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錢杏邨

    錢杏邨

    錢杏邨 (1900~1977) 現(xiàn)代文學理論批評家﹑文學史家﹑作家。原名錢德富﹐又名錢德賦。主要筆名還有阿英﹑錢謙吾﹑張若英﹑阮無名﹑鷹隼﹑魏如晦等。安徽蕪湖人。


    簡介

      錢杏邨 (1900年~1977年) 現(xiàn)代文學理論批評家﹑文學史家﹑作家。原名錢德富﹐又名錢德賦。主要筆名還有阿英﹑錢謙吾﹑張若英﹑阮無名﹑鷹隼﹑魏如晦等。安徽 蕪湖人。1900年2月6日生。青年時代曾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失敗後從蕪湖逃亡到武漢﹐8月到上海﹐開始從事革命文藝活動。

      錢杏邨於1927年底與蔣光慈﹑孟超等發(fā)起組織太陽社﹐倡導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并對魯迅﹑郭沫若﹑郁達夫﹑蔣光慈﹑茅盾﹑葉紹鈞等中國作家和一些外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作過評介。這方面的文章﹐先後收入《現(xiàn)代中國文學作家》(第1卷﹐1928﹔第2卷﹐1930)﹑《力的批評》(1929﹐1930年改名《現(xiàn)代文藝研究》)﹑《作品論》(1929)﹑《文藝批評集》(1930)﹑《怎樣研究新興文學》(1930)﹑《文藝與社會傾向》(1930)等﹐成為左翼文壇一名活躍的理論批評家。此外﹐還有短篇小說集《革命的故事》﹑《義!珐p《瑪露莎》﹐中篇小說《一條鞭痕》﹐詩集《餓人與饑鷹》﹑《荒土》﹐敘事長詩《暴風雨的前夜》等先後出版。 錢杏邨對於中國近代﹑現(xiàn)代文藝以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史料的蒐集整理和研究出版﹐用力甚勤﹐成勣卓著。他的著述內(nèi)容廣泛﹐數(shù)量豐饒﹐其中已成書的達70馀種。

    人物生平

      1900年2月6日生。青年時代曾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開始發(fā)表文學作品 。1926年春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第一次國內(nèi)革命戰(zhàn)爭失敗後從蕪湖逃亡到武漢﹐8月到上海﹐開始從事革命文藝活動。

      錢杏邨於1927年底與蔣光慈﹑孟超等發(fā)起組織太陽社﹐倡導無產(chǎn)階級革命文學﹐并對魯迅﹑郭沫若﹑郁達夫﹑蔣光慈﹑茅盾﹑葉紹鈞等中國作家和一些外國作家的創(chuàng)作作過評介。這方面的文章﹐先後收入《現(xiàn)代中國文學作家》(第1卷﹐1928﹔第2卷﹐1930)﹑《力的批評》(1929﹐1930年改名《現(xiàn)代文藝研究》)﹑《作品論》(1929)﹑《文藝批評集》(1930)﹑《怎樣研究新興文學》(1930)﹑《文藝與社會傾向》(1930)等﹐成為左翼文壇一名活躍的理論批評家。此外﹐還有短篇小說集《革命的故事》﹑《義!珐p《瑪露莎》﹐中篇小說《一條鞭痕》﹐詩集《餓人與饑鷹》﹑《荒土》﹐敘事長詩《暴風雨的前夜》等先後出版。

      1930年錢杏邨先後當選為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常務委員﹐和中國左翼文化同盟常務委員。這時他繼續(xù)從事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評論和研究﹐同時﹐開始蒐集﹑研究近現(xiàn)代和明清的文學資料。著有《現(xiàn)代中國女作家》(1931)﹑《現(xiàn)代中國文學論》(1933)﹑《中國新文壇秘錄》(1933)﹑《中國新文學運動史資料》(1934)﹑《夜航集》(1935)﹑《現(xiàn)代十六家小品》(1935)﹑《小說閑談》(1936)﹑《海市集》(1936)等。30年代初期﹐他還和夏衍﹑鄭伯奇組成中國共產(chǎn)黨的電影小組﹐參加電影工作。

