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王二

    王二(作家)

    由“王二”這個詞我們可以聯(lián)想白水農(nóng)民王二,因為他與種光道等人,聚集災民數(shù)百人,首插義旗,揭開了明末農(nóng)民起義的序幕;還可以聯(lián)想到王小波,因為王小波在全家五個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許多小說中主人公取名“王二”。


    王小波

      王小波(1952~1997年)當代著名學者、作家,漢族。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隊,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商品學專業(yè)。1984年至l988年在美國匹茲堡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后回國,曾任教于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后辭職專事寫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區(qū)第八區(qū)。王小波無論為人、為文都頗有特立獨行的意味,其寫作標榜“智慧”、“自然的人性愛”“有趣”,別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師承穆旦(查良錚)。

      【生平】 

      1952年5月13日 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 云南農(nóng)場知青。

      1971~1972年 山東牟平插隊;后擔任民辦教師。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工人。

    王二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區(qū)半導體廠工人。

      1978~1982年 中國人民大學貿(mào)易經(jīng)濟系學生。

      1982~1984年 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教師。

      1984~1988年 美國匹茲堡大學東亞研究中心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師。

      1991~1992年 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講師。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因心臟病突發(fā)逝世于北京。終年45歲。

      【年譜簡編】 1952年5月13日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個干部家庭。此時正值“三反”運動期間,家庭境況突發(fā)變故,這一突變對王小波的人生產(chǎn)生極大影響。他的名字“小波”就是這一事件的記錄。父親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縣,邏輯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1935年參加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學生運動,不久赴延安,轉(zhuǎn)戰(zhàn)至山東。50年代初任國家教育部干部。 1952年被錯劃為“階級異己分子”, 1979年平反恢復黨籍。母親宋華為國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 王小波在全家五個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許多小說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許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歲,父親就邏輯學發(fā)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較大反響。 4月11日與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毛澤東的接見。這件事對王小波的家庭狀況、成長環(huán)境有一定影響。

      1958年,六歲,“大躍進”運動給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可以從他的一些雜文和小說中看到。

      1959年,七歲,9月入北京市二龍路小學讀書。

      1964年,十二歲 ,小學五年級時一篇作文被選作范文,在學校中廣播。王小波對于小學語文老師對他寫作能力的欣賞印象頗深,這位老師可以說是他寫作生涯中的第一位“伯樂”。

      1965年,十三歲,9月入北京市二龍路中學讀書。

      1966年,十四歲 ,上初一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作家對這一運動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說中看到。

      1968年,十六歲 ,在云南兵團勞動,并開始嘗試寫作。這段經(jīng)歷成為《黃金時代》的寫作背景,也是處女作《地久天長》的靈感來源。

      1971年,十九歲 ,在母親老家山東省牟平縣青虎山插隊,后做民辦教師。一些早期作品如《戰(zhàn)!返染褪且赃@段生活經(jīng)歷為背景寫作的。

      1973年,二十一歲 ,在北京牛街教學儀器廠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區(qū)半導體廠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時期的愛情》等小說的寫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歲 ,與在《光明日報》做編輯的李銀河相識并戀愛。當時在王小波朋友圈中傳閱的小說手稿《綠毛水怪》是二人相識的契機。

      1978年,二十六歲 ,參加高考,考取中國人民大學,就讀于貿(mào)易經(jīng)濟系商品學專業(yè)。大學期間在《讀書》雜志發(fā)表關于《老人與海》的書評。

      1980年,二十八歲 ,1月21日與李銀河結婚。同年在《丑小鴨》雜志發(fā)表處女作《地久天長》。

      1982年,三十歲 ,大學畢業(yè)后,在中國人民大學一分校教書。教師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說的寫作背景。開始寫作歷經(jīng)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黃金時代》。

      1984年,三十二歲 ,赴妻子就讀的美國匹茲堡大學,在東亞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獲碩士學位。開始寫作以唐傳奇為藍本的仿古小說,繼續(xù)修改《黃金時代》。其間得到他深為敬佩的老師許倬云的指點。在美留學期間,與妻子李銀河驅(qū)車萬里,游歷了美國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歷了西歐諸國,這段經(jīng)歷在一些雜文和小說中可以看到。留學期間,父親去世。

