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黎冰鴻(1913.9—1986.8),原名黎炳康,原籍東莞,出生于越南鴻基,幼時僑居越南。早年得畫家阮有悅啟蒙指導,也曾從畫家李鐵夫學畫。1931年到香港,先后擔任過香港實驗中學美術教員、店員、廣告畫師、香港大觀影片公司置景師、記者等職。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黎冰鴻參加“香港青年回國服務團”,奔走于粵湘黔桂等地,從事抗日美術宣傳,創(chuàng)作了《游擊隊在敵人后方壯大起來了》、《襲擊》等大批抗日宣傳畫,并先后在香港、曲江、長沙、桂林、上海等地舉辦宣傳抗日的個人畫展。1939年任廣東省教育廳社會教育工作團藝術指導員。同年參加中國漫畫家抗敵協(xié)會 。1946年,到達蘇北根據(jù)地,參加新四軍,任華東建設大學教授,次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49年他隨軍南下,先后任上海軍管會文藝處美術室干事、《華東畫報》記者、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革命博物館籌備處主任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教授等職。1952年,任浙江美術學院教授兼油畫系主任。1954年訪問保加利亞,途經(jīng)莫斯科、布加勒斯特,參觀許多著名美術館,大開眼界,藝術上有了飛躍。當時的著名作品有《毛主席是中國人民的救星》、《我們?yōu)檎x而戰(zhàn)》、《南昌起義》、《水電站發(fā)電了》等。
“文化大革命”后,他任浙江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美協(xié)理事,浙江文聯(lián)常委、美協(xié)副主席、科普美協(xié)理事長、政協(xié)常委。晚年時,竭力恢復“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荒廢的技藝,到海南、新疆等地寫生,創(chuàng)作了《水鄉(xiāng)》、《天池》、《黃昏出擊》、《版納艷陽》、《總理和新旅的小團員們》等作品。
黎冰鴻一生勤奮,美術作品有獨特造詣,靈活運用西洋畫明暗法和中國畫渲染法,造型嚴謹,生動逼真,富有神韻。由于戰(zhàn)爭年代與“文化大革命”時遭受洗劫,早期作品所存無幾,F(xiàn)存百多幅油畫、水彩、水粉、水墨、素描、連環(huán)畫等。1986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