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道光二十九年(1849) ,先生年只十六,舉于江南鄉(xiāng)試。以詩文游于顯宦大吏,侍郎曾國藩、給事中呂賢基、戶部羅淳衍、御史陳慶鏞等皆愿與之交。尤被曾國藩賞識(shí)。
戴均衡矢志通經(jīng)致用。研讀《尚書、盤浩》諸篇,深感前人故訓(xùn),頗多違失。于是廣征眾說,撰《書傳補(bǔ)商》十六卷。曾國藩讀后,倍加稱譽(yù)。
咸豐繼位,均衡寓京,奏聞當(dāng)世利病,未獲議行。未幾,太平軍起,由桂人湘,順江東匕下,破桐城,均衡妻小死于兵亂。 戴聞?dòng)嵑蟊床灰,嘔血而卒。
戴均衡為學(xué),秉承桐城義法,致力于鄉(xiāng)邦文獻(xiàn)。與邑人蘇J 厚元重汀《望溪文集》,又與鄉(xiāng)賢方存之編選《桐城文錄》。且冒清廷之大忌,搜集其族先祖戴名世遺篇,匯為《戴南山先生全集》。于所撰《南山集目錄序》 中推崇名世云:“余讀先生之文,見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變化無跡;又如飛仙御風(fēng),莫窺行止!敝^其可直追莊周、李自、司馬子長(zhǎng);又謂“足與望溪齊名”。
道光二十年(1840) ,均衡與同里文聚奎、程恩緩籌建 桐鄉(xiāng)書院,夙興夜寐,幼勞經(jīng)營(yíng),未及二載,已成黌宇。均衡親主書院教政,嚴(yán)肅教風(fēng),成績(jī)斐然。尚書羅淳衍為撰《 桐鄉(xiāng)書院記》,深予贊許。其所建朝陽樓,至今猶存。
戴均衡自著有《味經(jīng)山館詩文鈔》、《公車日記》、《雜記》等,刊行于世。戴均衡卒于道光二十三年九月十六日,享年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