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概要
錢镠,中國唐代吳越王。歷任左衛(wèi)大將軍、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浙江東道招討使、鎮(zhèn)海鎮(zhèn)東節(jié)度使、中書令、尚書令、天下兵馬都元帥等職,賜鐵券。建立吳越國、割據(jù)兩浙、繁榮吳越經(jīng)濟、發(fā)展錢塘。
人物簡介
錢镠(liú)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臨安人。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長興三年(公元932年)。少年時迫于生計曾為私鹽販,后投軍,唐乾符年間為石鏡將董昌的部校,后漸由偏將而升掌一州之兵。他在翦除劉漢宏、薛朗、董昌等地方叛臣的過程中,占有了兩浙之地。唐光啟三年(887),董昌為越州觀察使(今浙江紹興),自杭州移鎮(zhèn)浙東;唐以錢為杭州刺史,從此獨據(jù)一方。景福二年(893),錢镠升任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駐杭州。唐以錢镠為鎮(zhèn)海、鎮(zhèn)東兩軍節(jié)度使,治杭州。唐昭宗天復(fù)二年(902年),封其為越王。公元904年,改封吳王。及朱溫建梁,始封錢镠為吳越王。錢镠在位期間,曾征用民工,修建錢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閘,以時蓄洪,不畏旱澇,并建立水網(wǎng)圩區(qū)的維修制度,有利于這一地區(qū)的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兩浙百姓都稱其為海龍王。
人物生平
早期事跡
錢镠出生時,紅光滿室,伴有兵馬之聲。父親錢寬這是不詳之兆,欲將他棄于井中,被祖母攔阻。因此,錢镠得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義),而這口井后來也被稱為“婆留井”。
錢镠自幼學武,擅長射箭、舞槊,又稍通圖讖、緯書。錢镠七歲啟蒙,十二歲讀《春秋》、《武經(jīng)》,十九歲因家貧,為生計販運私鹽,鋌而走險,肩販負米以養(yǎng)親。二十一歲從軍枕甲提戈,為將領(lǐng)董昌的偏將。
跟隨董昌
征討起義軍
875年(乾符二年),浙西鎮(zhèn)遏使王郢擁兵作亂,石鑒鎮(zhèn)將董昌招募鄉(xiāng)勇平叛。錢镠應(yīng)募投軍,被董昌任命為偏將,隨軍平定王郢。
878年(乾符五年),錢镠平定朱直管、曹師雄、王知新等人的叛亂,因功被授予石鏡鎮(zhèn)衙內(nèi)知兵馬使、鎮(zhèn)海軍右職。
879年(乾符六年),黃巢起義軍進犯臨安。錢镠以少敵多,巧妙運用伏擊和虛張聲勢等戰(zhàn)術(shù),阻嚇了黃巢軍的進攻,得到淮南節(jié)度使高駢的稱贊。
880年(廣明元年),董昌聯(lián)合杭州各縣,組建八都兵(即臨安縣石鏡都、余杭縣清平都、于潛縣于潛都、鹽官縣鹽官都、新城縣武安都、唐山縣唐山都、富陽縣富春都、龍泉縣龍泉都),錢镠為臨安石鏡都副將。不久,高駢召董昌、錢镠前往廣陵,并對諸將稱贊錢镠道:“這個人將來一定能超越我!焙髞,董昌見高駢沒有平定起義軍的想法,便返回杭州。高駢表奏董昌為杭州刺史,錢镠為都知兵馬使、太子賓客。
屢戰(zhàn)劉漢宏
882年(中和二年),越州(今浙江紹興)觀察使劉漢宏與董昌矛盾激化,派遣其弟劉漢宥與都虞候辛約,進駐西陵(今蕭山西北),欲吞并浙西。錢镠率八都兵渡江,火焚劉漢宥營寨,又攻破諸暨黃珪、蕭山何肅的兵馬。劉漢宏親自督戰(zhàn),又被錢镠擊潰,何肅、辛約等將戰(zhàn)死,劉漢宏扮作屠夫逃走。
