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生平
王丹鳳,原名王玉鳳,原籍浙江寧波,生于上海,中國著名電影演員。
當她隨友人去合眾影片公司看拍戲時,那嬌小,甜美的外形,被導演朱石麟看中,便讓她飾演影片《龍?zhí)痘⒀ā分械难经h(huán)。時年16歲。朱石麟為她改名王丹鳳,又在影片《肉》一片中扮演角色。由于她扮相很甜,表演純真,自然,影片上映后,效果不錯。不久又讓她在《新漁光曲》一片中主演漁家女一角,一舉轟動影壇,被影界稱為“小周璇”,名噪一時。
1942年后在“中聯(lián)”、“華影”主演《三朵花》、《丹鳳朝陽》、《教師萬歲》等影片。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在國泰、中電一廠、二廠主演《青春河邊草》、《腸斷天涯》、《無語問蒼天》等影片。影片《青青河邊草》,是一部根據美國影片《魂斷藍橋》改編的。王丹鳳女主角不幸遭遇及內心感情,揭示得含蓄,真切,成為她表演走向成熟的代表作。
1948年赴香港,在長城、南國等影片公司主演了《無語問蒼天》、《瓊樓恨》、《方帽子》等10幾部電影。
1951年返回上海,擔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
1955年趙丹運用斯坦尼體系排練舞臺劇“雷雨”,王丹鳳飾四鳳。還有舞臺劇“家”中的鳴鳳。兩個角色,不同的人物內心,王丹鳳她多年積累的表演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把兩個角色處理的既截然不同,又不失女性的含蓄與柔美,顯露了她高深莫測的表演技巧。1957年她以優(yōu)秀的演技,又出演了《護士日記》一片,細致地刻畫了女主人公在護士崗位的思想發(fā)展與變化,在《女理發(fā)師》一片中,又以夸張、自然、可信的喜劇手法處理女主人公熱愛生活,熱愛工作的美好心靈。在主演古裝片《桃花扇》中飾演才氣橫溢的俏麗多情名妓李香君,女主人公可歌可泣的愛國精神,演得真摯,感人。以后又在《玉色蝴蝶》一片中,從少女演到老年,角色跨度之大又成為她演員生涯中一次新嘗試。
1985年,王丹鳳夫婦應美國白宮邀請參加在華盛頓舉行的里根總統(tǒng)就職典禮。90年代初移居香港。
王丹鳳曾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是中國影協(xié)第四、五屆理事,全國政協(xié)第六、七屆委員。
王丹鳳一生中扮演過各種不同生活背景的女性角色,而每一個角色她都表演的真實,可信。這與她豐富的生活經歷和文化底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她負于角色新的生命,新的內涵,是我國影壇上不可多得一位優(yōu)秀女演員。
香港發(fā)展
王丹鳳異常出眾的相貌和風華正茂的年齡,連同她主演的眾多影片,自然引起了香港電影界同行的密切注意。于是,新成立不久的香港長城電影制片公司向王丹鳳發(fā)來誠摯的邀請,高薪聘請她在該公司即開拍的新片中擔任女主角。王丹鳳為了拓展更為廣闊的演藝天地,1948年11月便行色匆匆地趕往對自己來說十分陌生的香港。接著,王丹鳳無暇顧及眼前的高樓大廈和繁華的街市,就一頭扎進了正在等待著她進入新角色的攝影棚里。在程步高編導的《錦繡天堂》、《瑤池鴛鴦》、烏莫方編劇、馬徐維邦導演的《瓊樓恨》、王元龍導演的《王氏四俠》、齊聞韶編劇、譚友六導演的《海外尋夫》、陶秦編劇、李萍倩、劉瓊聯(lián)合導演的《方帽子》等六部影片中,扮演一個個宜古宜今、性格各異、且很有光彩的女主人公形象。
在這些影片的其中一部古裝片《錦繡天堂》里,王丹鳳再次圓夢和她崇拜的“電影皇后”胡蝶在一起配戲。而《王氏四俠》則專為王丹鳳度身定做,導演王元龍還煞費苦心地為符合片名,不但親自在其中扮演主要角色,而且另請了著名影星王引、王人美,兩男兩女共同聯(lián)合主演。可喜的是,王丹鳳在香港拍攝的這幾部影片,都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她那種小家碧玉型的少婦形象,深受香港觀眾的歡迎和喜愛。王丹鳳在香港短短兩年多時間,又迅速再次成為炙手可熱的大明星,在她面前的是一幅更為廣闊而燦爛的前程美景。
