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盧瑋鑾(1939年-),筆名 小思、 明川、 盧颿,生于香港,籍貫廣東 番禺,香港散文作家、教育家,師承唐君毅。
1964年,盧瑋鑾畢業(yè)于香港中文大學 新亞書院中文系,后來多年來擔任中學教師,80年代獲香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1973年遠赴日本研究,在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做研究員。1978年,回到香港,任教香港大學中文系。1979年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2002年以中文系教授身分退休。不久,她榮獲香港教育學院第二屆《杰出教育家獎2003》。及后,義務擔任香港文學研究中心主任。
小思多年來埋首研究和整理香港文學及文化史料,把點點滴滴編成目錄,最終把這些珍貴的文學史料送贈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成立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并開展香港文學口述歷史,并且建立香港文學網(wǎng)上數(shù)據(jù)庫,F(xiàn)在香港文學研究中心己成為研究香港文學文化的最重要地方。
主要作品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日影行》《彤云箋》《豐子愷漫畫選繹》,《不遷》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
曾編纂《香港的憂郁——文人筆下的香港(1925—1941)》,與人合編有《茅盾香港文輯》,研究論文集有《香港文縱》。作品《蟬》現(xiàn)已編入2013年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18課《短文兩篇》。作品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作品欣賞
蟬
今年,蟬鳴的很早.杜鵑花還沒有零落,就聽見斷續(xù)的蟬聲了.近月來,窗外蟬,更是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聽了很煩.
一天,在樹下拾得一只病蟬,透明地翅膀收斂了,身軀微微顫抖,沒有聲響.她就是曾經(jīng)知知不休的在樹上過日子的小東西.那么小,卻那么響,竟響徹了一個夏天!曾這樣問:何必聒聒?那只不過是夏天罷了!
朋友說:知道么?它等了17年,才等到一個夏天.就只有這個夏天,它從泥土中出來,從幼蟲成長過來.等秋風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結了.
17年埋在一個泥土里,出來就活一個夏天,為什么呢?
朋友說:那本來生活歷程就這樣.它為了生命延續(xù),必須好好活著.那管使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
哦!那是蟬的生命意義!
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選自《承教小記》)
詩作
高人必經(jīng)四種境界
高人必經(jīng)四種境界——
先走出自己的房間,
再走出別人的天地,
然后走進自己的天地,
最后走進別人的房間。
怪哉(之一)
地上一筐青葉,
梁上一捆干草。
可那牛兒卻極力抬頭卷舌
——吃得到,不如夠不著。
青春
青春,是一度陽春三月的煦風,
來匆匆,去也匆匆。
當風拂落滿地的柳綠桃紅,
你朦朧,我也朦朧。
堅持的詮釋
當我扒在竹枝上五分鐘
人們嘲弄我是只野貓
當我援在竹桿上達五天
人們就會把我視為波斯貓
當我在竹林里待上五年
人們就把我珍若熊貓了
怪哉(之二)
一層薄如輕紗的紙,
竟可隔絕兩個世界;
一片春天的落葉,
竟能讓愛情錯過季節(jié)。
俯視很累
我從不眼羨山的巍峨
而覺得自己渺如滄海一粟
想必俯視和仰望一樣累
因為那是同樣的高度
正如站著
并不比躺著舒服
真理
當你站在山腳
你看見的
是百花爭艷蜂舞蝶鬧
而當你停在山腰
你能感覺到的是
是氣爽秋高
而當你站在山頂
我的人兒
那里物景蕭條北風怒號
如果你想享受生命之樂
宜住山腳
如果你想為人稱道
宜住山腰
如果你胸藏黎民
宜住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