884年(中和四年),唐僖宗以宦官焦居璠為杭越通和使,命董昌與劉漢宏罷兵和解。二人不肯奉詔,仍繼續(xù)交戰(zhàn)。劉漢宏派朱褒、韓公玫、施堅實等率水軍屯駐望海。
886年(光啟二年),錢镠兵出平水,進屯豐山,攻破越州。劉漢宏敗走臺州(今臨海),被臺州刺史生擒獻于錢镠。錢镠將劉漢宏斬首。
割據(jù)兩浙
占據(jù)杭州
887年(光啟三年),董昌被任命為越州觀察使,錢镠為左衛(wèi)大將軍、杭州刺史。
不久,畢師鐸囚禁高駢,淮南道大亂。六合鎮(zhèn)將徐約攻取蘇州,潤州(今鎮(zhèn)江)守將周寶為其部屬薛朗等驅(qū)逐。錢镠乘機迎回周寶,派兵攻占潤州,俘殺薛朗,又派堂弟錢球擊敗徐約,被唐昭宗任命為杭州防御使。后來,楊行密占據(jù)淮南,奪取潤州,錢镠也奪下蘇州、常州。
890年(龍紀二年),朝廷在越州設(shè)置威勝軍,在杭州設(shè)置武勝軍,并任命董昌為威勝軍節(jié)度使、隴西郡王,錢镠為武勝軍都團練使。錢镠占據(jù)杭州后,任用杜棱、阮結(jié)、顧全武、沈崧、皮光業(yè)、林鼎、羅隱等人,勢力逐漸壯大。
893年(景福二年),錢镠升任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潤州刺史。894年(乾寧元年),又加封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討平董昌
895年(乾寧二年),董昌在越州自立為帝,國號大越羅平,改元順天,并任命錢镠為兩浙都指揮使。錢镠寫信勸董昌道:“與其關(guān)起門來當皇帝,不如當一個節(jié)度使,能得終身富貴!”董昌不聽。錢镠率三千兵馬到越州,親自面見董昌,再次勸說。董昌執(zhí)意稱帝,同年,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并封錢镠為浙江東道招討使、彭城郡王,令其討伐董昌。董昌只得向淮南楊行密求救。
896年(乾寧三年),楊行密派安仁義救援董昌。錢镠派顧全武進攻越州,斬殺崔溫,擊敗徐珣、湯臼、袁邠等。不久,顧全武攻破越州,生擒董昌。董昌在押赴杭州途中,投江自殺。同年,唐昭宗改威勝軍為鎮(zhèn)東軍,并任命錢镠為鎮(zhèn)海、鎮(zhèn)東節(jié)度使、加檢校太尉、中書令,賜鐵券。
900年(光化三年),錢镠將鎮(zhèn)海軍移鎮(zhèn)杭州。不久,唐昭宗加錢镠為檢校太師,將他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并將他的家鄉(xiāng)改為衣錦城。
徐許之亂
902年(天復(fù)二年),錢镠被封為越王。不久,武勇都左右指揮使徐綰、許再思趁錢镠出巡之時,起兵叛亂,攻打杭州內(nèi)城。錢镠歸來后,偷偷潛入城中,派馬綽、王榮、杜建徽等人分別防守各城門。顧全武道:“現(xiàn)在我們應(yīng)該防備淮南,徐綰肯定會向淮南求救。我們?nèi)粝驐钚忻芮笾隙〞獾!卞X镠遂命顧全武前往廣陵,又命兒子錢元璙隨行。
徐綰果然向楊行密部將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qū))田頵求救。顧全武到廣陵后,楊行密將女兒嫁給錢元璙,并命田頵回軍。田頵將錢镠的兒子錢元瓘留為質(zhì)子,返回宣州。
建國吳越
904年(天祐元年),錢镠請求朝廷冊封其為吳越王,朝廷沒有同意。后來,在朱溫的斡旋下,錢镠被改封為吳王。
