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音譯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
身份
美國散文作家、思想家、詩人。
介紹
1803年5月出生于馬薩諸塞州波土頓附近的康考德村,1882年4月27日在波士頓逝世。他的生命幾乎橫貫19世紀的美國,他出生時候的美國熱鬧卻混沌,一些人意識到它代表著某種新力量的崛起,卻無人能夠清晰的表達出來。它此時缺乏統(tǒng)一的政體,更沒有相對一致的意識形態(tài)。在他去世的時候美國不但因為南北戰(zhàn)爭而統(tǒng)一,而且它的個性卻逐漸鮮明起來,除了物質力量引人注目,它的文化也正在竭力走出歐洲的陰影。1837年愛默生以《美國學者》為題發(fā)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講辭,宣告美國文學已脫離英國文學而獨立,告誡美國學者不要讓學究習氣蔓延,不要盲目地追隨傳統(tǒng),不要進行純粹的摹仿。另外這篇講辭還抨擊了美國社會的拜金主義,強調人的價值。被譽為美國思想文化領域的“獨立宣言”。一年之后,愛默生在《神學院獻辭》中批評了基督教唯一神教派死氣沉沉的局面,竭力推崇人的至高無上,提倡靠直覺認識真理!跋嘈拍阕约旱乃枷耄嘈拍銉刃纳钐幷J為對你合適的東西對一切人都適用……”文學批評家勞倫斯.布爾在《愛默生傳》所說,愛默生與他的學說,是美國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愛默生出身牧師家庭,自幼喪父,由母親和姑母撫養(yǎng)他成人。曾就讀于哈佛大學,在校期間,他閱讀了大量英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作品,豐富了思想,開闊了視野。畢業(yè)后曾執(zhí)教兩年,之后進入哈佛神學院,擔任基督教唯一的神教派牧師,并開始布道。1832年以后,愛默生到歐洲各國游歷,結識了浪漫主義先驅華滋華斯和柯爾律治,接受了他們的先驗論思想,對他思想體系的形成具有很大影響。
愛默生回到波土頓后,在康考德一帶從事布道。這時他的演說更接近于亞里士多德學派風格,重要講演稿有《歷史的哲學》、《人類文化》、《目前時代》等。 愛默生經常和他的朋友梭羅、霍桑、阿爾柯、瑪格利特等人舉行小型聚會,探討神學、哲學和社會學問題。這種聚會當時被稱為“超驗主義俱樂部”,愛默生也自然而然地成為超驗主義的領袖。
1840年愛默生任超驗主義刊物《日晷》的主編,進一步宣揚超驗主義思想。后來他把自己的演講匯編成書,這就是著名的《論文集》!墩撐募返谝患1841年發(fā)表,包括《論自助》、《論超靈》、《論補償》、《論愛》、《論友誼》等12篇論文。三年后,《論文集》第二集也出版了。這部著作為愛默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他的思想被稱為超驗主義的核心,他本人則被冠以“美國的文藝復興領袖”之美譽。
愛默生的《論文集》贊美了人要信賴自我的主張,這樣的人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愛默生以一個超驗主義名的口吻,平靜地敘說著他對世界的看法、超驗主義結合并滲透了新柏拉圖主義和類似加爾文教派的一種嚴肅道德觀和那種能在一切自然中發(fā)現(xiàn)上帝之愛的浪漫派樂觀主義。
愛默生喜歡演講,面對人群令他興奮不已,他說他感覺到一種偉大的情感在召喚,他的主要聲譽和成就建立于此。他通過自己的論文和演說成為美國超驗主義的領袖,并且成為非正式哲學家中最重要的一個。他的哲學精神表現(xiàn)在對邏輯學、經驗論的卓越見解上,他輕視純理論的探索,信奉自然界,認為它體現(xiàn)了上帝和上帝的法則。
除《論文集》之外,愛默生的作品還行《代表人物》、《英國人的特性》、《詩集》、《五日節(jié)及其他詩》。愛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詩人于一身,他的詩歌、散文獨具特色,注重思想內容而沒有過份注重詞藻的華麗,行文猶如格言,哲理深入淺出,說服力強,且有典型的“愛默生風格”。有人這樣評價他的文字“愛默生似乎只寫警句”,他的文字所透出的氣質難以形容:既充滿專制式的不容置疑,又具有開放式的民主精神;既有貴族式的傲慢,更具有平民式的直接;既清晰易懂,又常常夾雜著某種神秘主義......一個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么多的警句實在是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誦讀的句子為什么總能夠振奮人心,歲月不是為他蒙上灰塵,而是映襯得他熠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