1950年初,王丹鳳與陶金、劉瓊、韓非等人,作為香港電影劇團的成員,前往廣州進行慰問、勞軍演出。在廣州這座被譽為“祖國的南大門”的新生城市里,王丹鳳看到了解放了的人們一種無比喜慶的嶄新精神風貌,心花怒放,處處感覺非同以往。他們一行又參觀了駐地的兵營,人民解放軍的艱苦樸素和良好的軍容軍紀,結合香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給年僅25歲的王丹鳳震撼很大,感想頗深。緊接著,王丹鳳又留在廣州參加了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會議,通過幾天來的學習,她看到了新中國文學藝術的發(fā)展方向和光輝前景,體現(xiàn)到作為一個新中國文藝工作者的自豪。
回到香港之后,進步電影界學者司馬文森、洪遒、齊聞韶等人像地下黨一樣,秘密組織大家學習《社會發(fā)展史》,暗自收聽來自大陸捷報頻傳的喜訊,思想單純、激進的王丹鳳,再也不愿在她認為的港英統(tǒng)治下的資本主義的香港空耗青春了,于是,王丹鳳毅然拒絕了香港其他一些電影制片公司的拍片續(xù)約。在當年年底,在進步的電影人士司馬文森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王丹鳳滿懷著對新中國電影事業(yè)的熱愛和向往,與專程到香港前來接她的未婚夫柳和清一起,重新回到了闊別兩年的倍感親切和熟悉的上海。在解放了的上海,由千萬雙觀眾渴盼的眼睛,在等待著王丹鳳回來塑造新的角色。
從藝經歷
祖籍浙江寧波的王丹鳳,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上海。她的美麗與生俱來,她的外表惹人喜愛。經營旅店為業(yè)的爸爸給她起了個優(yōu)雅而又吉利的好名字,名叫玉鳳。雖然說王玉鳳并非藝術世家,但父母親卻愛看地方戲,每次上戲園或劇場的時候,總是把王玉鳳帶在身邊。久而久之,耳濡目染,那光彩華麗的舞臺在女兒稚嫩的心田播下了種子。她酷愛看電影,在自己的閨房的四周和床邊,都貼滿了從畫報上剪下來的許多明星照和劇照,特別是把周璇、袁美云、胡蝶等人主演的電影奉為至愛,把她們當作自己最崇拜的“青春偶像”,凡是由她們主演的每一部電影,王玉鳳都要想方設法的前往觀看。在電影院里,她如癡如醉的觀看著銀幕上周璇、袁美云、胡蝶演繹著的動人角色,特別是看到她們扮演的不幸女性以那種悲劇結局而收場的時候,很自然地把銀幕上的角色一起融入劇情之中,有時更是忍不住的在劇場里傷心的低聲哭泣起來。雖然王玉鳳也明白,這是演員們在演電影,但她卻一時半會難以從銀幕上的悲劇情節(jié)中及時的清醒過來。
1941年,王玉鳳已出落成尤如盛開的花朵一樣的美麗少女,這時候她在愛國女中的中學讀書生活也即結束。王玉鳳的鄰居舒麗娟是“天一影片公司”和“合眾影片電影公司”的基本演員,1938年起先后在新華、華成、華影、國泰等影片公司任演員。她深知鄰家小阿妹的王玉鳳酷愛電影,有一天便帶著王玉鳳前往自己所在的電影公司參觀。當時正在執(zhí)導電影的導演朱石麟發(fā)現(xiàn)了王玉鳳那俊秀的美貌,他當時就叫住王玉鳳,和顏悅色詢問她愿不愿意當一名電影演員。王玉鳳聽到導演的這番話,從心底里感到又驚又喜,但是,作為一名剛畢業(yè)的中學生,王玉鳳還是老實地告訴朱導演,要先回家征得家長的意見以后再說。
當王玉鳳興高采烈地把在電影公司遇見朱導演的情況,向父母高興的匯報時,孰料,開旅店的父母卻堅決反對女兒去干演員這一行。隨后,王玉鳳又再次來到電影公司,主動找到了導演朱石麟,述說心愿。朱石麟很是高興,他當即讓王玉鳳在由他導演的影片《龍?zhí)痘⒀ā返牟季扒,以扮演一個小丫頭端茶的戲來試鏡頭,朱石麟發(fā)現(xiàn)鏡頭中的王玉鳳不但十分上鏡,而且非常搶眼。于是,朱石麟當即與王玉鳳簽訂了3年的拍片合約。朱石麟對王玉鳳未來的燦爛星途,寄予了最深切的厚望,于是,他還特別把“王玉鳳”原名的這三個字,稍微改動了中間的一個字,去掉“玉”而換上“丹”字,為“丹鳳朝陽”之意。王丹鳳的藝名,便由此而來。
