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經(jīng)歷
1979-1983年新疆大學化學系本科畢業(yè),留校任教; 1985-1988年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第一批派赴日本留學生,在日本明星大學化學系留學,獲碩士學位;1988-1991年,先后任新疆大學化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 1991-1993年再次留學日本,在東邦大學理學院獲得理學博士學位; 1993-1994年作為客座研究員,在東邦大學藥學院從事科研工作; 1994-1996年在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6年作為中國醫(yī)學科學院/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引進人才在藥物研究所工作至今。 1997年晉升為研究員、 2000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2002年開始擔任所儀器分析中心主任、國家藥物及代謝產(chǎn)物分析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年擔任院校學術委員會委員、院校長助理; 2001.10-2002.3作為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yè)團和千葉大學分析中心客座研究員。
學術成就
主要學術成就:在有機質譜學的離子化、裂解機理和結構特征的研究中,提出了部分電荷分散于不同雜原子以及解釋裂解反應的吸引-排斥作用等新觀點。首次證實和提出了弱于氫鍵稱之為u2018準氫鍵u2019的存在,從理論上擴展了氫鍵的覆蓋面。運用串聯(lián)質譜技術完成了一系列天然產(chǎn)物和生物分子的分子鑒別及其裂解特征研究,并發(fā)現(xiàn)了一系列新的特征裂解反應。建立了用于藥用植物中常量及微量成分分析的高效、快速的互補性質譜分析方法,為尋找微量活性成分或代謝產(chǎn)物提供了有效分析途徑。最近,開展了有機及生物分子間弱相互作用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