      1988年,三十六歲 ,與妻子一道回國,任北京大學社會學所講師。

      1989年, 三十七歲 ,9月出版第一部小說集《唐人秘傳故事》,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原擬名《唐人故事》,“秘傳”二字為編輯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說集包括五篇小說:《立新街甲一號與昆侖奴》《紅線盜盒》《紅拂夜奔》《夜行記》《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歲 ,任中國人民大學會計系講師。小說《黃金時代》獲第13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小說在《聯(lián)合報》副刊連載,并在臺灣出版發(fā)行。獲獎感言《工作·使命·信心》發(fā)表于《聯(lián)合報》9月16日第24版。這次獲獎對王小波的寫作事業(yè)起了鼓勵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第4版報道了《黃金時代》獲獎的消息。

      1992年,四十歲

      1月,與李銀河合著的《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由香港天地圖書公司出版。

      3月,《王二風流史》由香港繁榮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說:《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黃金年代》(由于編輯的疏忽,“時代”一詞誤印為“年代”)由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辭去教職,做自由撰稿人。此時至去世的近五年間,寫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與李銀河合著的《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應導演張元之約,開始寫作同性戀題材的電影劇本《東宮·西宮》。

      1993年,四十一歲 ,寫作完成并曾計劃將《紅拂夜奔》、《尋找無雙》和《革命時期的愛情》合編成《懷疑三部曲》,尋找出版機會。

      1994年,四十二歲

      7月,《黃金時代》由華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說:《黃金時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時期的愛情》、《我的陰陽兩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黃金時代》研討會在華夏出版社召開,著名文學評論家及記者近二十人與會。

      1995年,四十三歲

      5月,小說《未來世界》獲第16屆《聯(lián)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

      7月,《未來世界》由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歲

      10月,妻子赴英國劍橋大學做訪問學者。

      11月,雜文集《思維的樂趣》由北岳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歲

      4月11日,因心臟病突發(fā)辭世。

      4月,妻子李銀河發(fā)表悼文《浪漫騎士·行吟詩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與張元合著的電影劇本《東宮·西宮》在阿根廷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最佳編劇獎。同年,電影《東宮·西宮》人圍戛納電影節(jié)。

      4月26日,王小波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公墓舉行。

      5月,《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首發(fā)式于北京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舉行。

      5月,雜文集《我的精神家園》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數(shù)——王小波雜文隨筆全編》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數(shù)》由香港明鏡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地久天長——王小波小說劇本集》、《黑鐵時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

      1999年2月,《黃金時代》(上、下)、《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上、中、下)由臺灣風云時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著作年表】 1980年9月,《唐人秘傳故事》 山東文藝出版社。

      1992年3月,《王二風流史》 香港繁榮出版社。 1992年8月 《黃金時代》 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

      1992年1月,《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與李銀河合著。香港天地圖書公司。

      1992年7月,《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與李銀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黃金時代》 華夏出版社。

      1995年7月,《未來世界》 臺灣聯(lián)經(jīng)出版社。

      1996年11月,《思維的樂趣》 北岳文藝出版社。

      1997年5月,《時代三部曲》包括《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青銅時代》三部小說集 花城出版社。出版于他逝世之后,當年曾引起轟動。

      1997年5月,《我的精神家園》 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年10月,《沉默的大多數(shù)》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8年2月,《黑鐵時代》 時代文藝出版社。

      1998年2月,《地久天長》 時代文藝出版社。

      【評價與影響】 王小波用他短暫的生命給世間留下了豐厚的遺產(chǎn)。有人欣賞他雜文的譏誚反諷,有人享受他小說的天馬行空,有人贊揚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獨行。在這些表象的背后,他一生最珍貴的東西,是對自由的追求。

      正如他的妻子李銀河所說,人們喜歡王小波,首先是喜歡他的自由精神!巴跣〔ㄒ簧釔圩杂,不懈追求自由的價值、自由的寫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是一個最美好的詞,一個最美好的價值”。

      王小波用他的生活和寫作,去實踐這種價值、傳播這種價值。他讓人們看到,一個自由的人,既可以享受思維的樂趣,擁抱理性與常識,也可以跟隨靈魂的舞蹈,在凡俗生活之外擁有一個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的人,是最具有判斷力的人,同時也是最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

      毋庸置疑,有人對自由懷有偏見,居心叵測地進行了曲解。而這些曲解,經(jīng)過反復的灌輸,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相當多的人認可、接受并傳播。從個體心智上說,人們被暗示,自由可能導致放任和墮落;從社會組織上說,人們總是聽說,自由與失序、混亂甚至動亂聯(lián)系在一起。王小波以他的作品,并以他的為人和他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一顆自由的心靈在思考著什么,在感受著什么,在渴望著什么,在給予著什么。在擺脫體制的束縛,獲得自由的狀態(tài)之后,他既沒有吸毒,也沒有上街,而是沉迷于思想的芬芳,馳騁于想象的曠野,并通過他的文字,將他收獲到的美好與我們分享。他讓我們知道一個基本的常識,即一個自由的人首先想要的東西是過美好的生活。