初露鋒芒
《龍?zhí)痘⒀ā分械男⊙绢^,僅僅只是王丹鳳初上銀幕“試鏡頭”的一個開端和起步。鏡頭里的給劇中人的老爺端茶的小丫頭不但小巧玲瓏,而且嬌美動人,雖然這個小的很不起眼的小角色,并沒有出現(xiàn)在公演的影片中,但王丹鳳的出眾容貌和質樸的表演,已經足以讓朱石麟感到喜不自禁了。所以在當年,王丹鳳便接著在朱石麟導演、;【巹 ㈩櫼掺、吳茵主演的《靈與肉》中扮演一個女學生。隨后在當年年底,王丹鳳又在于由編劇、屠光啟導演的《新漁光曲》里一躍成為了女主角,與當時的紅小生黃河配戲。當年由蔡楚生編導的《漁光曲》膾炙人口,在1935年2月就獲得了莫斯科國際電影展覽的“榮譽獎”,其中由著名音樂家任光所作的主題曲,旋律優(yōu)美,極賦特色,廣為流傳。此次重新拍攝的《新漁光曲》,是在此基礎之上另一種嶄新的延伸。
王丹鳳就在這部《新漁光曲》的影片中,扮演了過去王人美所扮演的角色———受盡剝削欺凌、貧窮而又善良的漁家姑娘小貓。這一角色對王丹鳳來說,不但顯得特別的陌生,而且是與她的家境和個人的經歷簡直天壤之別。但是,充滿神奇光與影的銀幕誘惑力和對角色的深深喜愛,使王丹鳳對這個極富有挑戰(zhàn)性的角色情有獨鐘。盡管她在踏入銀幕前后始終沒有受過專門的表演訓練,也缺乏長期拍戲的實踐經驗,可王丹鳳對自己扮演的這個人物的悲嘆命運首先是深深的感動。所以,在實際拍攝的過程中,王丹鳳在經過導演的耐心啟發(fā)下,完全融入到了角色當中,把這個漁家女表演得真摯而傳神。影片放映的時候,立刻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情感共鳴。這部《新漁光曲》在某種意義上雖步人后塵,但有所創(chuàng)新的主題和藝術化的感染力,還是使這部影片取得了可圈可點的成功。
出名上海
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三年間,是日本侵略者占領中國、上海淪為“孤島”的時期,上海的電影巨頭張善琨把當時的各影業(yè)公司全部集中在一起,綜合而成“中聯(lián)影業(yè)公司”,后改為“華影影業(yè)公司”。王丹鳳便先后在“中聯(lián)”、“華影”影業(yè)公司陸續(xù)主演和參演了《落花恨》、《春》、《秋》、《博愛》、《斷腸風月》、《浮云掩月》、《三朵花》、《合家歡》、《兩代女性》、《萬紫千紅》、《新生》、《丹鳳朝陽》、《紅樓夢》、《大富之家》、《教師萬歲》、《凱風》、《春江遺恨》、《情海滄!、《人海雙珠》、《鵬程萬里》、《莫負少年頭》、《幽蘭譜》等共計22個影片,在這些以家庭悲歡離合和男女情愛為主題的影片中,王丹鳳扮演的幾乎都是那種被侮辱、被摧殘和被迫害的不幸女性形象和歷經愛情波折的氣質高雅的大家閨秀,銀幕中不同的女主人公不盡相同的悲劇故事,牽動著銀幕之外的無數(shù)觀眾的心,王丹鳳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最閃光的著名電影明星,被譽為 “小周璇”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zhàn)敗無條件投降之后,當時由“華影”一家獨攬電影生產大權的一枝獨秀,立刻被許多在戰(zhàn)后如雨后春筍所紛沓成立的新的電影制片公司所取代。在1940年7月,柳中亮、柳中浩兄弟倆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國泰”影業(yè)公司在上海率先掛牌亮相,在此之前,柳氏兄弟關閉曾經創(chuàng)業(yè)的“國華”影業(yè)公司,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此番他們重整旗鼓,投資開拍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由楊小仲編導的《民族的火花》,楊小仲極力邀請王丹鳳前來主演劇中的一個富有愛國思想的進步女教師的形象,這也是王丹鳳在她主演和參演了25部電影之后,一改過去那種柔弱而不幸女性和形象姣美的大小姐的嶄新戲路。