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李華生同志原名李逸祥,曾用名李必根、何參等,1927年加入 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zhuǎn)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復旦大學肄業(yè)。1930年5月起,歷任江蘇省團委特派員、上海滬東區(qū)團委宣傳部長、江蘇青年報主編、中國青年報主編、團中央少年真理報總編、上海團中央局秘書長、團中央北方巡視員、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長、河北臨時省委宣傳部長、直南特委書記、天津市委書記等職。1936年8月,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任中央宣傳部秘書長、陜甘省委宣傳部長、陜甘寧省委宣傳部長、中央黨校黨務研究室研究員、中央黨校總支部書記、中央組織部華北考察組組長、中央組織部地方干部科干部、中央辦公廳黨務研究室研究員、中央辦公廳秘書處電訊科科長、陜甘寧邊區(qū)綏德地委宣傳部長等職?谷諔(zhàn)爭勝利后,1946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北滿分局秘書長兼宣傳部長、中共松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東北局組織部秘書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1月起,先后任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政策研究室主任,市委副秘書長,市計委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長等職。1959年12月以后,任唐山鋼廠廠長、河北省科委主任,河北省政協(xié)副主席!拔幕蟾锩敝校钊A生同志受到迫害,1980年6月起,李華生同志任天津市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八大候補代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革命烽火
李華生同志1912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豐都縣高家鎮(zhèn),早在青少年時期,就閱讀了大量進步書籍,追求革命思想。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以后,在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革命處于低潮的時刻,他毅然投身革命,1927年10月加入共青團,1933年9月轉(zhuǎn)為共產(chǎn)黨員。1930年5月起,歷任江蘇省團委特派員、上海滬東區(qū)團委宣傳部長、江蘇青年報主編、中國青年報主編、團中央少年真理報總編、上海團中央局秘書長、團中央北方巡視員、中共中央北方局秘書長、河北臨時省委宣傳部長、直南特委書記、天津市委書記等職。他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宣傳革命主張,組織工人和學生開展示威游行、罷工罷課等活動,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了有力的斗爭。在冀南、平山等地的工作中,他領導建立了當?shù)氐母锩溲b,進行游擊戰(zhàn),為冀南、平山地區(qū)開展抗日戰(zhàn)爭積蓄了力量,打下了基礎。在此期間,他兩次被捕入獄,始終堅貞不屈,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保持了共產(chǎn)黨員的革命氣節(jié)。
1936年8月,李華生同志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先后任中央宣傳部秘書長、陜甘省委宣傳部長、陜甘寧省委宣傳部長、中央黨校黨務研究室研究員、中央黨?傊Р繒、中央組織部華北考察組組長、中央組織部地方干部科干部、中央辦公廳黨務研究室研究員、中央辦公廳秘書處電訊科科長、陜甘寧邊區(qū)綏德地委宣傳部長等職。這一時期,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主席的著作,積極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參加了著名的大生產(chǎn)運動和延安整風,圓滿地完成了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李華生同志于1946年1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北滿分局秘書長兼宣傳部長、中共松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東北局組織部秘書長等職。他帶領干部深入鄉(xiāng)村,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剿匪、反奸清算斗爭,建立農(nóng)村基層政權,積極發(fā)展生產(chǎn)、支援前線,為東北革命根據(jù)地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建設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1月起,李華生同志先后任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天津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政策研究室主任,市委副秘書長,市計委主任,市委常委、副市長等職。1956年7月,在中共天津市第二次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國共產(chǎn)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候補代表。1959年12月以后,任唐山鋼廠廠長、河北省科委主任。在此期間,他廢寢忘食地學習毛主席著作和科學文化知識,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積極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參與領導了我市學校黨組織建設、私營工商企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重點工業(yè)科技項目建設,參與主持編制了我市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第一個五年計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
“ 文化大革命”中,李華生同志受到迫害,身心遭到摧殘。他對黨和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忠貞不渝,對林彪、“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抵制和斗爭。1973年恢復工作后,他先后任河北省工辦副主任、省經(jīng)委主任,省政協(xié)副主席。1978年1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他為河北省的經(jīng)濟建設和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傾注了大量心血。
革命余熱
1980年6月起,李華生同志任天津市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他堅決貫徹執(zhí)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積極參與領導了市人大常委會工作機構、工作制度的建立和行使立法、監(jiān)督職權等重要工作,密切聯(lián)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眾,深入實際調(diào)查研究,為推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
李華生同志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以后,仍然努力學習鄧小平理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關心和支持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為維護我市安定團結(jié)的大好局面,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繼續(xù)發(fā)揮著一個老黨員、老干部的重要作用。
在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無論是在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李華生同志始終忠于黨、忠于人民,具有堅定的共產(chǎn)主義信念。他黨性堅強,立場堅定,愛憎分明;他勤奮好學,善于思考,刻苦鉆研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學以致用;他工作認真負責,嚴謹扎實,一絲不茍;他廉潔奉公,平易近人,光明磊落;他顧全大局,堅持原則,勇于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為共產(chǎn)主義奮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質(zhì)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李華生同志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