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楊景賢,名暹,后改名訥,字景賢,一字景言。生卒年不詳。然明初賈仲明《錄鬼簿續(xù)編》云"與余交五十年",永樂初尚得寵于朱明,可知楊氏乃元末明初戲曲家。楊氏本為蒙古人,上輩已移居浙江錢塘,故朱有燉《煙花夢引》言及京都樂妓蔣蘭英時云之:"錢塘楊訥為作傳奇而深許之。"《錄鬼簿續(xù)編》言楊氏"善琵琶,好戲謔,樂府出人頭地。錦陣花營,悠悠樂志。與余交五十年。永樂初,與舜民一般遇寵。后卒于金陵"。按其小傳,知楊氏生平有三要。其一:"樂府出人頭地",指為楊氏的創(chuàng)作。其雜劇據(jù)《錄鬼簿續(xù)編》共十八目:《天臺夢》、《生死夫妻》、《玩江樓》、《偃時救駕》、《西湖怨》、《為富不仁》、《待子瞻》、《三田分樹》、《西游記》、《紅白蜘蛛》、《巫娥女》、《保韓莊》、《劉行首》、《盜紅銷》、《鴛鴦宴》、《東岳殿》、《海棠亭》、《兩團圓》等。然只有《西游記》、《劉行首》存世,而后者尚有爭議;《玩江樓》、《天臺夢》殘曲,而前者殘曲人多言為戴善夫同名雜劇僅存殘曲。除之,楊氏尚存幾首散曲傳世。楊氏雜劇散曲創(chuàng)作,朱權《太和正音譜》云之"詞如雨中之花"。楊氏其他雜劇皆佚,就傳世作品看,都是神仙釋道劇!秳⑿惺住穼懭娴廊笋R丹陽度脫妓女劉倩嬌故事,表現(xiàn)出世思想。《西游記》寫唐僧取經故事,已具后來吳承恩同名小說故事雛形。但故事多有相異而不為同途。此劇共六本二十四出,結構龐大而較為完整,突破了元雜劇四折一楔的體例,為元雜劇中最巨之作。
其二:"錦陣花營,悠悠樂志。"楊氏如同大多元曲家一樣,多流連青樓、同情青樓女子命運,不惜為樂妓蔣蘭英作傳奇,深許蔣氏"志行貞烈,捐軀于感激談笑之頃"。(《煙花夢引》)
其三:"永樂初,與舜民一般遇寵。"這透露楊另一所好,即擅長猜謎索隱之樂府隱語。好隱語,實為元代文人一代風尚。隱語即猜謎,元代文人用之為泄己憤,可少披文禍。楊氏善隱語,首見明李開先《閑居集·詩禪后序》:"詩禪取容于東方朔,而朔實濫觴。鮑照、張可久,及我朝楊景言,皆千枝一本,千流一源者也。"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亦云:"古之所謂瘦詞,即今之隱語也,而俗謂之跡,杭人元夕多以此為猜燈,任人商略。永樂初,錢塘楊景言以善謎名。成祖時重語禁,召景言入直,以備顧問。"此所謂"與舜民一般遇寵"之注腳,一個戲曲家由此成為朝廷御前文臣而為其利用。
小令
【中呂】紅繡鞋
詠虼蚤
小則小偏能走跳,咬一口一似針挑,領兒上走到褲兒腰。眼睜睜拿不住,身材兒怎生撈?翻個筋斗不見了。
【中呂】普天樂
嘲湯舜民戲妓
寧可效陶潛,休要學雙漸。覷了你腰駝背曲,說甚么撒正龐甜。你拳如斬馬刀,舌似吹毛劍,你將節(jié)風月須知權休念。三般兒惹得人嫌,間花頭發(fā),燒蔥醮鼻,和粉髭髯。
套數(shù)
【商調】二郎神
怨別
景蕭索,迤邐秋光漸老。隱隱殘霞如黛掃,暮天闊煙水迢迢。數(shù)簇黃花開爛漫,敗葉兒淅零零亂飄。無聊,綠依依翠柳,滿目荒蕪衰草。
【梧葉兒】凄凄涼涼懨漸病,悠悠蕩蕩魂魄消,失溜疏剌金風送竹頻搖。漸漸的黃花瘦,看看的紅葉老。題起來好心焦,恨則恨離多會少。
【二郎神幺篇】記伊家幸短,枉著人煩煩惱惱?炜鞖w來入繡幕,想薄情鎮(zhèn)日魂消。乍離別難棄舍,索惹的懨懨瘦卻。
【金菊香】多應他意重我情薄,既不是可怎生雁帖魚緘音信杳。相別時話兒不甚好,恨鎖眉梢,越思量越思想越添焦。
【浪來里煞】情懷默默越焦躁,冷冷清清更漏迢,盈盈業(yè)眼不暫交。畫燭熒熒,他也學人那淚珠兒般落。暢道有幾個鐵馬兒鐸,槵樀目振,響珊珊梆梆的寒砧搗。呀呀的塞雁南飛,更和著那促織兒絮叨叨更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