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作
董立元幼承祖?zhèn),精心研究畫事。?jīng)曲阜衍圣公孔慶镕推舉,赴京考取內(nèi)閣供事。后調(diào)任束鹿縣縣丞、深澤縣知縣。他善花鳥,工人物,精肖像。所作半工半寫,用筆流暢,怡靜圓潤,時人把他與書法家崔班、畫虎名手楊頻并列,有“崔字楊虎董人物”之說。由于繪畫卓絕,被道光帝授為文林郎。
生平
董立元的生平經(jīng)歷,如今普遍提及到的,主要是他年少家貧時,父親本已早就去世,又趕上母親去世了,舅父還不資助,只好將母親“封丘”在家,爾后和弟弟一同到了山西賣畫為生,后得貴人相助,才回家葬母,葬母時還得到劉翰林的“點主”榮耀,這就是所謂的“賣畫葬母”故事。其實這一說法有明顯差錯,最基本的就是上文已介紹到的董立元母親去世時他已是由縣丞升授知縣,怎么會有“賣畫葬母”的傳說呢?其實董立元的墓碑已經(jīng)將其一生的經(jīng)歷歸納在內(nèi)了。
墓碑開頭說:“公諱立元,字逢春,號云槎,工丹青,又善寫照,常往來闕里間,衍圣公孔慶镕征為上賓,賞給奎文閣典籍。”碑文采用倒敘之法,沒寫其少小之事,先寫其因擅長丹青,特別是因擅長繪人物,故而得到衍圣公孔慶镕的看重,這其中就有一流傳甚廣的故事。
董立元和其弟弟曾在曲阜的東關(guān)開設(shè)了一家畫鋪,以賣畫為生,這時的董立元繪畫技藝已相對成熟,而且也有了一定名氣。這天來了一個抱小孩的婦人,讓董立元給繪像,婦人回到孔府讓眾人看了畫像,當(dāng)時的衍圣公孔慶镕認為畫得惟妙惟肖,便差人送帖子將董立元邀請到了孔府。
衍圣公提出讓董立元為其畫“全家!毕,董立元倒是應(yīng)允了,但由于孔慶镕的妹妹是儒門閨秀,按禮儀是不允許外人當(dāng)面見的,那怎么能畫“全家!卑?傳說孔慶镕就和董立元結(jié)拜了弟兄,這樣董立元就能以孔慶镕弟弟的身份見“妹妹”了。即便如此,相傳董立元也不能直視孔府的大小姐,而是隔著珠簾從側(cè)面看了一眼小姐從門前匆匆走過時的身影。但董立元卻完美地完成了孔慶镕交辦的任務(wù),不但畫出了孔慶镕妹妹的真實面貌,而且還采取畫其用手絹擦汗的細節(jié),遮擋住了小姐額邊的“胎記”。自此董立元便被孔慶镕留在了孔府,擔(dān)任了奎文閣典籍。
碑文接著說:“由是志切仕進,值衍圣公入覲,公隨北上,考取內(nèi)閣供事,咨送國史館,議敘以縣丞選用,分發(fā)直隸署理按察司經(jīng)歷,補授保定府束鹿縣縣丞,佐理循良,閭閻稱頌!边@里是講董立元在衍圣公孔慶镕的引薦下,先是考取了內(nèi)閣供事,被分配到國史館任職,后又被安排為直隸按察司經(jīng)歷,并補授保定府束鹿縣縣丞,而且業(yè)績突出,得到老百姓的稱頌。
不想在其“俸滿,調(diào)升正定府深澤縣知縣”之時,“旋以母憂卸任”。由此可知,董立元的母親是在其事業(yè)飛黃騰達之時去世的,又怎么可能會因貧無力葬母而將母親“封丘”在家,以致后來賣畫后才得以葬母呢?傳說中的“賣畫葬母”顯然不符合實際。
碑文接下來寫到:“卜先君之窀穸,祀展椎牛,垂后嗣之箕裘,謀深翼燕,排難解紛,靖訟端于梓里,氣求聲應(yīng),聯(lián)名友于木天處,為善事所由,出作良牧也!边@里主要是說董立元在家“守孝”時的事情,不但寫了他注重祭祀孝道,為鄉(xiāng)親排難解紛,而且還寫到他不斷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交流提高。而“惜乎讀禮居家,未獲起官而捐館,懿歟,芳名令德,爰為摭實以誄詞!敝链耍慕K止,董立元在家守孝,沒等到三年結(jié)束后再復(fù)職為官,就不幸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