    錢杏邨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後﹐錢杏邨堅守在上海文化陣地的崗位上。1937年他編就《近百年國難文學大系》(建國後修訂新版改名《中國近代反侵略文學集》)的初稿 5集。還陸續(xù)創(chuàng)作了《碧血花》﹑《海國英雄》﹑《楊娥傳》等宣傳愛國主義﹑發(fā)揚民族氣節(jié)的話劇。

      1941年冬﹐從上海轉移到蘇北﹐在新四軍從事文藝﹑新聞﹑統(tǒng)戰(zhàn)等工作﹐創(chuàng)作了歷史劇《李闖王》?谷諔(zhàn)爭勝利後﹐錢杏先後任華中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常委﹑華中建設大學文學院院長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錢杏邨主要擔任文化部門的領導工作﹐同時孜孜不輟於著述﹐特別在訪求﹑發(fā)掘﹑整理﹑研究近百年來的文化史料方面﹐有很大貢獻。他先後著有《中國年畫發(fā)展史略》(1954)﹑《晚清戲曲小說目》(1954)﹑《中國連環(huán)畫史話》(1957)﹑《晚清文藝報刊述略》(1958)﹑《小說二談》(1958)﹑《晚清文學叢鈔》(含9卷19冊﹐1960~1962)﹑《紅樓夢戲曲集》(1978)﹑《小說三談》(1979)等。此外﹐尚有《阿英文集》(1979年香港版﹐1981年北京版)﹐收1927至1977年50年間短篇文章百馀篇﹐其中一部分是散佚在報刊上未曾輯印成冊的作品。

      錢杏邨對於中國近代﹑現(xiàn)代文藝以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史料的蒐集整理和研究出版﹐用力甚勤﹐成勣卓著。他的著述內(nèi)容廣泛﹐數(shù)量豐饒﹐其中已成書的達70馀種。

    評價

      以前對錢杏邨的批評,要求文學家無條件地把政治論文抄進文藝作品里去 ,這固然是他不了解文藝的特殊任務,在于u2018用形象去思索u2019。錢杏邨的錯誤并不在于他提出文藝的政治化,而在于他實際上取消了文藝,放棄了文藝的特殊工具,F(xiàn)在胡秋原先生發(fā)見了u2018用形象去思索u2019的文藝任務,就走到了另一極端,要求文藝只去表現(xiàn)生活,而不要去影響生活。再則,進一層說,以前錢杏邨等受著波格唐諾夫、未來派等等的影響,認為藝術能夠組織生活,甚至于能夠創(chuàng)造生活,這固然是錯誤。可是這個錯誤也并不在于他要求文藝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卻在于認錯了這里特殊的聯(lián)系方式。這種波格唐諾夫主義的錯誤,是唯心論的錯誤,它認為文藝可以組織社會生活,意識可以組織實質(zhì),于是乎只要有一種上好的文藝,一切問題都可以解決了!墒呛镌壬姆磳@種理論……他因此就認為文藝只是消極的反映生活,沒有影響生活的可能,而且這是u2018褻瀆文藝的尊嚴u2019的!彼J為,胡秋原的藝術理論“其實是變相的藝術至上論!

      錢杏邨這篇文章發(fā)表在1928年5月的《太陽》雜志上,魯迅這時已從廣州到了上海,正集中精力在《莽原》、《萌芽》、《語絲》等雜志上批判所謂的“新月派”,好像沒有理會錢杏邨。于是蘇雪林認為:“秉性兇惡狠毒的魯迅為什么竟會變得這樣溫良起來呢?原來魯迅是一個老于世故的人……一心要登上文藝學術界的寶座……至于目前的這幫人呢,那可并不容易對付,他們中間同你一樣的u2018無賴u2019、u2018潑皮u2019也并不缺乏,現(xiàn)在還算同你客氣,真正鬧翻了,他們使出來的招數(shù),恐怕你就接不下。你固然曾吸收過來若干青年,而這些青年正抱著和他們一般的宗旨,一樣的目標,他們跟著你是想你帶他們進入u2018理想的天國u2019,并不想伴隨著你走向u2018陰森森的墳墓u2019。倘使你仍然唱著那種并不兌現(xiàn)的革命調(diào)子,他們是會因失望而背叛你以去……失去了u2018群眾u2019,魯迅即長出三頭六臂,神通也就有限!碧K雪林“分析”得振振有詞:“左翼作家聯(lián)盟一成立,魯迅立即加盟,立刻被擁上u2018金交椅u2019成為左翼文壇的領袖!”接著,蘇雪林又開始歷數(shù)起魯迅置身左翼文壇盟主十年之中“所干的罪惡”,從魯迅入盟后左派對他的圍剿從此偃旗息鼓,到敬奉他為“精神偶像”,從魯迅發(fā)明“獵狐式的包圍”,到打擊“第三種人”,魯迅本人也從此“肉身成道”,變成萬千青年虔誠崇拜的對象,“魯迅所求正是如此,自然躊躇滿志”!看起來,似乎一切“順理成章”,實際上卻是蘇雪林在那里“自說自話”。魯迅固然為中國的若干代青年所擁戴,但這是否就是魯迅本人“所求”。蘇雪林的斷語甚至放棄了對當時中國社會客觀現(xiàn)實以及左翼思潮興起的具體分析,無論如何都是一種“主題先行”的評判而已,實不足為時人與今人心悅誠服。說到底,以這種極端的方式對魯迅進行所謂的“批判”,實際上仍未脫舊文人之間相互輕蔑、相互詆毀的那種惡習,即胡適先生所說的“舊文字的惡腔調(diào)”。我之所以這樣說,同樣是鑒于魯迅先生當年在上海灘上確實也曾罵過人。