      有人說,王小波只是一個特例,生活不是文學,社會不是空想,紛繁復雜的人類世界更需要法律和秩序。這些話雖然不無道理,但是暗含著很多錯誤的判斷。首先,強調(diào)王小波是特例,意味著大多數(shù)人都既非理性且又缺乏詩意,這顯然是一種歧視和偏見。其次,在談論自由時強調(diào)法律和秩序,等于是將二者對立起來。在此我們要感謝王小波不僅創(chuàng)作了小說,還發(fā)表了大量的雜文。他通過這些雜文告訴人們,公平的法律和良好的秩序正是一個自由人的本能而自然的追求,而且它們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只能依靠自由的思想和權利來完成。沒有自由作為前提,秩序無從談起。如果有,那也只是專制者的秩序。失去自由的人,也就失去了秩序。

      先制定好法律再給予自由,還是先開放自由再制定法律,這并不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因為,當人們沒有自由的思想和權利參與制定法律時,就不會產(chǎn)生出公平的法律來。

      有人總是自鳴得意地說,世上沒有絕對的自由。然而王小波和其他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讓我們知道,這只不過是一句地道的廢話。對于一個自由的人、一個自由的世界而言,根本不存在這樣的問題。一個心靈自由的人,恰是最能體諒他人的人,最具寬容精神的人,最有協(xié)調(diào)能力的人,因此從來就不會要求絕對的自由。只有專制者才會渴望絕對的自由,這句話應該去說給他們聽,而不必煩擾王小波及他的追隨者。

      自由并不是在一條道路的盡頭等待我們的花園,自由只能是這條道路本身。因此,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并沒有一勞永逸的時候。王小波的價值在于,他讓我們看到自由的真相:既理性又激情,既現(xiàn)實又浪漫,既精英又平民,既深刻又有趣,自由是多么美好。

      他是目前中國最富創(chuàng)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國近半世紀的苦難和荒謬所結晶出來的天才。他的作品對我們生活中所有的荒謬和苦難作出最徹底的反諷刺。他還做了從來沒有人想作和做也沒才力做到的事,他唾棄中國現(xiàn)代文學那種軟,傷感和諂媚的傳統(tǒng),而秉承羅素,伯爾.卡爾維諾他們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時把這個傳統(tǒng)和中國古代小說的游戲精神作了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銜接。

      王小波的文學創(chuàng)作獨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卻不乏理性精神,特別是他的“時代三部曲”!皶r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組成,分別是《黃金時代》《白銀時代》和《青銅時代》。在整個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劇精神和幽默風格述說人類生存狀況的荒謬故事,并透過故事描寫權力對創(chuàng)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壓制。至于故事背景則是跨越各種年代,展示中國知識分子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命運。事實上,王小波最過人之處,無疑是隨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來的對話體敘述,并變換多種視角。表達手法方面,他擅于用江洋恣肆的筆觸描繪男歡女愛,言說愛情的動人美麗場景及勢不可擋的威力。其成名作《黃金時代》,文學界的評譽甚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編輯白樺更說:“《黃金時代》把以前所有寫性小說全槍斃了!”

      他的小說其實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也是因為文章中的性描寫。其實這些文字不如賈平凹等人的小腳文學來的露骨,也不如其它人如莫言寫的一樣媚俗,只是比較直率罷了。在新時期文學領域中,性禁忌依然存在,這原因涉及到中國人的文化傳統(tǒng)、社會心理、倫理價值等一些更深的層面。

      拋開以上熱點不談,從沒有看到有人用這樣的筆法寫作。在王的小說中,你可以看到,歷來文學所謂真實性的規(guī)則全都被從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辭方式來寫小說,大量的即興發(fā)揮、錯位的角色語體,寓莊于諧,寓文雅于粗野。讀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數(shù)以第一人稱敘事,而這個人總是個生活中不順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機敏,理性清澈,在內(nèi)心狀態(tài)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離于主流的個體知識分子,這種性格的敘事者,也有易于辨識的語言風格。王本身是個“能文能武”的人,曾是個知識青年(我最佩服的一代),上山下鄉(xiāng)過,赴美深造過——他的本職是個名牌大學數(shù)學講師,寫這一手好文不輸任何敢稱大師的人,這種角色在中國文壇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補充一點,王小波的才華不僅如此,他不但數(shù)學學得很好,編程也是高手,這在當時的中國社會是無法想象的。有意思的是,和他小說里的主人公一樣,他編的所有程序都叫wanger1,wanger2。

