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謝保成,男,祖籍北京良鄉(xiāng),1943年9月7日出生甘肅省蘭州市,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郭沫若研究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中國唐史學會理事。
學習和工作經(jīng)歷
1961年9月,自四川成都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從汪篯先生學隋唐史。
1978年9月,自吉林長春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從尹達先生攻中國史學史。
1981年9月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從事學術(shù)研究,現(xiàn)為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中國史學史、隋唐五代史。
主要成果
長期從事中國史學史和隋唐史研究,撰寫了具有理論意義和科學價值的論著10余部、論文上百篇。其中,許多著作都在學術(shù)界受到好評并產(chǎn)生影響,尤其是貫穿在這些論著中的新思維、新嘗試,為當今學術(shù)研究拓寬了領域,開出了新途。
代表蓍作
《隋唐五代史學》(專著,288千字),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出版;
《郭沫若學術(shù)思想評傳》(專著,300千字),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9年出版;
《貞觀政要集!罚ü偶,358千字),中華書局2003年出版。
《中國史學史》(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年10月出版。
學術(shù)交流
1996年9月-1997年2月,應邀赴韓國作學術(shù)訪問,了解韓國中央博物館館藏吐魯番文物以及《無垢凈光大陀羅尼經(jīng)》情況,在韓國魏晉隋唐史學會第78回集會作專題學術(shù)報告,在安東大學校等先后6次作關(guān)于中國史學、中國隋唐五代思想文化的學術(shù)報告。
1998年10月-11月,應泰國西北大學西北研究所邀請,就泰北地區(qū)民族、文化、華裔等問題進行交流。
獲獎情況
《郭沫若評傳》(國學大師叢書之一)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提名獎(1997年)。
主要論文
王劭史學二題,《史學史研究》2001年 第4期
對史學史中“史”、“史官”認識之澄清,《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8年 第4期
尹達先生之路:“從考古到史學研究”,《大連大學學報》2008年 第2期
從“七史”《選舉志》討論科舉制的幾個問題,《求是學刊》2007年 第5期
二十四史修史思想的演變,《學術(shù)研究》2007年 第9期
尹達先生的治學道路與治學特點,《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7年 第1期
尹達先生的治學道路——“從考古到史學研究”,《中國史研究》2007年 第1期
《史記》體系再考察,《求是學刊》2005年 第6期
“郭沫若與中國知識分子在民族解放戰(zhàn)爭中的文化選擇”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郭沫若學刊》2005年 第3期
神話傳說與歷史意識——三談中國史學起源,《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年 第3期
更正《郭沫若書信選》《再生緣》校訂本注釋的幾則失誤,《郭沫若學刊》2004年 第2期
郭沫若譯著考察,《郭沫若學刊》2003年 第2期
從口述傳說到歷史編纂-中國史學起源問題之三,《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2年 第6期
郭沫若與20世紀學術(shù)文化,《郭沫若學刊》2002年 第1期
說“不同意見”及“炒作”對于郭研的推動作用,《郭沫若學刊》2001年 第2期
呂振羽在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創(chuàng)建過程中所做的貢獻,《中國史研究》2000年 第3期
“接受科學”,走“科學的中國化”之路─—郭沫若的科學思想與實踐,《郭沫若學刊》1999年 第02期
再論《貞觀政要》的成書問題——日本學者原田種成的“兩次進書說”難以成立,《史學史研究》1997年 第04期
北宋前中期的唐史研究與《新唐書》重修中的幾個問題,《中國史研究》1997年 第04期
韓國近年來的中國史研究概況 ,《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97年 第02期
張政烺先生談治史,《史學史研究》1994年 第01期
中唐學術(shù)思想的重大變異,《中國史研究》1994年 第04期
試解《貞觀政要》成書之“謎”,《史學月刊》1993年 第02期
讀《清代史部序跋選》,《清史研究》1993年 第01期
關(guān)于《新唐書》思想傾向的考察 ,《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3年 第04期
郭沫若古籍整理的特色與成就,《史學史研究》1992年 第02期
參考資料
http://www.xieshi.org/forum_view.asp?forum_id=12&view_id=451http://www.isa.ac.cn/zjjs/zj_xxl.htm
http://admission.gucas.ac.cn/daoshi.asp?id=1603
http://219.141.235.80/person.do?id=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