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族淵流
錢載本姓何,先祖為貴四何府君,居海鹽之甘泉鄉(xiāng),明洪武十四年(1381)以養(yǎng)馬不報遷戍,其子何裕交付一錢府君撫養(yǎng),遂改姓錢,后遷秀水。
錢嘉征引為錢載高祖,錢嘉征曾抗擊魏黨,此事錢載有記:“崇禎初,先公侍御以諸生伏闕劾魏黨,疏云:u2018讀圣賢書,傳家惟忠孝二字。u2019”錢嘉征后選授松溪知縣,旋擢山東道監(jiān)察御史。其清廉奉法,不畏權(quán)勢,恪守忠孝的品行對錢載有很大影響。到錢載父輩,家道漸落。錢載父為錢炌。錢載在《誥贈通奉大夫提督山東學(xué)政內(nèi)閣學(xué)士兼禮部侍郎國子監(jiān)生錢府君神道碑銘》對其父有所描寫:“府君之久客京師也,不能以有所合于時,歸而復(fù)應(yīng)庚子(1720)省試,乃決意仕進(jìn),以安其貧。所居回溪草堂,秋雨塌老屋數(shù)間,欣然曰:u2018隙地數(shù)弓可以種吾菊。u2019平生心慈口直,面折人過而其人事后相見極歡。早起常遍于同居諸從之廚,還曰u2018舉炊矣u2019。而府君之有無,一以待于我母夫人。草堂破書數(shù)柜,教其子以瀟灑不群,倜儻有遠(yuǎn)志。嘗曰:u2018不事家人生產(chǎn),學(xué)者以治生為急,是二說者,宜何從?吾蓋不得而兼之矣。u2019”
求學(xué)生涯
康熙五十二年(1713),錢載始至曾叔祖錢綸光家,拜見錢綸光妻陳書,“始見太夫人畫”,陳書“畫尤工,山水、人物、花草皆清迥高秀,力追古作者”。陳書的畫藝給錢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雍正七年(1729)錢載參加鄉(xiāng)試落榜后,始臨摹陳書畫,并自出新意,取得了較高的成就!懂T缽羅室書畫過目考》云:“(錢載)工花木蘭竹,得南樓老人(指陳書)傳,以水墨名家著……余藏有墨筆玉蘭大幀,簡淡古雅,不假雕飾!敝赋鲥X載畫法源于陳書,具有“簡淡古雅、不假雕飾”的特點。陳書尤重錢載,曾命載授其孫錢汝鼎、錢汝誠書。
錢載七歲時,從舅朱修永送其至章家學(xué)塾讀書,次年轉(zhuǎn)至彭家學(xué)塾,塾師為曹檟。曹檟通五經(jīng),主理學(xué)。錢載在曹檟的教育下,很早就接觸了理學(xué)?滴跷迨吣辏1718),載父錢炌自京師歸,親授載學(xué)業(yè)。錢炌深受陸奎勛、朱彝尊的影響:“大夫?qū)W舉業(yè)于陸堂陸先生,講經(jīng)學(xué)于竹垞朱先生!痹阱X炌言傳身教下,陸奎勛、朱彝尊思想對錢載有所影響。錢炌還經(jīng)常提及范仲淹置義田以贍族人之事:“康熙戊戌(1718)大夫歸自京師,油燈夜坐,始聞與先夫人愿仿文正范公義田贍族,自后常常言之。”錢載此后亦認(rèn)識到了添置義田的作用:“前此輪直,既歲收,所入三股均分。歲兇則有米者讓無米者。后此其仍擇賢,兩歲一更。先納國租,后分家米。歲豐,即人多難足,亦米少,必均矣。”設(shè)義田可“納國租”,亦可助無米者,可謂益國益家。雍正五年(1727)錢載拜師桑調(diào)元。桑調(diào)元主理學(xué)的思想對錢載有較大的影響。