      最后的補充,小波的小說不但有幽默還有智慧,看過他的《尋找無雙》,和雜文自選集的人,一定會被他的智慧所征服。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歡他,喜歡智慧。就像小波說的,當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些,就很高興。

      喜歡小波的人一定要感謝李銀河,因為當時李銀河在國外讀書,一個人的獎學金兩個人用,而且給與小波大量的支持,甚至在那樣的環(huán)境下都沒讓小波作過家務。感謝李銀河,有了你,才有智慧的小波。

      小波的書在他生前大多未在大陸出版,黃金時代曾在香港出版,名字竟是“王二的風流韻事”,令人啼笑皆非,又無限傷感,希望再也沒有這樣的事發(fā)生。

      小波于45歲時,夜晚在公寓樓下大叫數(shù)聲,次日被發(fā)現(xiàn)已死亡,死因心肌梗塞。

      小波其他的貢獻:小波曾和妻子李銀河研究中國同性戀人群,為中國第一人,遭受大量非議

      【小波語摘】 1.這個世界自始至終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像我這樣的人,一種是不像我這樣的人。

      2.我認為每個人都是有本質(zhì)的。 像我的本質(zhì)就是流氓,土匪。如果放到合適的地方就大放光彩,可是在城市里做個市民。在學校里做個教員就很不合適了。

      3.這輩子我干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做一個一無所能,就能明辨是非的人。

      4.當一切開始以后,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讓我害怕的事情了。

      5.我想要從夢里醒來,就要想出自己什么時候睡著了,方能跳出夢境,這是唯一的途徑。

      6.一個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夠的,他還應當有詩意的世界。

      7.不幸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你別無選擇,假如能夠選擇,我也不愿生活在此時此地。

      8.智慧本身就是好的。有一天我們都會死去,追求智慧的道路還會有人在走著。死掉以后的事我看不到,但在我活著的時候,想到這件事,心里就很高興。

      9.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

      10.活下去的訣竅是:保持愚蠢,又不能知道自己有多蠢。

      11.在很窮的時候,用到自己偷來的東西,感覺妙不可言!

      12.走在天上,走在寂靜里,而陰莖倒掛下來。

      13.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

      14.孤獨,寂靜,在兩條竹籬笆之中,籬笆上開滿了紫色的牽;,在每個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藍蜻蜓。

      15. 我呀,堅信每一個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該是眼前的世界。眼前的世界無非是些吃喝拉撒睡,難道這就夠了嗎?還有,我看見有人在制造一些污辱人們智慧的粗糙的東西就憤怒,看見人們在鼓吹動物性的狂歡就要發(fā)狂。我總以為,有過雨果的博愛,蕭伯納的智慧,羅曼羅蘭又把什么是美說得那么清楚,人無論如何也不該再是愚昧的了。肉麻的東西無論如何也不應該被贊美了。人們沒有一點深沉的智慧無論如何也不成了。

      16. 我認為低智、偏執(zhí)、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當然我不想把這個標準推薦給別人,但我認為,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

      17.李衛(wèi)公年輕時很有本事,所以找不到工作,只好去做流氓。

      18.我反對愚蠢,不是反對天生就笨的人,這種人只是極少數(shù),而且這種人渴望變的聰明。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shù)愚蠢的人都含有假裝和弄假成真的成分。

      19.照我的看法,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好吃懶作,好色貪淫,假如你克勤克儉,守身如玉,這就犯了矯飾之罪,比好吃懶作好色貪淫更可惡。

      20.念書就是為考大學,考大學就是為讀博士,讀博士就是為以后主管工程,主管工程就是為貪污公款。

      21.我引用昆德拉這句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被領導聽見了,他就說:一定要把該上帝批倒批臭!

      22. 我說:“妖妖,你看那水銀燈的燈光像什么?大團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上,吞吐著柔軟的針一樣的光。”

      妖妖說:“好,那么我們在人行道上走呢?這昏黃的路燈呢?”

      我抬頭看看路燈,它把昏黃的燈光隔著霧蒙蒙的霧氣一直投向地面。

      我說:“我們好像在池塘的水底。從一個月亮走向另一個月亮!

      妖妖忽然大驚小怪地叫起來:“陳輝,你是詩人呢!你有真正的詩人氣質(zhì)!”

      23.會唱歌的人一定要唱自己的歌,不會唱歌的人,全世界的歌對他都沒有用。

      24.反熵,不是我們的人,就是奸黨。

      25.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共性,可大家都追求這樣一個過程,最終就會擠在低處,像蛆一樣熙熙攘攘....

