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王彬彬,男,1982年畢業(yè)于解放軍外語學院,獲文學學士學位;1992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文化批評研究。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在功利與唯美之間》、《魯迅晚年情懷》、《為批評正名》、《文壇三戶:金庸·王朔·余秋雨》、《城墻下的夜游者》、《風高放火與振翅灑水》、《一噓三嘆論文學》、《往事何堪哀》、《并未遠去的背影》等著作多部。
學術論文
徐樹錚:現(xiàn)實中的“荊生”?——兼談五四新文化運動 同舟共進 2010/06
作為學者的何滿子 當代文壇 2010/03
《紅旗譜》:每一頁都是虛假和拙劣的——“十七年文學”藝術分析之一 當代作家評論 2010/03
漫議顧彬 讀書 2010/04
關于“當代文學”的評價問題 北京文學(精彩閱讀) 2010/02
汪暉《反抗絕望——魯迅及其文學世界》的學風問題 文藝研究 2010/03
“十七年文學”中的汪曾祺 文學評論 2010/01
《野草》修辭藝術細說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 2010/01
文學批評的語文品格——以一篇文章為例 文藝爭鳴 2009/11
《鐘山》創(chuàng)刊三十年感言 小說評論 2009/05
《八一宣言》、“新啟蒙運動”與“左翼”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9/05
瞿秋白:不得不走、不得不留與不得不死 報刊薈萃 2009/07
“新啟蒙運動”與“左翼”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河北學刊 2009/04
魯敏小說論 文學評論 2009/03
汪精衛(wèi)見溥儀:“木偶奇遇記” 文史博覽 2009/06
當代文藝中的“階級情”與“骨肉情” 當代作家評論 2009/03
中國現(xiàn)代大學與現(xiàn)代文學的相互哺育 社會科學 2009/04
我所理解的顧彬 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 2009/02
《魯迅年譜》增訂本亟待再次修訂 文藝研究 2009/03
“群英薈萃”還是“蘿卜開會”——漫說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名作欣賞 2009/03
“新左派”與魯迅的中國 東岳論叢 2009/01
禁欲時代的情色——“紅色電影”中的女特務形象 雨花 2009/02
兩個瞿秋白與一部《子夜》——從一個角度看文學與政治的歧途 南方文壇 2009/01
魯迅與中國托派的恩怨 南方文壇 2008/05
魯迅對鶴見祐輔《思想·山水·人物》的翻譯 天津社會科學 2008/03
錢鐘書兩篇論文中的三個小問題 文藝研究 2008/03
孫犁的意義 文學評論 2008/01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與中國現(xiàn)代歷史研究的互動 文藝爭鳴 2008/01
畢飛宇小說中的“性話語” 當代作家評論 2008/01
當代作家的可持續(xù)寫作問題 揚子江評論 2007/01
郭沫若:毛澤東詩詞解說者的尷尬 同舟共進 2007/10
心中的先生 雜文選刊(上半月版) 2007/10
略議墨子的和諧觀及其時代價值 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 2007/04
“全維羅納響起了晚禱的鐘聲”——由《烏托邦與反烏托邦:對峙與嬗變》想到的 文藝爭鳴 2007/08
作家的工匠化 文藝爭鳴 2007/04
以偽亂真和化真為偽——劉禾《語際書寫》、《跨語際實踐》中的問題意識 文藝研究 2007/04
學者之怒與詩人之憂——說說何滿子與邵燕祥 雜文選刊(上半月版) 2006/04
畢飛宇小說修辭藝術片論 文學評論 2006/06
我的老師潘旭瀾先生 美文(上半月) 2006/11
花拳繡腿的實踐——評劉禾《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與被譯介的現(xiàn)代性(中國,1900—1937)》的語言問題 文藝研究 2006/10
關于胡與魯之比較的讀書研究計劃 雜文選刊(上半月版) 2005/02
不成問題的問題——魯迅與胡適比較中的問題之一 當代作家評論 2005/04
胡攪蠻纏的比較——駁王德威《從“頭”談起》 南方文壇 2005/02