907年(開平元年),朱溫廢唐稱帝,建立后梁,并封錢镠為吳越王兼淮南節(jié)度使。吳越官員都勸錢镠不要接受梁朝冊封,羅隱更認為應(yīng)興兵討伐朱溫。錢镠卻認為再事兵戈,老百姓遭殃,于是接受梁朝冊封。
908年(開平二年),朱溫又加封錢镠為守中書令。909年(開平三年),錢镠又加守太保。
911年(乾化元年),錢镠又加守尚書令,兼淮南、宣潤等道四面行營都統(tǒng)。912年(乾化二年),郢王朱友珪弒父篡位,尊錢镠為尚父。
915年(貞明元年),均王朱友貞發(fā)動政變,奪取帝位。916年(貞明二年),錢镠派安撫判官皮光業(yè)入貢中原,被加封為諸道兵馬元帥。917年(貞明三年),朱友貞又加封錢镠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并準其設(shè)立元帥府。918年(貞明四年),淮南楊隆演奪取虔州,吳越入貢之路斷絕,錢镠只得改由海路入貢。
此時,西川(前蜀)、淮南(南吳)、嶺南(南漢)、福建(閩)等地統(tǒng)治者先后稱帝,都勸錢镠據(jù)吳越稱帝。錢镠笑道:“這些人自己坐在爐炭中,還想把我也拉到上面!卞X镠雖然拒絕了他們的勸說,但各國君主仍然都像對父兄一樣對待他。
923年(龍德三年),錢镠被冊封為吳越國王,設(shè)立百官,一切禮制皆按照皇帝的規(guī)格。不久,晉王李存勖滅亡后梁,建立后唐,改元同光。錢镠又遣使進貢,并求取玉冊,李存勖賜予錢镠玉冊、金印。
晚年生活
926年(天成元年),李嗣源即位,中原局勢混亂,朝廷詔命難以到達吳越,錢镠改元寶正。
929年(天成四年),后唐供奉官烏昭遇、韓玫出使吳越。韓玫回國后誣稱道:“烏昭遇見到錢镠后,稱其為殿下,并私下向錢镠透露國事。”樞密使安重誨與錢镠有舊怨,于是上奏朝廷,將烏昭遇斬首,并削除錢镠官爵,命其致仕。錢镠命兒子錢元瓘等人上表訴冤。
931年(長興二年),李嗣源斬了安重誨,重新任命錢镠為天下兵馬都元帥、尚父、吳越國王。
932年(長興三年),錢镠病重,召集臣下托付后事并道:“我的兒子們都很愚蠢懦弱,只怕難以擔當大任。我死后,請你們從中擇賢而立!背枷露纪婆e錢元瓘,錢镠于是立錢元瓘為繼承人。不久,錢镠去世,終年八十一歲。朝廷得知后,廢朝七日,賜謚號武肅,并命工部侍郎楊凝式為其作神道碑文。934年(應(yīng)順元年),錢镠被葬于安國縣衣錦鄉(xiāng)茅山之原。
為政舉措
錢鏐在內(nèi)政建設(shè)上的主要成就體現(xiàn)在修筑海塘和疏浚內(nèi)湖上。
公元910年,錢镠動員大批勞力,修筑錢塘江沿岸捍海石塘。用木樁把裝滿石塊的巨大石籠固定在江邊,形成堅固的海堤,保護了江邊農(nóng)田不再受潮水侵蝕。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邊農(nóng)田得獲灌溉之利。
此外,錢镠設(shè)撩湖軍,開浚錢塘湖,得其游覽、灌溉兩利,又引湖水為涌金池,與運河相通。錢镠還在太湖地區(qū)設(shè)“撩水軍”四部、七八千人,專門負責浚湖、筑堤、疏濬河浦,使得蘇州、嘉興、長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
個人作品
詩作
《巡衣錦軍制還鄉(xiāng)歌》
《沒了期歌》
《青史樓引賓從同登》
《石鏡山》
《筑塘》
《九日同群僚登高》
《功臣堂》
《西園產(chǎn)芝》
《造寺保民》
《秋景》
《上元夜次序平江南》
《羅漢寺偶題》
《和高僧惠韻》
《百花亭題梅二首》
《和太師蘊讓韻》
《題羅隱壁》
《隱岳洞》
文章
《賜童頵拜西扇都巖將誥》
《謝鐵券表》
《鍾廷翰攝安吉主簿牒》
《授張?zhí)N江陰令牒》
《劉仁規(guī)等改補節(jié)度散子將牒》
《大宗譜序》
《錢氏九州廟碑記》
《羅城記》
《天柱觀記》
《鎮(zhèn)東軍墻隍神廟記》
《開舜井得重華石記》