      26.夢具有一種荒誕的真實性,而真實有一種真實的荒誕性。

      27.生活是天籟,需要凝神靜聽。

      28.強忍悲痛,活在這個世上。

      29.似水流年才是一個人的一切, 其余的全是片刻的歡娛和不幸。

      30.一個人活在世上就是為了忍受一切摧殘,想通了這點,任何事情都能泰然處之。

      31.雖然歲月如流,什么都會過去,但總有些東西發(fā)生了就不能抹煞。

      32.小時候我對生活的看法是這樣的:不管何時何地,我們都在參加一種游戲,按照游戲的規(guī)則得到高分者為勝,別的目的是沒有的。具體而言,這個看法常常是對的,除了臭氣彌漫的時期。比方說,上學就是在老師手里得高分,上場就是在裁判手里得高分,到了美國,這個分數(shù)就是掙錢;

      33.雞多不生蛋,女人多了瞎搗亂。

      34.有一個公開的秘密想必你也知道了:大多數(shù)女權主義哲學家,不管她叫菊蘭也好,淑芬也罷,凈是些易裝癖的男人,穿著高領毛衣來掩飾喉結,裙子底下是一雙海船大小的高跟鞋,身上灑了過量的香水,放起屁來聲動如雷;搞得大街上的收費廁所都立起了牌子:哲學家免入。

      35.假如我要寫什么,我根本就不管他格調(diào)不格調(diào),正如談戀愛時我絕不從愛祖國開始談起。

      36. 好的文字有著水晶般的光輝,仿佛來自星星。

      37.當一切都“開始了”以后,這世界上再沒有什么可怕的事。我現(xiàn)在只是有點怕死。等死了以后就不怕了。

      38.每個人的賤都是天生的,永遠不可改變。你越想掩飾自己的賤,就會更賤。唯一的逃脫辦法就是承認自己的賤并設法喜歡這一點。

      39.人的一切痛苦,本質(zhì)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40.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41. 對一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為重要。

      42.我們的生活有這么多的障礙,真他媽的有意思,這種邏輯就叫做黑色幽默。

      43.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面的生活都能產(chǎn)生很多爛七八糟的細節(jié),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有趣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

      44.人在寫作時,總是孤身一人。作品實際上是個人的獨白,是一些發(fā)出的信。我覺得自己太缺少與人交流的機會——我相信,這是寫嚴肅文學的人共同的體會。但是這個世界上除了有自己,還有別人;除了身邊的人,還有整個人類。寫作的意義,就在于與人交流。因為這個緣故,我一直在寫。

      45.在冥想中長大以后,我開始喜歡詩。我讀過很多詩,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好詩。好詩描述過的事情各不相同,韻律也變化無常,但是都有一點相同的東西。它有一種水晶般的光輝,好像來自星星……真希望能永遠讀下去,打破這個寂寞的大海。我希望自己能寫這樣的詩。我希望自己也是一顆星星。

      46.人生就是一個緩慢被騸的過程。

      47.這世界上有些事就是為了讓你干了以后后悔而設,所以你不管干了什么事,都不要后悔。

    TAGS: 作家
    名人推薦
    • 樸智妍
      樸智妍,1993年6月7日出生于韓國首爾,韓國女歌手、演員、主持人、模特,女子演唱團體T-ara成員之一。2007年,奪得APM模特模特大賽銀獎。2008年,獲...
    • 林德雄
      林德雄,臺灣明星林志穎的父親,2010年11月因心肌梗塞被送進臺大醫(yī)院進行手術治療,術后病情好轉(zhuǎn),然后返回家休養(yǎng)。但是在2011年4月18日清晨,林德...
    • 鈴木光司
      鈴木光司(Koji Suzuki),日本作家,1957年5月13日生,現(xiàn)居于東京。最著名的小說作品是《午夜兇鈴》系列,該系列的第一部作品:《The ring》分別被...
    • 土屋裕一
      土屋裕一,人名,日本籍男演員,曾出演過多部舞臺劇,如網(wǎng)球王子舞臺劇、死神舞臺劇等......
    • 畢季龍
      畢季龍:清末民初上海著名通俗小說家的三公子;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企業(yè)管理學院碩士;夫人曾是解放前活躍在東歐外交界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女弟是詩人...
    • 鄭亞旗
      鄭亞旗(1983年6月30日-),北京人,《童話大王》作者、中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鄭淵潔的兒子。鄭亞旗于2004年創(chuàng)辦北京皮皮魯書店;2005年創(chuàng)辦《皮皮魯》...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