雍正三年(1725),錢載與朱沛然、陳向中、祝維誥、王又曾定交。其經(jīng)常集會,曾合五家詩鈔為一集曰《南郭新詩》。錢載還與汪孟鋗、汪仲鈖兄弟、萬光泰、朱休度、諸錦、金德瑛等交往,談詩治學(xué),形成詩歌創(chuàng)作上有共同創(chuàng)作傾向的流派—秀水派。
仕宦生涯
雍正十年(1732),錢載娶同郡安橋張氏為妻。三年后,浙江總督程元章保舉錢載參加來年博學(xué)鴻詞科,次年錢載北上京師應(yīng)試,不中。載為一介書生,無營生能力,家境日窘,為減輕家庭負(fù)擔(dān),載曾至德清授課。家庭重?fù)?dān)全落在其母朱夫人身上,因勞累成疾,朱夫人卒于乾隆六年(1741),六年后,父喪。父喪百日,載入京師拜見從叔祖錢陳群,陳群為錢綸光子。不久隨陳群南下至南昌,始識蔣士銓,從此結(jié)下深厚友情。乾隆十四年(1749),載同蔣溥隨駕出塞,歸后介福、嵇璜薦載以經(jīng)學(xué)補(bǔ)教習(xí)。次年,載考取八旗教習(xí)。
乾隆十七年(1752)三月,載中順天鄉(xiāng)試。八月參加會試,庭對中二甲第一名,改庶吉士,年四十五,實屬不易。對此,錢陳群在《喜聞從孫載南宮捷音即次誠兒韻》有言:“琢成楮葉廿年遲,著論韓公伸紙時(自注:今年欽命題即廿年前載中副車題也,與退之《不二過論》題相類)朵殿爭看和氏璧,瓊筵笑插菊花枝。云邊獨鳥終先到,澗底寒松受晚知。華國文章從此大,二廳風(fēng)月屬經(jīng)師!睂﹀X載中進(jìn)士前的境況和錢載的才能做了肯定?偟膩碚f,錢載的仕途生涯是比較順利的。乾隆對其比較優(yōu)渥。錢載曾多次充鄉(xiāng)試、會試考官,曾奉命祭告陜西、四川岳瀆及歷代帝王陵。官至禮部侍郎。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原品休致。
但是,錢載仕途生涯也時有波折。最著名的一次是在乾隆四十五年(1780),錢載祭告陜西、四川岳瀆及歷代帝王陵歸來后,奏考堯陵應(yīng)在平陽,不應(yīng)在濮州。此論一出,引起軒然大波!敖(jīng)大學(xué)士、九卿議駁” 后,錢載依舊堅持上奏,其在《再陳堯陵摺》中言:“切臣遵旨次第查考堯陵,考得平陽之堯陵屬實,濮州之堯陵屬虛。敬謹(jǐn)具摺覆奏。奉旨:大學(xué)士、九卿會同該部議奏,欽此。禮部主稿議駁,覆奏奉旨依議,欽此。臣自應(yīng)默息,何敢復(fù)陳。但臣原奏只辨堯陵之有無,并未嘗敢一字涉及改祀之處,然即此一事之議,禮教攸關(guān)。臣敬謹(jǐn)再奏……”
但錢載的奏折再一次遭到嚴(yán)斥:“錢載本系晚達(dá),且其事只是考古,是以不加深究!辈⒔o出了大量理由駁斥錢載之說。錢載本意只是“辨堯陵之有無,并未嘗敢一字涉及改祀之處”,正如乾隆所斥那樣,“其事只是考古”,那乾隆何以如此大動干戈?因為“乾隆元年,以山東巡撫岳浚奏,自東平改祀濮州”,如果依錢載言,那么說明以前乾隆所祭堯陵為誤,因此錢載此說被斥難免。此為其一;其二,乾隆從維護(hù)統(tǒng)治出發(fā),對于因此事可能引發(fā)的危機(jī)作了詳細(xì)考慮:“若遇朝廷政治,亦似此嘵嘵不已,朕必重治其罪。即如明季諸臣,每因遇事紛呶,盈庭聚訟,假公濟(jì)私,始則各成門戶,繼且分樹黨援,以致無益于國政,而國事日非,不可不引為炯戒!”
