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法雷克·易卜拉欣(?-1536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蘇萊曼一世時期,影響力最大的一位的大維齊,其為當時德米舍梅階級的領袖,在蘇萊曼初期,曾為帝國的發(fā)展起到巨大作用,但后來被蘇萊曼處死。
埃及平亂
易卜拉欣最早是加尼沙里的軍官,由于出眾的軍事才能得到蘇萊曼的提拔,而成為帝國廟堂重臣。至塞利姆一世征服馬穆魯克,將埃及納入奧斯曼版圖后,埃及叛亂不斷,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蘇萊曼登基的第四年,即1524年。這場叛亂的領導者是易卜拉欣的政敵阿納維特·艾哈邁德帕夏,他怨恨蘇萊曼沒有冊封他為大維齊,而把這個位子給了易卜拉欣,于是趕赴埃及,煽動已經(jīng)投降十年的馬穆魯克貴族暴亂。
當時蘇萊曼一世派出易卜拉欣平亂,他很快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然后采取兩方面的措施杜絕埃及再發(fā)生叛亂,一是用最殘酷的手段屠殺馬穆魯克貴族,二是安撫百姓。這導致大部分埃及人即害怕蘇萊曼,又發(fā)自內(nèi)心的敬愛他。蘇萊曼趁此在埃及設立了更完善的行政系統(tǒng)。
安納托利亞平亂
1526年,安納托利亞的博左克地區(qū),一位叫巴巴·祖努的蘇菲派教士領導當?shù)氐耐翈炻税l(fā)生了叛亂,目的是為了抵制征稅,但是很快平息。不久一位叫卡倫德的軍官又發(fā)動叛亂,這次得到了當?shù)赝翈炻豕膹V泛支持,卡拉曼的總督被殺死。蘇萊曼再次派出易卜拉欣,易卜拉欣再次快速的獲得軍事上的勝利,但是這一次他沒有屠殺叛亂的土庫曼人,因為他沒有抓住卡倫德,所以他將獲勝打得的土地歸還了土庫曼王公,王公們感恩戴德,改而支持蘇萊曼,并最終助易卜拉欣擊殺卡倫德。
參與后宮斗爭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一直存在著后宮干政的問題,且在蘇萊曼時期尤為嚴重,當時后宮的領袖是蘇萊曼的母親太后哈桑。哈桑太后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易卜拉欣結成了政治同盟,排擠其他勢力進入帝國的權力核心。蘇萊曼是個獨立而能力很強的帝王,但仍不得不受這個政治同盟的影響,好在哈桑太后一向是支持他的,所以宮廷的斗爭并不激烈。不過這不代表沒有負面的作用,由于易卜拉欣和太后結盟,蘇萊曼授予了他很多特權,而這些特權又從易卜拉欣手下散播到他下面的德米舍梅階級,使得德米舍梅階級的權力擴大了很多,在帝國內(nèi)部逐漸取代原有的統(tǒng)治階級:舊突厥貴族。就易卜拉欣個人來說他更通過這些特權謀取大量的非法財富。這些都讓蘇萊曼非常不滿,但鑒于太后的影響,蘇萊曼又不得不保持沉默。
1534年,太后哈桑去世,易卜拉欣的地位開始動搖,1536年蘇萊曼以易卜拉欣勾結沙法維王朝為由處死了他,這當然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原因其實他政治斗爭的失敗。1534年,哈桑太后的去世,使得后宮的權力轉(zhuǎn)向蘇萊曼的妻子羅西拉娜,羅西拉娜此時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他自己兒子成為蘇丹的繼承人,而擋在她面前的蘇萊曼的長子穆斯塔法王子,穆斯塔法系蘇丹后古爾巴哈爾所生,古爾巴哈爾并不得寵,相應的穆斯塔法也不得蘇萊曼的喜歡,但他正直勇敢,并沒有一般王子好逸惡勞的德性,還在帝國的東線戰(zhàn)場(即針對沙法維王朝的戰(zhàn)爭)立有軍功。所以易卜拉欣當時選擇了穆斯塔法,欲讓穆斯塔法成為王位的繼承人,這意味著他和后宮領袖走向了對立面。 蘇萊曼本來就對易卜拉欣不滿,加上羅西拉娜的煽風點火,終于讓他徹底失勢,而被處死。他的死從正面意義來說,是削弱了德米舍梅階級的權力,從負面來說則是讓羅西拉娜的權力進一步擴大,事實上也埋下了帝國未來政治斗爭的主旋律,也就是后宮和德米舍梅的爭奪,而兩者無論誰獲勝,最終的結果也是對帝國的進步起到阻礙作用。 最后關于穆斯塔法王子,羅西拉娜的權力擴大,最終導致他也失敗,而被蘇萊曼處死,蘇丹的繼承人也順利的成為羅西拉娜的兒子塞利姆,也就是后來的塞利姆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