這部進步影片是柳氏兄弟作為重定“國泰”之時的“開山之作”,由于該片內容首先符合和適應了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需要,所以一經獻映,就立刻受到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于是,柳氏兄弟聯(lián)合創(chuàng)辦的“國泰”影業(yè)公司,在1945年到1950年期間,共拍攝不同題材和類形的影片多達40余部,其中既有進步的時事片、以抒情見長的文藝片、還有為迎合一部分觀眾的獵奇而拍攝的恐怖兇殺的驚險片,使他們的這家影業(yè)公司不但成為上海電影界的新寵,而且由于善意經營市場和懂得運行機制,而成為影業(yè)公司的一道最著名的品牌。
其間,王丹鳳作為一位“芙蓉出水”的新星,可自由選擇拍片,她從不與任何一家影業(yè)公司固定簽訂合同,所以,非常自主地在各影業(yè)公司相繼拍攝了《終身大事》、《青青河邊草》、《月黑風高》、《亂點鴛鴦》、《鸞鳳怨》、《斷腸天涯》、《無語問蒼天》、《珠光寶氣》、《夜來風雨聲》等9部著名的影片,故享有當時上海電影界著名女演員中拍片最多的“高產女星”之稱譽。
特別是讓王丹鳳感到萬分欣喜的是,能與她昔日少女時代的“偶像”周璇、袁美云同時在同一部電影《紅樓夢》中領銜主演,周璇扮演林黛玉,袁美云反串扮演賈寶玉,而王丹鳳扮演的薜寶釵,一顰一笑,顯示出一種大家閨秀的雍容與華貴,導演卜萬蒼之所以選擇王丹鳳,是認為她的年齡、相貌和氣質最符合和貼近劇中人,這給起初總是擔心與大明星配戲怕演不好的王丹鳳信心大增。
愛國召喚
1950年,王丹鳳與陶金、劉瓊、韓非等人,作為香港電影劇團的成員,前往廣州進行慰問解放軍演出。11月,王丹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國的懷抱。
此時,王丹鳳與柳和清正忙碌著在籌備兩人的婚禮。柳和清出身電影世家。父親柳中亮與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共同經營上海國泰影業(yè)公司發(fā)家。以后柳中亮創(chuàng)業(yè)大同影業(yè)公司,柳和清完成學業(yè)后便幫父親在公司打理業(yè)務。1951年元旦這一天,王丹鳳與柳和清在相愛長達7年之久后,喜結秦晉之好。1月15日出版的《青青電影》雜志,特意用了整整兩個版面的圖文,完整了王丹鳳和柳和清在上海逸園大酒店舉行結婚典禮的詳細經過;槎Y隆重而熱烈,上海電影界的著名導演、演員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親臨祝賀。
繼而,王丹鳳便重返影壇,在當年柳中亮獨立門戶創(chuàng)辦的“大同”影業(yè)公司里,主演了新拍攝的影片《彩鳳雙飛》。這部影片由朱端鈞等人編劇、潘子農導演,王丹鳳和李緯、陳述演對手戲。在影片完成后不久,留守在上海的多家私營電影廠合并在一起,成立了上海聯(lián)合電影制片廠。
隨后,上海聯(lián)合電影制片廠又經過“公私合營”,全部歸屬于國營體制的上海電影制片廠。1952年12月,王丹鳳成為新成立不久的上海電影制片廠的一名女演員。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飾演新中國婦女
1957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改組拆分成立了“天馬”、“海燕”、“江南”三個電影制片廠。江南廠開篇的第一部電影,就是由艾明之編劇、陶金導演的《護士日記》。這部影片在人們心目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由王丹鳳扮演的那個年輕漂亮、積極向上的新中國第一代女護士的嶄新銀幕形象。
《護士日記》主要講述青年女護士簡素華為了服從國家建設需要,毅然離開上海,奔赴祖國邊陲參加工業(yè)建設的故事。自從王丹鳳拍攝電影以來,還從未扮演過這類新中國新女性的角色。