    學術思想

      錢杏邨洋洋萬言批評魯迅的文章《死去了的阿Q時代》,被蘇雪林認為是“圍剿魯迅的文章成為系統(tǒng),最有力量的”文字!皣恕倍质翘K雪林親口說的,在《我論魯迅》這本書的第三十頁,可見蘇雪林批判魯迅時的心態(tài)也未必有幾多善意。依錢杏邨的看法,魯迅的作品“不但不會超越時代,而且沒有抓住時代;不但沒有抓住時代,而且不會追隨時代;胡適之追逐不上時代,跑到故紙堆中去了,魯迅呢?……他沒有法跟上時代……根據(jù)所謂自由主義的文學規(guī)例所寫成的文學創(chuàng)作,不是一種偉大的創(chuàng)造有永久性的,而是濫廢的、無意義的、依附于資產(chǎn)階級的濫廢的文學”!對于錢杏邨的這種語氣,我們這代人耳熟能詳,太熟悉不過了。如果魯迅不死的話,左翼思潮中如此這般“濫廢”的話語到后來是否會成為對魯迅攻擊的一種語式,我不禁有點后怕,因為“上綱上線”曾經(jīng)是我們對于某些“同類”太過“操切”的一種手段,真可謂“殷鑒不遠”。″X杏邨在這篇文章中居然提到“政治思想”這四個字,他說:

      阿Q時代是已經(jīng)死去了,《阿Q正傳》的技巧也已死去了!《阿Q正傳》的技巧,我們?nèi)粢孕≠Y產(chǎn)階級的文學的規(guī)律去看,它當然有不少相當?shù)暮锰,有不少值得我們稱贊的地方,然而也已死去了,他已經(jīng)死去了!現(xiàn)在的時代不是沒有政治思想的作家所以表現(xiàn)出的時代,舊時皮囊不能盛新的酒漿,老了的婦人永不能恢復她青春的美麗,《阿Q正傳》的技巧隨著阿Q一同死去,這個狂風暴雨的時代,只有具著狂風暴雨的革命精神的作家才能表現(xiàn)出來,只有……對于政治有親切的認識,自己站在革命的前線的作家才能表現(xiàn)出來!《阿Q正傳》的技巧是力不能及了!……

      《阿英傳論》第一章導論:論阿英現(xiàn)象

      阿英,曾經(jīng)輝煌過。

      阿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直接領導下的第一個文學社團——"太陽社"的中堅與戰(zhàn)將。一篇《死去了的阿Q時代》,雖有著激進中的幼稚,卻以驚世駭俗的否決精神,激起了文壇的震蕩;左聯(lián)成立,他任左聯(lián)黨團書記、執(zhí)委會常委;中國文化總同盟誕生,他又是文總的常委兼宣傳部長。他一生著述百余種,數(shù)千余萬言,涉獵戲劇、散文、小說、詩歌、文藝評論、小說史、民間藝術研究、文學史料研究等眾多領域。而且在不少領域,他都留有不容忽視的成就和開拓性的創(chuàng)舉。

