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郭婉容,臺灣地區(qū)經濟學家,1930年生,曾任教于 臺灣大學經濟系,從政后歷任“財政部長”、“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行政院政務委員”等職。
生平
郭婉容女士,1930年1月25日生于臺灣省 臺南市。中學就讀于臺南女中。
1952年畢業(yè)于臺灣大學經濟學系
1972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
1984年獲日本神戶大學博士學位
1952年畢業(yè)后曾于臺灣大學經濟系任教長達20年,后轉而從政。
從政經歷
“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73年-1977年12月1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977年12月1日-1979年8月20日)
“中央銀行”副總裁
(1979年8月20日-1988年7月20日)
“財政部”(第十七任)部長
(1988年7月20日-1990年6月1日)
“行政院政務委員”
(1988年7月20日-2000年5月20日)
“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所長
(1988年7月-1990年6月1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
(1988年-)
“財政部”稅制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0年6月1日)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委員
(-1990年6月1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員
(-1990年6月2日)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1990年6月1日-1993年2月27日)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
家庭
第一任丈夫為“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劉慶瑞,在劉慶瑞過世后,改嫁前“立法院長” 倪文亞。
女兒 劉憶如,為 親民黨第六屆“立法委員”。表哥是“臺獨教父” 彭明敏。
相關新聞
第一個腳踏大陸的臺“部長”級高官
1989年4月7日中華奧委會與大陸奧委會,同時發(fā)表臺灣將以“ 中華臺北”之名參加大陸的競賽和會議。4月12日中華民國體操隊,戰(zhàn)后第一次參加在北京舉行的亞洲青年體操競賽。同時,“財政部長”郭婉容也率團赴北京,參加 亞洲開發(fā)銀行總會,這是自1949年國民政府流亡臺灣以來,第一個腳踏中國大陸的部長級高官。
導演臺灣歷史上最嚴重股災
1989年9月24日,時任臺“財政部長”的郭婉容宣布開征資本利得稅,導致臺灣股市崩盤。9月24日股價指數為8789.78 點,連續(xù)18個交易日無量下跌,第19個交易日成交額放大至187.3億元(臺幣),但仍跌76.86點。共19個交易日中總共暴跌3174.45點, 跌幅高達37%。由于開征資本利得稅未經國民黨“中常會”討論,又造成股民巨大損失,政府不得不作出讓步,將所訂的稅率千分之三減至千分之一點五,但股市照跌無誤,最終此稅目被取消。
臺媒:劉憶如孤軍奮戰(zhàn)證所稅 或成"郭婉容第二"?
中新網2012年5月11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當局財政部門負責人劉憶如剛一上任,即紅紅火火地領銜號召各界學者專家推動稅改,她敢于觸及堪稱“地雷級”的證所稅,毫不猶疑地向前沖,被“立委”形容為強悍的“女獅王”。
劉憶如希望藉“財經角度的寬廣與深度”影響臺灣未來,由于學經歷豐富,她以專業(yè)著稱,有強烈地使命感與學者的理想性格。擔任臺當局“財務部長”吃力不討好,推動稅改困難重重,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劉憶如則看到學以致用的發(fā)揮空間,意氣風發(fā)地想要好好大干一場。
然而不久之后,反證所稅勢力不斷集結反撲,借著臺灣外利空事件沖擊、臺股走弱等情勢,力擋證所稅過關。劉憶如這才發(fā)現,雖然證所稅只影響近1%股市大戶利益,但那1%卻是最有財富、勢力,最足以影響股市動向與政商輿論的1%。
劉憶如扛著公平正義、量能課稅的稅改大旗,誰都不敢擺明反對,但大家都在看,也在擔心她,是否可能變成“郭婉容第二”(郭婉容為劉憶如的母親,曾擔任臺當局“財務部長”,因開征資本利得稅,導致當年臺灣股市崩盤,被迫下臺)。
在推動法案過程中,“行政院”高層態(tài)度不明,行政團隊公然反對,甚至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還出現“ 大暴走”逼出馬英九親自出面處理政治危機,力挺證所稅,等于出面背書力挺她。但最終推動證所稅或其他稅改,還是需要整體行政團隊與“執(zhí)政黨”“立委”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