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王概 王概,又作王槩。初名匄,一作改,亦名丐,字東郭,又字安節(jié),后改今名,秀水(今浙江嘉興)人,久居江蘇金陵(今南京)。兄王蓍,初名尸,字宓草。以花鳥擅名,兼善詩文、治印。弟王臬,初名孽,字司直。擅詩畫。兄弟皆篤行嗜古,旁及詩、畫,擅名于時(shí)。一生專心藝事,不入仕途,以賣畫為生。山水學(xué)龔賢,黑色疏淡濃墨相間,皴點(diǎn)粗放,蒼勁深厚。尤善畫大幅山水及松石,《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稱其作品:“雄快以取勢,蒼健或過之,而沖和不足。人物、花卉、翎毛之類,都有味外之味!迸c當(dāng)時(shí)名流湯燕生、李漁、程邃、孔尚任、周亮工等交往。王概在中國繪畫史上有名,主要是三十五歲時(shí)曾應(yīng)沈因伯之請(qǐng),以明李流芳課徒畫稿為基礎(chǔ),為《芥子園畫傳》編繪山水集,率先編繪中國畫技法圖譜——《芥子園畫譜》。初集山水譜5卷,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木版彩色套印,譽(yù)滿藝林;二集為蘭、竹、梅、菊4譜,8卷,由諸升、王質(zhì)繪,王概與兄王蓍、弟王臬論訂;三集為花卉、草蟲及花木、禽鳥2譜,4卷,王氏兄弟編繪。二、三集均于康熙四十年木版彩色套印。四集人物畫譜,系嘉慶二十三年(1818)書坊以丁皋《寫真秘訣》,及《晚笑堂畫傳》等人物畫譜中的圖繪編成。清光緒間巢勛(嘉興人)又將《芥子園畫譜》重摹增編,在上海石版印行,流傳益廣!督孀訄@畫譜》介紹中國畫基本法較為系統(tǒng),雖間有舛誤,但淺顯明了,便于初學(xué)者參考。
傳世作品有康熙二十一年(1682)作《玉山觀畫圖》軸、四十四年(1705)作《采芝圖》扇頁,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二十一年作《秋山喜客圖》卷藏浙江省博物館;《秋帆曠攬圖》卷藏上海博物館;三十五年(1696)作《幽溪積雪圖》軸藏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四十年作《山卷晴云圖》軸藏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四十一年(1702)作《山水圖冊》藏天津市藝術(shù)博物館;三十二年(1693)與王蓍作《雜畫合冊》藏常熟市博物館。著有《畫學(xué)淺說》《山飛泉立草堂集》。
王概兼擅治印、刻竹,并善詩文,著有《澄心堂紙賦》稱于時(sh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