      二三十年代,阿英高倡"力的文藝",為新生、稚嫩的無產(chǎn)階級文學吶喊助威。他較早地運用馬列主義階級斗爭學說,從革命功利主義的立場上闡釋無產(chǎn)階級文學的性質(zhì)、目的、綱領、任務,并對大量作家、作品進行了立足于現(xiàn)實意義的評論,促成了普羅文學的高漲。他在當時評論作家之多、影響之大,堪與茅盾比肩?箲(zhàn)時期及稍后,阿英以驚人的精力創(chuàng)作了十一部話劇。夏衍認為:"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劇本寫得最多的一是郭沫若,二是錢杏邨。"特別是阿英創(chuàng)作的五部歷史劇,鮮明的愛國主題、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蕩氣回腸的革命豪情,以及嫻熟的藝術技巧,不僅極大地鼓舞了時人的抗日斗志,產(chǎn)生了強烈的社會反響,而且較成功地處理了史與劇、古與今的關系,走出了一條歷史劇創(chuàng)作在忠于史的前提下服務于現(xiàn)實斗爭的新路子。……

      【著作數(shù)目】

      現(xiàn)代中國文學作家(1-3卷,評論)1928-1930,泰東;增訂后改名《批評六大文學作家》,1932,亞東

      歡樂的舞蹈(小說戲劇集)1928,現(xiàn)代

      麥種集(散文集)1928,上海落葉書店

      流離(日記)1928,亞東

      暴風雨的前夜(長詩)1928,現(xiàn)代

      革命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28,上海春野書店

      一條鞭痕(中篇小說)1928,泰東

      義冢(短篇小說集)1928,亞東

      白煙(短篇小說集)1828,現(xiàn)代

      荒土(詩集)1929,泰東

      現(xiàn)代文藝研究(評論,有名《力的文藝》1929,泰東

      作品論(評論)1929,上海淀書店

      瑪露莎(短篇小說集)1930,現(xiàn)代

      文藝批評集(評論)1930,神州

      文藝與社會傾向(評論)1930,泰東

      怎樣研究新興文學1930, 上海南強書局

      創(chuàng)作與生活(論文)1932,良友

      現(xiàn)代中國文學論(論文集)1933,上海合眾書店,

      中國新文壇秘錄1933, 上海南強書局

      夜航集(雜文集)1933,良友

      小說閑談(札記,考證)1936,良友

      海市集(論文集)1935,北新彈詞小說評考1937,中華

      晚清小說史1937,商務;1955,作家;1980,人文

      春風秋雨(話劇)1937,一般書店抗戰(zhàn)期間的文學(論文集)1938,廣州戰(zhàn)時出版社

      碧血花(劇本,名《明未遺恨》)1939,上海國民書店;后改為四幕劇,1957,戲劇

      群鶯亂飛(話劇)1939,上,F(xiàn)代戲劇社

      五姊妹(話劇)1940,上海亞星書店

      桃花原(話劇1940,上海亞星書店

      海國英雄--鄭成功(話劇)1941,上海國民店

      不夜城(話劇)1941,上海劇藝出版社

      洪宣嬌(歷史劇)1941,上海國民書店

      中國俗文學研究(札記,考證)1944, 上海中國聯(lián)合出版公司

      李闖王(歷史劇)1948,東北

      揚娥傳(話劇)1950,晨光

      工廠文娛工作的理論與實,1950,三聯(lián)

      下廠與創(chuàng)作,1950,晨光

      劇藝日札,1961晨光

      雷鋒塔傳奇敘錄及其他1953,上雜;后改名為《雷鋒塔傳奇記錄》1960,中華

      中國年畫發(fā)展史略1954,北京朝花美術出版社

      中國連環(huán)圖畫史話1957,北京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

      晚清文藝報刊述略1958,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

      小說三談 (札記,考證) 1979,古籍

      阿英文集1979,香港三聯(lián)