魯迅筆下的無賴兒郎——也談魯迅對流氓文化的批判 江漢論壇 2005/01
讀李建軍《小說修辭研究》 文學評論 2005/01
在愛國名義下的一記耳光 雜文選刊(上半月版) 2004/09
讀黃蓓佳《沒有名字的身體》 文藝爭鳴 2004/04
被遮蔽的與被誤解的——讀《中國新時期小說主潮》 小說評論 2004/04
鳥比驢好,也比狐好——關于《絕唱》 長城 2003/02
其實汪曾祺也善寫惡人——說《雞毛》 長城 2003/01
胡適的“最低限度” 海燕 2003/03
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四 對昆德拉的接受與拒絕 小說評論 2003/05
中國文藝美學如何與時俱進 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3/01
在文學的名利場上——漫說批評 南方文壇 2003/05
瞿秋白的“名譽” 南方文壇 2003/03
花·雨·狐——朱文穎小說印象 南方文壇 2003/01
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五——比喻砌成的《圍城》——錢鐘書對比喻的研究與運用 小說評論 2003/06
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三 《我與地壇》的小說嫌疑 小說評論 2003/04
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二——“城市文學的消亡與再生”——從《我們夫婦之間》到王彬彬專欄:“姑妄言之”之一——我喜歡汪曾祺,但不太喜歡《受戒》 小說評論 2003/02
從瞿秋白到韋君宜——兩代“革命知識分子”對“革命”的反思之一 文藝爭鳴 2003/01
用一生的時間吐盡狼奶(外一則) 文學自由談 2003/04
亟需確立通俗文學批評標準 章回小說 2002/02
唐德剛筆下的胡適 書屋 2002/02
林道靜、劉世吾、江玫與露沙——當代文學對知識分子與革命的敘述 文藝爭鳴 2002/02
開放、敏銳而又切實的“問題意識”——讀《多維視野中的魯迅》 文學評論 2002/05
批評金庸:對“五四”精神的捍衛(wèi) 粵海風 2001/01
許廣平在改寫魯迅中的作用與苦衷 文藝爭鳴 2001/01
中國流氓文化之王朔正傳 粵海風 2000/05
錢鐘書舊事:誰是被侮辱被損害者 粵海風 2000/02
魯迅的腦袋和自由主義的帽子 魯迅研究月刊 2000/11
在魯迅止步的地方——關于魯迅和魯迅研究的幾點想法 魯迅研究月刊 2000/07
何謂“思想家” 魯迅研究月刊 2000/06
等待與尋找 黨政論壇 2000/06
小說還剩下什么 雨花 1999/04
被延遲了的傷痛(名家評點) 雨花 1999/04
隨筆、文學、經濟學及其他 書屋 1999/06
[豈好辯哉]之五——一個鄉(xiāng)下人對“知青”的記憶 書屋 1999/05
[豈好辯哉]之四——批判傳統(tǒng)文化仍是當務之急 書屋 1999/04
[豈好辯哉]之三 平凡的能力與非常的影響——說說張鐵生 書屋 1999/03
[豈好辯哉]之二——為一九八九年版《辭!匪托 書屋 1999/02
[豈好辯哉]之一——磨而不磷 涅而不緇 書屋 1999/01
“職業(yè)批評家”的消失 南方文壇 1999/06
文藝戰(zhàn)線——兼談文藝用語的軍事化問題 南方文壇 1999/05
魯迅的臨終情懷 福建論壇(文史哲版) 1999/03
學術討論中的“假相倚”現(xiàn)象 天涯 1998/01
中國式的“為學術而學術” 文藝評論 1998/03
客觀之幌下的肆意歪曲——對一本《梁實秋傳》的幾點訂正 書屋 1998/04
另幾種褻瀆 魯迅研究月刊 1998/04
讀書札記:關于自由主義 天涯 1997/02
魯迅晚年的“姑活”心態(tài) 東方藝術 1997/06
“給每日以生命”──關于文化批判的方式 東方藝術 1997/05
“對不起!中國大得過分了!” 東方藝術 1997/01
蔡元培的“兼”與“偏” 文學自由談 1997/05
所謂“文革語言” 文學自由談 1997/02
多少話,欲說還休關于魯迅的“顧忌” 魯迅研究月刊 1997/03
為“道德評價”一辯 長城 1996/05
命蹇運滯的現(xiàn)實主義 時代文學 1996/06
一個沉重的話題——關于民粹主義的讀書札記 上海文學 1996/09
“高調”與“危害”及其他 文藝評論 1996/03
平凡與平庸 文藝評論 1996/01
把農民當笑料的背后——從一個角度看當代中國的“大眾文化” 書屋 1996/02
冷眼看“張熱”——張愛玲的當前文壇的啟示 書屋 1996/01
當前文學中的現(xiàn)實主義問題 文藝爭鳴 1996/06
兩種不同質地的文化──略論“通俗文化”與“大眾文化”的差別 文藝爭鳴 1996/05