《新建風山靈德王廟記》
《真圣觀碑》
《投龍文》《建廣潤龍王廟碑》
書法
錢镠晚年習書法,擅長隸書,傳世書跡有《題錢明觀橋記》、《慈云嶺題名》、《墨帖》等。
家族成員
父母
父親:錢寬,贈禮部尚書、守太師、中書令,追封英顯王。
母親:水丘氏,封秦國太夫人,追封趙國太玄太夫人。
兄弟
二弟:錢锜
三弟:錢鏢,曾任湖州刺史,后叛投南吳,官至右龍武軍統(tǒng)軍。
四弟:錢鐸,官至睦州刺史、安南軍節(jié)度使。
五弟:錢鏵,由錢镠撫養(yǎng)長大,官至順化軍節(jié)度使,封楚國公,死后謚號忠簡。
妻妾
吳氏,浙西觀察判官吳仲忻之女,與錢镠生有十三個兒子。歷封燕國夫人、晉國夫人、吳越國正德夫人,死后謚號莊穆。
陳氏,生子錢元瓘,追贈晉國太夫人,謚號昭懿。
胡氏,生子錢元璣,封慶安夫人。
童氏,生子錢傳(王瞿),封濟南夫人。
李氏,生子錢元懿。
鄭氏,因父親犯死罪而被休。
子女
兒子
《十國春秋》記載,錢镠共有三十八子,但見諸史冊的只有三十五人。
錢元璉
錢元璣,官至寧國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傅,封宛陵侯,晉封寧國公。
錢傳瑛,曾在武勇都之亂中立下戰(zhàn)功,封兩浙副大使。贈太尉,追封云國公。
錢元懿,官至清海、武勝等軍節(jié)度使,太師、中書令,封金華郡王,謚號宣惠。
錢元璲,封永嘉侯。
錢元璙,娶楊行密之女,屢立戰(zhàn)功,官至中吳、建武等軍節(jié)度使,檢校太師、中書令。追封廣陵郡王,謚號宣義。
錢元瓘,吳越世宗,謚號文穆。
錢傳(王瞿),官至金吾衛(wèi)大將軍、檢校司空、明州刺史,封余姚侯。
錢傳球,封大彭縣侯。
錢傳(王季),封金華侯。
錢元(王亢)
錢元琢
錢元璞
錢傳璛,娶馬殷之女,官至湖州刺史、太傅,封新安侯。
錢傳璟,官至檢校尚書右仆射、守司農(nóng)卿,封霅國公。
錢元珰
錢元珣
錢元玧
錢元琛
錢元瑾
錢元(王術(shù)),官至靜江軍節(jié)度使、中書令,封扶南侯,后因罪被錢元瓘處決。
錢元珦,官至順化軍節(jié)度使,同平章事,封淮陰侯,后因罪被錢元瓘處決。
錢元琳,官至右千牛衛(wèi)大將軍。
錢元祐,官至靜海軍節(jié)度使。
錢元裕
錢元弼,官至秀州刺史。
錢元璝,官至福州彰武軍節(jié)度使,追封寧明王。
錢元璠
錢元勖
錢元禧
錢傳蒨,官至蘇州刺史。
錢元邧,官至溫州刺史。
錢元珪
錢傳珎,后梁駙馬都尉。
錢傳琰,封錢塘侯。
女兒
錢镠見諸史冊的女兒只有一人:
錢氏,嫁成及之子成仁琇。
軼事典故
相遇貴人
錢镠年輕時,常與臨安縣錄事鐘起的幾個兒子一起喝酒賭博,鐘起為此很不高興。后來豫章有相士發(fā)現(xiàn)錢塘地界有王氣,于是便到臨安暗中查訪。鐘起與這個相士認識,便宴請縣中賢豪之士,請相士觀察,可惜都不是。后來相士路過鐘起家,恰好錢镠前來,相士看到后道:“此真貴人也!”又對鐘起道:“你以后的富貴,就靠此人了!睆拇,鐘起不但允許兒子與錢镠交往,還時常接濟他。
屯八百里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攻掠浙東,打算攻打臨安。錢镠分析形勢后,率領(lǐng)二十余人伏擊起義軍的先頭部隊,然后撤退到八百里(地名)。錢镠告訴路邊的老嫗:“等會有人來,你就告訴他臨安兵屯八百里!弊繁絹砗螅蠇瀸㈠X镠的話告訴他們。黃巢不知道八百里是地名,還以為臨安兵馬扎下了八百里的營地,說道:“剛才就十幾人都打不過,何況現(xiàn)在有八百里的兵馬!庇谑,退兵而去。
衣錦還鄉(xiāng)