接下來的日子里,王丹鳳無論是在何時何地,都在認真仔細地琢磨著簡素華這個角色。隨后,她來到上海護士?茖W校,訪談了好多即畢業(yè)的護士。攝制組到包頭鋼鐵廠拍外景的時候,王丹鳳又自覺深入到一群青年女工中去,她從那些來自四面八方參加包鋼建設的青年人中,汲取著塑造先進青年的營養(yǎng)。
影片中的一個特色,就是在其中適當加入了抒情化的愛情點綴,這是在當時一切強化政治要素、淡化藝術特點的非常時期,最為難能可貴的一點。
影片中的另一個特色,就是表現(xiàn)女護士簡素華慈母般地哄著高昌平的女兒入睡時輕聲哼唱的搖籃曲《小燕子》:“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簡單的詞句,流暢的曲譜,雖然只是一首小小的兒歌,但是,由著名作曲家王云階所作的樂譜用在這里卻極為合適,歌詞里的“小燕子”所表現(xiàn)和比喻的也正是像簡素華這樣一代有志的青年女護士。這首插曲是導演陶金為了從生活真實出發(fā),符合護士身份,主動提出讓王丹鳳自己親自演唱。以前王丹鳳曾在幾部影片中演唱過電影插曲和主題歌,而這次在現(xiàn)場拍攝時,王丹鳳是從她心底里所發(fā)出來的一種最佳的情緒融合。影片公映以后,凡是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情不自禁地從嘴里哼唱幾句,收得了很好的效果。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我問燕子你為啥來?燕子說,這里的春天最美麗……”這首插曲不但得到了少年兒童們的喜愛,而且也成為在大人們間幾十年經久不衰的經典歌曲。
影壇佳偶
1978年,王丹鳳首先在參演的《失去記憶的人》中亮相,隨后,王丹鳳又與韓非、孫景路等老演員一起主演了喜劇片《兒子、孫子和種子》,并于1980年在峨影廠與項堃一起主演了《玉色蝴蝶》。從那以后,王丹鳳便再也沒有接拍電影,《玉色蝴蝶》也就成了王丹鳳告別影壇的封箱之作。
王丹鳳淡出影壇后,她沒有休閑在家,更沒有停滯不前。作為民主黨派人士,她深入基層,參政議政。改革開放30年來,王丹鳳從一個著名影星,成長為在上海政協(xié)和全國政協(xié)會議上頻頻亮相的社會活動家,一個促進友好往來的文化使者。
1985年1月20日,對于王丹鳳和她丈夫柳和清來說,是一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他們倆應邀來到華盛頓,參加美國里根總統(tǒng)的就職典禮。
作為電影界人士,恐怕沒有第二個像王丹鳳夫婦那樣受此禮遇。
1989年丈夫柳和清從上海電影制片廠退休,他只身赴香港,涉足香港餐飲業(yè)闖天下,在“美食天堂”之冠的香港獨樹一幟,崇尚素食,創(chuàng)辦“功德林上海素食館”,數(shù)年之后,居然奇跡般地大獲成功。從一間小店發(fā)展到擁有香港銅鑼灣和九龍尖沙咀繁華地段兩間相當規(guī)模的素食館。
香港的報紙如此評介“功德林”:別人開餐館只管做生意,柳和清先生出身電影世家,又有夫人王丹鳳作后盾,“功德林”就開得頗有文化修養(yǎng),就連開列的菜譜都充滿傳統(tǒng)文化的氣息。
按照中國的傳統(tǒng)說法,結婚50年為“金婚”,60年為“鉆石婚”,王丹鳳與柳和清已經攜手走過了58個年頭,已經跨越“金婚”,向“鉆石婚”邁進。
58年來,王丹鳳無論是走紅地毯,還是踏水車、踩秧田;無論是頭頂光環(huán)的熠熠紅星,還是下廠勞動的普通女工,柳和清與王丹鳳始終是恪守相望,左右相隨,忠于愛情,矢志不渝。[1]
塵埃落定“功德林”
改革開放后,王丹鳳申請去了香港,在那進而開了一家素食餐館“功德林”,所用的食料,都是由中國民航專機每天從大陸產地空運去的,新鮮美味,色澤漂亮,生意紅紅火火,隨后還開設了分店。據友人講,去餐館品味美食的顧客,最初大都是她昔日的觀眾,這些年逐漸擴大到崇拜她的海內外名流雅士和追星族。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王丹鳳定居香港開飯館,是她在人生旅途大方向上的最佳選擇。由于操作成功,生意興隆,“功德林”素食餐館已經繼銅鑼灣之后,又在九龍尖沙嘴發(fā)展了一個新的分店。