      阿英劇作選1980,戲劇

      阿英散文選1981,百花

      小說四談1981,古籍

      阿英美術論文集1982,美術

      敵后日記(上下冊,長篇小說)1982,江蘇人民

      小說閑談四種1985,古籍

      【編校書目】

      新文藝描寫辭典1930, 續(xù)編,1931,上海南強書局

      語體日記文作法1931,上海南強書局

      青年文學自修讀本1931,湖風

      青年創(chuàng)作辭1932,光明

      日記文學叢選 (包括文言卷、語體卷二冊) 1933,上海南強書局

      現(xiàn)代名家隨筆叢選1933,上海南強書局

      中國新文學運動史資料1934,光明

      現(xiàn)代小品鈔1935,光明;增訂后改名《現(xiàn)代十六家小品》,1940, 光明

      庚子國變彈次(清)李伯元著,編校,1935,良友

      白石樵真稿(上下冊) (明) 陳繼著,校點,1935,上雜

      買愁集(清)錢尚濠輯,校點,1936, 上雜

      媚幽文娛 (明) 鄭元勛選,校點,1936,上雜

      李氏書 (明) 李卓吾著,校點,1936, 上雜

      王季重十種(明)王思任著,校點,1936,上雜

      中國新文學大系·史料索引1936,良友

      晚明小品文庫(1-4)1936,上海大江書店

      吳騷集(明)王登輯,校點,1936, 上雜

      鐘伯敬文集(上下冊)(明)鐘惺著,校點,1936,上雜

      葉天寶四種(明)葉袁著,校點,1936, 上雜

      珂雪齋集(明)袁中道著,校點,1936,上雜

      抗戰(zhàn)獨幕劇選1937, 漢口戲劇時代出版社

      近代國難史叢鈔(1-3)1940, 上海潮鋒出版社

      現(xiàn)代名劇輯選1941,上海劇藝出版社

      現(xiàn)代名劇精華1947,上海潮鋒出版社

      中法戰(zhàn)爭文學集1948,北新;1957,中華

      中日戰(zhàn)爭文學集1948, 北新;后改名《甲午中日戰(zhàn)爭文學集》,1958,中華

      紅樓夢版畫集1955,上海出版公司

      晚清戲曲小說目1957, 上海文藝聯(lián)合出版社

      鴉片戰(zhàn)爭文學集 (2冊),1957,北京古箱出版社

      西行漫畫1958,美術

      庚子事變文學集 1959,中華

      反美華工禁約文學集1960,中華

      晚清文學叢秒(包括小說1-4卷,每卷各2冊,小說戲曲研究一卷,說唱文學一卷,域外文學譯文一卷,俄羅斯文學譯文一卷,傳奇雜劇一卷1960-1962,中華

      楊柳青紅樓夢年畫集1963,天津美術

      紅樓夢戲曲集 (2冊) 1978,中華

      [翻譯書目]

      勞動的音樂(短篇小說)蘇聯(lián)高爾基著,1932,上海合眾書店

      母親的結婚(小說)蘇聯(lián)高爾基著,1935,上海龍虎書店

      高爾基名著精選1947,上海新書局

      我的教育蘇聯(lián)高爾基著,1948,上海新陸書局

     。ㄓ跐欑

    TAGS: 藝術家 文學家 作家 現(xiàn)代文學理論批評家
    名人推薦
    • 肖恩·法瑞斯
      肖恩·法瑞斯(Sean Faris)是美國著名的男演員,10歲時被發(fā)掘出演《兄弟會之少年魔靈》一片而步入演藝圈,長大后通過大片《珍珠港》中的小角...
    • 李威尹
      李威尹(英語:Will Yun Lee,1971年3月22日-),韓裔美國人,美國知名男演員。其代表作品有《007擇日而亡》(Die Another Day)、《極速酷客》(Torq...
    • 施塔克
      亞諾什·施塔克(JanosStarker,1924-),亞諾什·施塔克的藝術生涯跨越了60多年的歷程。1924年他出生在布達佩斯,父母為俄羅斯人。1...
    • 貢尕達哇
      藏族歌手,愛琴海唱片公司簽約藝人,曾出版合輯《遇上你是我的緣》母親的囑托》、《美麗的藏羚羊》《姑娘我愛你》詩歌《雪域我心中的寶貝》、《年老...
    • 龔冰廬
      龔冰廬(1908――1955),筆名影櫻,江蘇崇明(今上海市)人。 創(chuàng)造社成員。曾在 《創(chuàng)造月刊》等多種刊物上發(fā)表多篇作品。1930年3月2日出席 中國左...
    • 陳逸恒
      陳逸恒,1954年出生于北京,中國內(nèi)地導演、演員、制片人。1982年,參演首部電視劇《媽媽莫流淚》。2006年,在電影《生死牛玉儒》中飾演配角牛總被提...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