清苦晚年
乾隆四十八年(1783),錢載以原品休致。歸田后,錢載生活漸貧,以賣畫為生,袁枚在《隨園詩話補(bǔ)遺》中有記:“丙辰(1736)召試者二百余人,今五十五年矣,存者惟錢萚石閣學(xué),與余兩人耳。庚戌(1790)五月,相訪嘉禾,則已中風(fēng),半身不遂;年八十有三,猶能醰醰清談。家徒壁立,賣畫為生,官至二品,屢掌文衡,而清貧如此:真古人哉!”但錢載不以貧為然,寄興山水之間,自得其樂。祭祖立義田,以贍族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卒于鄉(xiāng),年八十六。
清史文載
雍正十年,副榜貢生,舉博學(xué)鴻詞、舉經(jīng)學(xué),就試皆未入選。乾隆十七年,成進(jìn)士,改庶吉士,授編修。七遷內(nèi)閣學(xué)士,直上書房。四十一年,督山東學(xué)政。四十五年,命祭告陜西、四川岳瀆及帝王陵寢。尋擢禮部侍郎,充江南鄉(xiāng)試考官,舉顧問為第一,四書文純用排偶,上以乖文體,命議處。呂氏春秋堯葬谷林,史記不書其地。乾隆元年,以山東巡撫岳浚奏,自東平改祀濮州。
四十一年,大理寺卿尹嘉銓疏言當(dāng)在平陽,下部議駁。載督學(xué)山東,謁濮州堯陵,自四川還道平陽,得堯陵州東北;及江南典試歸,又至東平求舊時所祭堯陵,參互考訂,以為在平陽者是。史記湯、武皆未著葬地,蓋都于是葬于是則不書,堯亦其例。因疏請厘定。下大學(xué)士、九卿議駁,載奏辨;復(fù)議,仍寢不行。上諭曰:“經(jīng)生論古,反覆辨證,原所不禁。但既陳之奏牘,并經(jīng)廷臣集議,即不當(dāng)再執(zhí)成見。載斥呂不韋門下客浮說,不韋即不足取,亦尚不可以人廢言。況其門下客所著書,所謂u2018懸之國門,不易一字u2019,豈能謂不足為據(jù)?其時去古未遠(yuǎn),或尚有所承述。乃欲在數(shù)千年后虛揣翻駁,有是理乎?載本晚達(dá),且其事只是考古,是以不加深問。若遇朝廷政治,亦似此嘵嘵不已,朕必重治其罪!泵鼈髦忌觑。載疏累數(shù)千言,語有未明,復(fù)為自注,時謂非章奏體,上亦未深詰也。四十八年,休致。五十八年,卒,年八十有五。
金德瑛論詩宗黃庭堅,謂當(dāng)辭必己出,不主故常。載初與訂交,晚登第,乃為門下門生;詩亦宗庭堅,險入橫出,嶄然成一家。同縣王又曾、萬光泰輩相與唱酬,號秀水派。載又為陳群族孫,從陳群母陳受畫法,蒼秀高勁,亦如其詩。
詩作評價
錢仲聯(lián)《夢苕庵詩話》稱贊錢載:“錢揮石詩,清真鏟刻,神景開闊,體大思精,卓然大家。在雍、乾間無敵手”。
舒位《乾嘉詩壇點將錄》將他比為“智多星吳用”。
代表作品
詩作
【興隆店】
淚落店門前,街塵為不起,人生本逆旅,逆旅乃如是。
適來詎無因,適去竟何似。徒令相見頻,逭署臥于此。
去年客扣戶。今年車過市。市中與戶中,影響渺咫尺。
微微藥鐺銦,香氣在窗紙。明明竹房月,秋夜一房水。
迢迢歸棹雪,雪寒莫可止。冥冥春花紅,春半墜紅死。
浩浩宣南坊,將車欲尋子。惻惻店門前,我猶為客爾。
借問道傍人,疇復(fù)知所以?可惜文章身,少年付螻蟻。
【葑門口號(三首選一)】
滅渡橋回柳映塘,南風(fēng)吹郭不勝香。湖田半種紫芒稻,麥笠時遮青苧娘。
【觀王文簡所題馬士英畫(二首選一)】
王師南下不多年,司理揚(yáng)州句為傳。落盡春燈飛卻燕,江山如畫畫依然。
【到家作(四首選二)】
久失東墻綠萼梅,西墻雙桂一風(fēng)摧。兒時我母教兒地,母若知兒望母來。
三十四年何限罪,百千萬念不如灰。曝檐破襖猶藏篋,明日焚黃只益哀。
【小店】
小店青簾又夕陽,兒童竿木也逢場。丁丁弦想村風(fēng)急,灼灼桃開水岸香。
富厚易傳蘇季子,是非難管蔡中郎。不成買醉欣然坐,搖鼓冬冬自賣糖。
【城隅】
城隅南去獨西東,畦菜墻桑取徑通。老嫗古祠杯珓火,群兒高阜紙鳶風(fēng)。
晚來芳草欲爭綠,晴殺杏花難久紅。得半好春閑里過,濁醪能醉與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