雖然選擇退出銀幕,定居香港。然而她仍懷念電影界中的舊朋故友,經常與在香港的電影明星李麗華、陳云裳、夏夢、龔秋霞等交往。1985年,她夫婦倆曾應美國總統(tǒng)里根的邀請,出席就職典禮,還特地訪問了中國電影皇后胡蝶,一起合影,留下珍貴的紀念。
對于演戲,王丹鳳已經是上海灘上功成名就的老牌影星,自1941年從影到1980年息影,王丹鳳已經整整在銀幕上塑造了54個藝術形象,成為大陸電影圈內無人可以攀比的高產明星。她16歲踏入銀海、60歲下海經商,在電影界也是開天辟地頭一遭,F(xiàn)今,對于傾情澆灌的“功德林”,夫婦倆潛心研究首創(chuàng)了幾百種素食配菜,從而揚名香港飲食界,這可以說是王丹鳳另外一種成功和輝煌。
個人作品
新中國婦女形象
1951年,王丹鳳回到了祖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上海,擔任上海電影制片廠演員。
1951年1月1日元旦這一天,王丹鳳與“國泰”影業(yè)公司老板柳中亮的二公子柳和清在相愛長達7年之久后,喜結秦晉之好。并且當年就在柳中亮與兄弟柳中浩分家而另立門戶成立創(chuàng)辦的“大同”影業(yè)公司主演了影片《彩鳳雙飛》。這也“大同”影業(yè)公司自1948年創(chuàng)辦3年多以來重點推出的一部影片,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在影片完成不久,新政權規(guī)定,由上海的多家私營電影廠,全部合并到上海電影聯(lián)合制片廠,這部影片之后又推出的《神龕記》,竟成為“大同”影業(yè)公司的“封箱之作”。
隨后,根據國家政策的調整和轉變,組成的上海電影聯(lián)合制片廠又要“公私合營”,全部歸屬于國營體制的上海電影制片廠。1952年12月,王丹鳳受著名演員吳茵的影響和鼓勵,作為上海電影制片廠個別吸收的一員,欣然加盟,而成為新成立不久上影廠的一名女演員。王丹鳳加入上影廠之后,一切都與過去截然相反。她在此之前已在銀幕上塑造了42個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擁有一大批固定的影迷和狂熱的追捧者,當年她也還正處在一個女演員最寶貴的黃金年華,但由于她新婚之后連續(xù)幾年生孩子,1951年到1956年,四個如花似玉的小千金相繼呱呱墜地。但其中有一個不幸早產而夭折。隨后,等待她的是在舞臺上排演根據曹禺名劇改編、由趙丹導演的話劇《雷雨》中扮演四鳳的任務。
1955年趙丹運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排演舞臺劇《雷雨》,王丹鳳飾演四鳳。他們認真地分析人物、人物之間的關系、上場任務、貫穿動作以及臺詞的涵義、潛臺詞和內心獨白等,通過排練和演出,王丹鳳自己多年積累的表 演上升到理論高度。四鳳的成功塑造是其表演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接著,她演出《家》中的嗚鳳,在分析同樣身份的四鳳與鳴鳳的處境及性格區(qū)別的基礎上,鳴鳳演得比四鳳更深沉、含蓄、樸實,顯露出她表演藝術的才華和造詣。
1957年后,她塑造了各種性格迥異,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她曾多次深入生活,悉心觀察人物的言行和他們熱愛工作的優(yōu)秀品質,因而在《護士日記》中細致地刻畫出上海姑娘簡素華到祖國邊城做護士工作的思想發(fā)展、轉變和成長過程。這部名片為王丹鳳帶來了空前的聲譽。她終于一改戲路,第一次扮演新中國的婦女形象。因為她的《護士日記》,一度讓不少男士以“護士”為擇妻的第一選擇;因為她的《護士日記》,“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的插曲被傳唱。
1962年春天,上海天馬電影影片廠要拍一部喜劇片《女理發(fā)師》。開拍前,導演丁然特意挑選了從來沒有演出過喜劇角色的王丹鳳來主演。這使她既高興又擔憂。王丹鳳在觀眾的心里,歷來是一個悲劇演員,如今卻要來扮演一個喜劇角色,廣大觀眾是否能接受呢?