文人:文與人 作家 1995/12
再談過于聰明的中國作家及其他 文藝爭鳴 1995/02
走出困境與喪失自身的“純文學” 文學自由談 1995/01
人類生存的后半夜——《某一年的后半夜》粗解 大家 1994/04
往事如煙——《觀望》印象 大家 1994/02
“中產階級氣質”批判──關于當代中國知識者精神狀態(tài)的一份札記 文藝評論 1994/05
所謂事業(yè)──兼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紅樓夢》做一比較(下) 文藝評論 1994/02
所謂事業(yè)──兼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與《紅樓夢》做一種比較(上) 文藝評論 1994/01
一份備忘錄——為未來的文學史家而作 文藝爭鳴 1994/02
偏頗的評析─—論王曉明先生研究魯迅小說創(chuàng)作心理障礙時的心理障礙 魯迅研究月刊 1994/03
接近于無限透明的人格理想──關于朱蘇進的兩部中篇新作 當代作家評論 1994/01
當一個作家或者不當 文學自由談 1993/04
悲憫與慨嘆——重讀《古船》與初讀《九月寓言》 當代作家評論 1993/01
重提小說的認識價值——米蘭·昆德拉對中國當代小說的啟示 文藝評論 1993/05
集體主義的價值限度 文藝評論 1993/04
偶思長短錄 文藝評論 1993/03
在功利與唯美之間 文藝評論 1993/02
小說的世俗描寫與超越意蘊 文藝評論 1993/01
李杭育論 文藝爭鳴 1992/02
“誰縛汝?”——也談“軍事文學”的突破 當代作家評論 1992/06
心債的償還——潘旭瀾先生散文讀札 當代作家評論 1992/05
殘雪、余華:“真的惡聲”?——殘雪、余華與魯迅的一種比較 當代作家評論 1992/01
仿效與創(chuàng)新——畢加索的啟示 讀書 1991/07
人物論:作為一種批評方法的榮辱興衰 當代作家評論 1991/03
文藝創(chuàng)作中的仿效與創(chuàng)新——大地與天空的對話 文藝爭鳴 1991/05
為自己辯護——思想與體驗之一 文藝評論 1991/03
朱蘇進小說中的“孟中天精神” 小說評論 1990/03
關于幾篇情緒化的小說 當代作家評論 1990/01
文學藝術中的進化觀念與創(chuàng)新識意——大地與天空的對話 文藝爭鳴 1990/04
“且趣當生,奚遑死后?”——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之九 文藝評論 1990/06
當代小說中的“做人現(xiàn)象”——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之八 文藝評論 1990/05
愚昧的正派——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之七 文藝評論 1990/04
愚弱者的強權——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之六 文藝評論 1990/03
精神的花朵——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之五 文藝評論 1990/02
家中的風景——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之四 文藝評論 1990/01
不名刊物和未名作家——偶讀《日暈》的隨想 文學自由談 1989/02
余華的瘋言瘋語 當代作家評論 1989/04
“殘酷”的意義——關于最近幾年的一種小說現(xiàn)象 文藝爭鳴 1989/02
當代小說中的墨家文化心理——當代小說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之三 文藝評論 1989/06
哥哥你走西口——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之二 文藝評論 1989/05
“人面不知何處去”——當代小說中的文化心理現(xiàn)象之一 文藝評論 1989/04
民以食為天——當代小說中饑餓描寫的文學意義 文藝評論 1989/01
假作真時真亦假——讀《紅橄欖》 文學自由談 1988/04
俯瞰和參與——《古船》和《浮躁》比較觀 當代作家評論 1988/01
從憤世到厭世——三年來的“反文化小說”讀札 小說評論 1988/04
當代小說中的創(chuàng)傷報復型人物——兼談“改革者”形象塑造 文藝評論 19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