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王嚞(1112~1170)金初全真道創(chuàng)始人,北五祖之一。始名中孚、字允卿。其先世本陜西咸陽大魏村人,后徙居終南縣劉蔣村。自幼不群,性倜儻,尚義氣,善屬文,不拘小節(jié)。
人物生平
曾修進(jìn)士業(yè)并應(yīng)試舉,但皆無成。后宋室南渡,家遭劫難,慨然入道,改名嚞,字知明,道號重陽子,隱于終南。曾于南時村“鑿塘丈余,高數(shù)尺”,自名“活死人墓”,中置“王害風(fēng)(狂者之意)”靈牌,墓四隅各植海棠一株,以示“將來使四海教風(fēng)為一家”。金正隆四年(1159)傳于終南甘河鎮(zhèn)遇異人,授修真口訣;次年再遇于醴泉,授《金丹秘訣》五篇,遂捐棄妻孥,行乞鄠杜終南間,舉止亦若狂者。大定七年(1167),忽自 焚其庵,攜鐵罐乞食而去。后抵寧海(今山東牟平)收馬鈺為徒,馬為之立寓曰“全真庵”,“全真”之名蓋始于此。繼又收譚處端、王處一、邱處機(jī)、郝大通、劉處玄、孫不二為弟子,即后來所稱“北七真”,乃傳全真大法、金丹之道。大定八年挈馬鈺、邱處機(jī)、譚處端、王處一等入昆崳山石門口,開煙霞洞居之。后郝大通來,遂攜五弟子至文登縣立“七寶會”。大定九年遷居寧海金蓮堂立“金蓮會”,又詣福山縣立“三光會”,蓬萊縣立“玉華會”,掖縣立“平等會”。遠(yuǎn)近與會者千余人。遂以“三教圓融、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在北方創(chuàng)立了“全真道派”。大定十年卒于大梁(河南開封)。弟子扶柩歸葬終南劉蔣村故庵。大定二十五年由邱處機(jī)主持在故居建宮觀,馬鈺手書“祖庭”懸宮內(nèi)。承安(1196~1200)年間再次修建,賜名“靈虛觀”。元代改稱“重陽宮”,后再增建名“重陽萬壽宮”與北京長春觀、山西大純陽萬壽宮并稱為全真“三大祖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褒贈“重陽全真開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加封為“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