為了演好這一角色,王丹鳳特地到上海的南京路理發(fā)店體驗生活,虛心地拜理發(fā)師劉瑞卿為師。劉瑞卿是上海一位著名的理發(fā)師。他雖然收過不少徒弟,但從來沒有收過一名當電影演員的藝徒。起先,他以為王丹鳳僅僅到理發(fā)店來轉一下就走的,不會停留太長時間,哪里知道,這位“藝徒”虛心好學,沒有一點名演員的架子,天天準時來到理發(fā)店。不久,王丹鳳在南京路理發(fā)店當理發(fā)師的消息不脛而走,這下可不得了,只見每天清晨聞訊而來的影迷們,想親眼目睹王丹鳳的真實風采,在理發(fā)店門前排起了長隊,理發(fā)店正常的營業(yè)給攪亂了。為了不影響理發(fā)店的正常營業(yè),她微笑地告別了朝夕相處的理發(fā)師們,提前結束了“理發(fā)師”的職業(yè),投入到戲里“女理發(fā)師”表演當中去。
劇中的女理發(fā)師華家芳較為夸張的表演動作,讓王丹鳳演得恰到火候,影片中開頭一段女理發(fā)師的出場,通過邊練習理發(fā)、邊手舞足蹈的表演,很好的把觀眾自然引入到喜劇風格的劇情之中。此外,這也是王丹鳳繼《護士日記》親自演唱其中的插曲《小燕子》之后,再次展放鶯啼,演唱了影片開頭的那一首輕松、明快的小插曲。“文化大革命”后,已年過半百的王丹鳳,仍在影片《玉色蝴蝶》中飾演從少女到老年的日本蝴蝶專家竹內君代,演得層次分明、鮮明動人。
十年動亂《桃花扇》
1963年西安電影制片廠建廠,決定籌拍一部大戲古裝片《桃花扇》,王丹鳳被邀請飾演才氣橫溢而俏麗多情的名妓李香君,王丹鳳以38歲的高齡把一個十幾歲的李香君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獻身的可歌可泣的愛國精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演得真摯、感人?伤约簺]能料到,就是因為這部戲,自己成了“毒草”。在文革中遭到了批斗。她回憶說:“受到沖擊是因為《桃花扇》,它讓我吃了苦頭,我演的是李香君!薄短一ㄉ取肥钱斈辍笆蠖静荨敝弧!澳菚r候日子很難過,每天早上戴個大口罩,騎著自行車早早出門去上班,灰溜溜的,孩子們也因為我這個明星媽媽受到歧視,在學校里常常受欺負。我和蔣天流、白楊、黃宗英關在一起,我們每天早上打掃衛(wèi)生,打掃廁所。后來我們又去了奉賢干校,他們派我去食堂勞動……”
十年動亂期間,王丹鳳一直處在心驚膽戰(zhàn)中。她與白楊、黃宗英、白穆等人被集中關在上影偏院一間小屋里,狡猾的紅衛(wèi)兵像老鼠一樣,從破壁縫中發(fā)現(xiàn)了他們,要揪斗他們。王丹鳳一不是共產黨員,不存在“混進黨內的階級憑已分子嫌疑;”二無生活緋聞,扯不上“腐化”;三沒有參加過所謂的“大毒草”攝制組,直接受到的威脅和打擊比白楊、黃宗英少得多。所以在別人挨拳打腳踢時,她還能偷偷躲在食堂堆放雜糧的倉庫里。據白穆回憶,當時她真嚇得魂不附體。
有一次,王丹鳳、黃宗英、白穆、石靈四位演員在上海近郊勞動,造反派想出“田頭批判”的花招。會議開始前,年輕的農民們早已坐在自己的小木凳上,看見四位受批對象被押到時,人群中有人大喊:“先批王丹鳳!”
話雖如此說,其實,這些人是心里喜歡她,想仔細看看她。圍坐一團的人群中居然傳出“是唱花旦的嗎”之類種種議論?匆婞S宗英瘦高個兒上前時,大家又笑著說“她是唱小生的”。白穆這位一向冷眼旁觀事態(tài)發(fā)展的“審查對象”,竟忍不住笑出聲來,在他身后的工宣隊重重敲了他一下,他也沒有止住笑聲。本來嗎,王丹鳳你罪之有?田頭批判,本身就是一幕小品鬧劇,農民最實際,他們用花旦、小生畫龍點睛指出田頭批判是胡鬧?墒牵醯P仍然十分虔誠地聽著上影造反派胡言亂語的“大批判”,沒有絲毫不滿情緒的流落,在當時,真是“難能可貴”。
文革時期,電影廠是“重災區(qū)中的重災區(qū)”。工、軍宣隊挖空心思尋找埋藏得很深的階級敵人,造反派們也是心懷叵測地吶喊助威,隔三差五就來一次“面對面”“背靠背”無中生有的揭發(fā)批判,大字報、小字報一齊上。尤其“背靠背”和“小字報”惡毒至極,害死不少忠良。有人為自身逃脫,昧著良心整別人?墒峭醯P無論人前人后,都沒有一句不實之詞強加于人。她總是喃喃自責自己思想改造沒抓緊,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