錢镠被封為吳越王后,衣錦還鄉(xiāng),祭掃墳?zāi),大宴家鄉(xiāng)父老。席間,錢镠拿起酒杯,效學劉邦《大風歌》,作《還鄉(xiāng)歌》:“三節(jié)還鄉(xiāng)兮掛錦衣,吳越一王駟馬歸。臨安道上列旌旗,碧天明明兮愛曰輝。父老遠近來相隨,家人鄉(xiāng)眷兮會時稀。斗牛光起兮天無欺!”可惜,鄉(xiāng)民卻不懂歌中之意。錢镠于是再用土語高唱:“你輩見儂底歡喜?別是一般滋味子。永在我儂心子里!”歌罷,滿座叫好。
警枕粉盤
錢镠長期生活在混亂動蕩的環(huán)境里,養(yǎng)成了一種保持警惕的習慣。他夜里睡覺,為了不讓自己睡得太熟,用一段滾圓的木頭做枕頭,叫做“警枕”,倦了就斜靠著它休息;如果睡熟了,頭從枕上滑下,人也驚醒過來了。為了防范侍衛(wèi)夜間貪睡失職,錢镠還常向城墻之外發(fā)射彈丸,以期他們提高警惕。此外,錢镠還在臥室里放了一個盛著粉的盤子,夜里想起什么事,就立刻起來在粉盤上記下來,免得白天忘記。
錢王弭謗
錢镠被封為吳越國王后,大興土木,晝夜不停,士兵都有怨言。有人在晚上在大門上寫道:“沒了期,侵早起,抵暮歸!卞X镠看到后,不怒且喜,命小吏在旁邊又加了一句:“沒了期,春衣才罷又冬衣!痹寡灶D時消失。
錢王射潮
錢镠治理杭州時,修筑海塘。因為涌潮洶涌,錢塘江海堤修筑不成,部下都認為是潮神作怪。錢镠于是在八月十八在錢塘江前布置一萬名弓箭手,并聲稱“假如潮水再來,那就不要怪我手下無情!”可是潮神并沒有
知我罪我理睬告誡。一會兒,但見遠遠一條白線,飛速滾來,錢镠命萬箭齊發(fā),直射潮頭。那潮頭只好彎彎曲曲地逃走,最后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直到今天,江水還彎彎曲曲地向前流去,象個“之”字,因此人家又叫這個地方為“之江”。
錢镠晚年與僚屬們談起杭州城的變化,眾人盛贊杭城邑屋繁會,江山雕麗,湖海形勝,為天下稀有,全都是大王數(shù)十年精心治理之力也。錢镠卻很清醒,他說:“千百年后,知我者以此城,罪我者亦以此城。茍得之于人而損之己者,吾無愧歟!”
陌上花開
相傳錢镠甚愛自己的王妃,王妃每年寒食節(jié)必歸臨安,錢镠甚為想念。一年春天王妃未歸,至春色將老,陌上花已發(fā)。錢镠寫信說:“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币馑际翘镩g阡陌上的花開了,你也可以慢慢的賞景歸來了。
后來蘇軾根據(jù)這個故事做了三首題為《陌上花》的絕句。
游浮石寺
據(jù)同治十一年刊區(qū)作霖纂《余干縣志》卷十八載,吳越寶大年初(924年),吳越王錢镠從水路來到余干,游浮石寺并留詩。浮石寺,在黃金埠鎮(zhèn),臨信江,據(jù)載為五代時建,以近浮石嘴得名,今不存。明代著名學者、吉水人羅洪先著有《夏游記》,記與友人王龍溪游歷事,其中就提到黃金埠鎮(zhèn)浮石寺。
“……八月七日午至龍窟(即今龍津),龍溪易舟,泊余干!模ㄈ眨埾脛e,余與三四友人會貴溪士友,夜宿浮石寺。十五(日)暮至瑞虹(即今瑞洪),始附商舟!
錢镠《浮石寺》詩曰:滟滟霞光映碧流,潭灣深處有龍湫。危樓百尺臨江渚,石在波心千古浮。
歷史評價
《吳越備史》對錢镠評價非常高,稱贊道:
王少時,侗儻有大度,志氣雄杰,機謀沉遠,善用長槊大弩,又能書寫,甚得體要。有知人之鑒,及通圖緯之學,每處眾中,而形神有余。純孝之道稟于天性,每春秋薦享,必嗚咽流涕。
王挺命世之才,屬艱難之運,奮臂起義,所向披靡。以寡敵眾,黃巢不犯其封;仗順伐逆,漢宏至于授首。誅逐帥之薛朗,遂申屬郡之禮;平作偽之董昌,不違本朝之命。加以御淮戎以耀威,奉梁室而示略,回江山之深險,致都邑之宏麗,七德克備,五福是臻。故八輔地圖,
三授天冊,總四海之戎柄,為一人之父師,威名赫然,霸業(yè)隆矣。然后內(nèi)敦恭儉,外正刑賞,安民和眾,保定功勛。文臺崛起于江東,玄德雄據(jù)于巴右,比之全德,固不足同年而語哉!
