作人依然是Gil Norton、還有著名的Avant-rock樂團Captain Beefheart / Pere Ubu的鍵盤手 Eric Drew Feldman助陣;并翻唱Jesus & Mary Chain的“Head On”。 一連串的巡回演唱,令Pixies的每個團員都感到疲累;再加上主唱Black Francis長期壟斷樂團的創(chuàng)作主導權,使另一位貝斯手Kim心生不滿,而與他頗有嫌隙。所以,Pixies就在1993年12月宣告解散。Black Francis那時曾這樣解釋:每個人、及4AD的人碰到我都在問, Pixies下一張專輯會是什么走向?我已經沒有在想這個問題了!我壓根沒有興趣待在同一個樂團20年。就這樣,Pixies的歷史正式告終。 在后Pixies時期,Black Francis帶著吉他手Joey、并把自己的名字改為Frank Black。在4AD旗下出了兩張專輯:《Frank Black》(1993)、和《Teenage Of The Year》(1995)。成績皆只是尚可;而風格也比以往流行許多。其后出了《The Cult Of Ray》(1996)、和《Frank Black And Catholics》(1998),兩張不是4AD出品的專輯。吉他手Joey已不在陣中,其聲勢已不若過往。鼓手David Lovering加入Cracker、Nitzer Ebb等,不同樂團里浮沉; Kim則延續(xù)原先的The Breeders樂團,其第二張專輯《Last Splash》(1993),獲得比Pixies更大的成功。 Placebo的主唱Brian Molko曾如此形容Pixies:如果這世界上真的有地獄的話,那他們一定就是從地獄里出來的樂團!的確,哀嚎式的 Vocal、狂風暴戾般的吉他、穩(wěn)定的貝斯聲線及鼓、偶爾穿插冷酷無情的女合聲、以及充滿幻想暴力式的歌詞,都讓Pixies不像一般美國硬蕊搖滾樂團那么簡單;也讓他們在波士頓樂界,成為傳奇性的名字、在歐洲成為頗有啟發(fā)領導性的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