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方儲(?—93年),字圣明,歙東(今淳安瑤山瑯川村)人。聰穎博學(xué),曾注釋《孟氏易》,知天文五行,精占卜之學(xué)。東漢建初四年(79年)舉孝廉,授郎中。
次年春二月初一,日蝕,章帝請大臣推薦直諫之士,丹陽太守周歆推薦方儲,方儲詳述災(zāi)禍的來由。章帝又請方儲等人試解亂絲,唯方儲拔劍斬斷亂絲,對章帝說:一反常規(guī),駕馭形勢,遇事都應(yīng)當如此。章帝很器重,委以郎中,不久出任句曲令。建初六年,在 阜陵令任上回家奔母喪。元和初年(84),再次被舉為賢良方正,考對策,又得第一名,改任洛陽令。永元五年(93)六月,和帝定日舉行郊祭,召問方儲天氣狀況,方儲說那天天氣不好,勸和帝不要去。到了郊祭那天,天朗氣清,于是和帝遣使責備方儲欺騙了他。方儲對使者說:臣從先師那里得到書籍,能推知事物發(fā)生的征兆,現(xiàn)在壞天氣就要降臨,希望皇上立即乘車回來。使者去后,方儲自嘆:為人臣以蒙受不忠之名為恥辱,遂自盡。和帝郊祭回歸途中,天降冰雹大如雁蛋,和帝大驚,派人去找方儲,知方儲已死,非常感傷。后追封方儲為太常尚書令、黟侯。鄉(xiāng)民于霞坑柳亭西小山上建廟祭祀。兄方儕為南陽太守、關(guān)內(nèi)侯,弟方儼為大都督、丹陽太守,辦事皆剛毅果斷。
方儲死后建了兩座廟。一個建在淳安縣東郭內(nèi)方儲墓前,是漢代盛行的墓祠。另一個建在歙縣柳亭山.方儲死后被逐漸神化,撰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的《開國公家世行實》稱方儲“博經(jīng)文,辨圖讖;講孟氏易,善星文,占吉兇,知未來,察*謀,預(yù)知災(zāi)異”〔②b〕。宋明帝加贈方儲為龍驤將軍、洛陽郡開國公。唐監(jiān)察御史張文成撰文立碑云:方儲“生平之日,羽駕乘空,仙游之時,蟬脫而去,咸以公為仙化,莫知所歸,共建祠堂,以時祭享”〔③b〕。方儲祠堂后被稱為方仙翁廟。宋政和七年(1117年),徽宗賜以“真應(yīng)廟”額!峨焚n黟侯真應(yīng)廟額》載道:方儲“號仙翁,遂立廟,系在祀典今千余歲,前后靈跡不少。近年以來或因久旱,或苦淋雨,公私所祈,無不感應(yīng)。所勘青溪縣初乃歙之東鄉(xiāng),因儲父子避地始為州縣,故其廟正當縣郭沖要之處,遠近祈禱必會集其下。每歲春夏之交,雖鄰近有疫癘,惟此無一疾病,實神以安也,委是功德及民最為深遠”
方儲有三子,其長子儀之后,遷湖、常、鄞、滁、仁和、南海、莆田、興化、九江,以莆田最盛。其次子覿、季子洪之后流布亦廣。漢唐間居住于歙東鄉(xiāng)及浙江省交通便利處的方氏,主要是覿與洪的后代。
相關(guān)傳說
漢章帝一次召集文武大臣議事,令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方儲則居正中說:“臣文武兼?zhèn)洌嗡褂!闭碌劭淦洳,將亂絲一堆,交方儲整理。方儲拔佩刀將亂絲斬為三截說:“亂必剪之,而后理!”帝嘉其膽識。出為句章(今余姚東南)令。又歷任阜陵(今安徽全椒縣)、陽翟(今河南禹縣)令。后歸奔母喪,克盡孝道;負土筑墳,種樹干株。元和元年(84年)舉賢良方正,對策第一,拜授議郎,轉(zhuǎn)為洛陽令,升遷太常。永元五年(93年),和帝去城郊祭天,方儲勸阻說:“天氣當有變,御駕不宜出郊!”和帝不從。出城郊時,天氣無變化跡象,和帝責儲妄言欺君,方儲忿然飲毒酒自盡。不久,天氣突變,洛陽一片昏暗,天下冰雹大如斗,死者千計。和帝方悟儲有先見之明,深為內(nèi)疚,即召方儲,而儲已死。和帝悲痛欲絕:“儲死,誰與我共治天下呢!”追贈方儲為尚書令、黟縣侯。命官護尸歸葬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