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代詩人
人物傳記
[清]
作品賞析
張學(xué)富五車,才高八斗,但卻一生不遇。此心境在詩文中時有抒發(fā),如《述懷》一詩:
“天外層城近日邊,芙蓉為苑玉為田。
夢回瓊島三千里,心逐云和廿五弦。
薜荔風(fēng)高悲楚客,蒹葭霜落對秦川。
生憎綠鬢人將老,猶抱遺經(jīng)亦可憐!
張是一個多產(chǎn)的作家,從見到的部分詩文看,也是一個文學(xué)造詣頗深的作家,但可惜至今無人系統(tǒng)的深入的去研究他和他的作品
人物簡介
張篤慶,清代淄川人,字歷友,號厚齋,邑諸生,系明崇禎朝首輔大臣張至發(fā)的曾孫,世居淄川昆侖山麓,故又自號昆侖山人,生于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張篤慶生于書香世家,自幼聰穎絕倫,又加耳濡目染,博覽群書,尤喜吟詠,傾力于詩,年十四亦作夢游西湖賦,十七歲與蒲松齡、李堯臣等結(jié)"郢中詩社",弱冠之年亦作古樂府二百首。曾致力于仕進(jìn),但屢應(yīng)科試不中,長期入縉紳人家設(shè)帳授徒,余暇便潛心詩作。"平生撰述等身,浩如煙海,不可涯矣。'(清《淄川縣志·文學(xué)》)其
主要著作
有《八代詩選》、《班漢方截》、《五代史方截》、《兩漢高土贊》、《昆侖山房詩》、《述祖德詩》、《燕游草》、《古文集》等,還有《少保公年譜》、自著《厚齋年譜》等。時詩壇領(lǐng)袖王漁洋、名宦唐夢賚、盧見曾、沈德潛、施愚山等都稱譽(yù)其詩"不失空洞,大復(fù)家法',"舌光如電",(施愚山語),謂敏銳、尖響、又瑰麗無比。清《四庫全書總目》列其詩傳:"篤慶才藻富有,洋洋灑灑,動輒千言,風(fēng)發(fā)泉涌,不可節(jié)制。"諸
人物評價
名家、史論,對其人格、詩品評價極高,實人有才力,筆氣俊逸,不愧"冠古之才'、(王漁洋語)。張篤慶的諸詩集,因家貧均無力授梓,具藏于家,海內(nèi)所傳皆慕者傳抄之?dāng)?shù),故《清史列傳》、《清史稿》均于傳載其生平崖略。只為一介諸生,國史文論都列傳略,少見也,不易也。
《述祖德詩》寫于清康熙已酉(1669年),是張篤慶眾多詩作中一集,詩集分上、下兩卷,上卷有《述始祖》張子中、《述三世祖至六世祖》及述至高祖張敬伯曾祖張中發(fā)等共二十四首五言長律;下卷主要述相國公張至發(fā)的生平事跡,共四十六首五言長律,中述少保公者三十七首。此詩集為張篤慶二十八歲時所作,全集詩中充滿了對先祖的崇敬、眷戀和自嘆弗如而勵精圖治精神!妒鲈醺赶鄧俦9分诙祝"相國登賢書,講業(yè)在南郭。殷勤猶下帷,三載始釋褐。作吏向畿甸,單車走大漠。薊丘下仙鳧,訟庭惟鳥雀。猶傳張公堤,去思在云壑。父老安農(nóng)桑,兒童識琴鶴。......悠悠漁陽跡,清節(jié)尚可托。'雖實寫,其敬仰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