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劉恩駐(1853~1923.2) 一作劉恩柱,字福航。山東莒縣人。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舉,補用知府、后補道銜。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由慈禧太后召見,派充山東機器局總辦。熟悉化學,通曉機器。在任期間“講求制造”。光緒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1903~1906年),幾次擴建廠房、增添機器。光緒三十年(1904年),經(jīng)山東巡撫周馥奏請清廷,從德國購進新式機器42部(18.2萬馬克),并開始制造七九子彈。曾受到山東巡撫吳廷斌的上書褒獎。此間積極支持濟南電燈房的創(chuàng)建(后稱電燈公司)。該電燈房占地1267平方米,安裝德國產(chǎn)發(fā)電機2臺,帶42盞電燈,主要供官府和院前、院后、西門一帶商戶照明用電,為山東第一個民族資本電力企業(yè)。宣統(tǒng)元年(1909年),濟南電燈公司遷至順河街65號(今山東省工展館、濟南供電局址),占地4000平方米,添置德國西門子公司產(chǎn)210千瓦蒸氣發(fā)電機2臺。劉恩駐在機器局任總辦長達九年之多。去職后,曾督辦河工并任電燈公司董事。
民國后劉恩駐閑居。1914年,山東舉辦第一屆物品展覽會,被聘為機器制作部評議員,因熱心提倡實業(yè),以500元最高額購得第1號入場券,名噪一時。1919年,他將濟南電燈公司作價60萬元,均分給兒子劉筱航和二女兒,由劉筱航和二女婿莊式如為主要股東,并招新股40萬元,將公司名稱改為“濟南電氣股份公司”。他任董事長,莊式如任經(jīng)理,德國人斯密特·哈姆任工程師。后購置2臺發(fā)電機組,生產(chǎn)規(guī)模不斷擴大。1923年,劉恩駐病故,其子劉筱航任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