王丹鳳的這種嚴格要求自己的心態(tài),不僅僅表現(xiàn)在十年動亂中,早在自五十年代開始的各種運動浪潮高漲時,她都沒有半句越軌言行。特別是“反右”前,許多人相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相信“大鳴大放幫助黨整風”。王丹鳳是民盟盟員,可是回國七年才拍過《彩鳳雙飛》《家》《護士日記》《;辍匪牟坑捌,比起她在孤島時期的上海五年主演25部影片,在香港3年主演12部影片來,差距何只一點點,可是她沒有不平,沒有埋怨,沒有提意見。以后,很多名演員、專家、學者都戴上了“右派帽子”全家遭殃。王丹鳳卻十分乖巧地參加了《風流人物數(shù)今朝》等6部影片的攝制。所以刀在十年動亂中的表現(xiàn),不是一般的識時務,而是自有主心骨,堅持文藝為工農兵服務。根據王丹鳳的創(chuàng)作經歷,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真像人們常說的“脫胎換骨的改造”。
電影系統(tǒng)是在1968年就跟著工宣隊和造反派浩浩蕩蕩開到奉賢“五·七”干校的。大家住的蘆葦棚草層四面通風,夜里挨凍受熱,白天仍要堅持勞動,開溝挖河種菜種稻,生活非常艱苦。
干校實行的是按班排連編制生活。我與王丹鳳同住一個大間,上下鋪鐵床共住18人。臉盆和碗筷放在自己捆綁的竹架子上,搖搖晃晃,手腳稍重,就會碰倒。吃飯大都坐在自己床上。有的人暗中帶點醬瓜、咸菜開胃參加食欲,王丹鳳卻從不帶吃的。平日里,她嚴格遵守作息制度,在宿舍里不與人高聲交談,總是拿一本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翻來復去地讀。
大太陽下勞動,她總是帶頂帽子,一鋤一鋤地挖,不偷懶。出勤時,她走在前面,到工作間取農具也不挑不揀。放工時,她經常走在最后。有時我讓她把農具給我?guī)Щ,她總是笑咪咪地搖頭說“還是我自己放回去吧”。
一天,中午休息時,同宿舍的女畫家董蕾悄悄讓王丹鳳坐在自己的床上作模特兒,她則坐在我的床邊,面對著王丹鳳美麗俊俏的面孔一筆一筆地花了幾個中午畫出一幅既傳神又富演員特殊韻味的人物畫。誰料,這事被工宣隊知道了,他們叫董蕾去批了一頓,還讓我陪斗。他們用尖刁的語言說我們是在宿舍宣揚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又斷定我們是抗拒改造。溫柔善良的董蕾氣得面孔通紅,一句不回咀。我性子急,又深覺把我叫去作陪太蠻橫,所以氣沖沖的反問:“是不是你也想要一張畫,如果想,直說好了,用不著轉彎抹角!
工宣隊狠狠地在木條桌上擂了一拳,桌上的破茶缸振翻在地,歷聲喝道:“回去好好想想,改天在大會上做檢查!
然而,以后卻再也沒有追查此事了,王丹鳳知道后,多次表示不安,道歉,其實這與她一點關系都沒有。通過這件事,我們本來平淡的友誼,反而增加了濃度。
電影作品
1941:龍?zhí)痘⒀?nbsp;肉(一名《靈與肉 》) 新漁光曲
1942:落花恨 春 秋 博愛
1943:斷腸風月 浮云掩月 三朵花 合家歡 兩代女性 萬紫千紅 新生
1944:丹鳳朝陽 紅樓夢 大富之家 教師萬歲 凱風 春江遺恨 情海滄桑
1945:人海雙珠 鵬程萬里 莫負少年頭 幽蘭譜
1946:民族的火花
1947:終身大事 青青河邊草 月黑風高(一名《月黑殺人夜 》) 亂點鴛鴦
1948:鸞鳳怨(一名《愛情愛情》) 斷腸天涯(上下集)
1949:無語問蒼天 珠光寶氣 夜來風雨聲 錦繡天堂 瑤池鴛鴦 瓊樓恨
1950:王氏四俠 海外尋夫 方帽子
1951:彩鳳雙飛
1956:家
1957:護士日記;
1958:你追我趕
1958:英雄趕派克
1959:春滿人間
1960:風流人物數(shù)今朝向陽花開
1962:女理發(fā)師
1963:桃花扇
1978:失去記憶的人兒子、孫子和種子
1981:玉色蝴蝶
獲獎記錄
1995年獲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女演員獎。
相關出版物
《風華絕代——王丹鳳畫傳》:中國黨史出版社出版 出版時間:2009年07月
本書是作者訪談的實錄,經王丹鳳本人親自審定,首次向社會披露了她個人珍藏半個多世紀的劇照、家庭生活照和社會活動照。她說:“這本《畫傳》是我最后一本畫冊。今后,我不會再出我的傳記和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