《舊五代史》認為錢镠不是節(jié)儉之人,但還是承認錢镠的功績:
镠在杭州垂四十年,窮奢極貴。錢塘江舊日海潮逼州城,镠大庀工徒,鑿石填江,又平江中羅剎石,悉起臺榭,廣郡郭周三十里,邑屋之繁會,江山之雕麗,實江南之勝概也,镠學書,好吟詠。……镠雖季年荒恣,然自唐朝,于梁室,莊宗中興已來,每來揚帆越海,貢奉無闕,故中朝亦以此善之。
自唐末亂離,海內(nèi)分割,荊、湖、江、浙,各據(jù)一方,翼子詒孫,多歷年所。夫如是者何也?蓋值諸夏多艱,王風不競故也。洎皇宋之撫運也,因朗、陵之肇亂,命王師以遄征,一矢不亡,二方俱服。遂使瑤琨筱□,咸遵作貢之文;江、漢、雎、章,盡鼓朝宗之浪。夫如是者何也?蓋屬大統(tǒng)有歸,人寰允洽故也。惟錢氏之守杭、越,逾八十年,蓋事大勤王之節(jié),與荊楚、湖湘不侔矣。
《新五代史》認為錢镠嚴刑酷法,對百姓非?量,對其評價很片面:
錢氏兼有兩浙幾百年,其人比諸國號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镠世常重斂其民以事奢僣,下至雞魚卵鷇,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責其負,則諸案史各持其簿列于廷;凡一簿所負,唱其多少,量為笞數(shù),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猶積數(shù)十,多者至笞百余,人尤不勝其苦。又多掠得嶺海商賈寶貨。當五代時,常貢奉中國不絕。
蓋其興也,非有功德漸積之勤,而黥髡盜販,倔起于王侯,而人亦樂為之傳歟?考錢氏之始終,非有德澤施其一方,百年之際,虐用其人甚矣,其動于氣象者,豈非其孽歟?是時四海分裂,不勝其暴,又豈皆然歟?是皆無所得而推歟?術(shù)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歟?
后世一般對錢氏評價較高,認為他促進了地方經(jīng)濟發(fā)展,保障了民眾安居樂業(yè)的局面。
〔宋〕趙挘菏蔽寮吐液穩(wěn)紓渴凡嵯泄垡嘀迕。蕢q厝捶昵詼齲竇湮奘驢椿ㄦ遙?/p>
〔明〕朱國楨:錢立國,置營田數(shù)千人于松江,辟土而耕,…民老死無他纏累,且完國歸朝,不殺一人,則其功德大矣!
〔北宋〕蘇軾:評價錢镠“曄如神人”、“與五代相終始,天下大亂,豪杰蜂起。方是時,以數(shù)州之地,盜名字者不可勝數(shù)。既覆其族,延及于無辜之民,罔有孓遺。而吳越地方千里,帶甲百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終不失臣節(jié),貢獻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游,歌鼓之聲相聞,至于今不廢。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蘇軾:《表忠觀記》)
〔南宋〕文天祥:“武足以安民定亂,文足以佐理經(jīng)邦,實有大臣賢者之風。閱其謝表、八訓、遺囑及致董昌之札,并覆邗江楊氏之信:義正詞嚴,凜不可犯。一片忠君愛民之誠,流露
于翰墨間。奄有十三州、一軍,可謂兵強國富矣!而猶貢獻相望于道,四十余年如一日,克守臣節(jié)……洵堪
為百世之模范。錢王之功德可為大矣!” (文天祥:《武肅王傳》)
〔宋〕米芾:“一方慈父”
〔北宋〕岳飛:“圣賢豪杰”
〔清〕乾隆:“三世五王爵,同堂秩有倫,對朝旅故里,白水識其人,子孫儀刑永,春秋俎豆新,蘇碑余腕力,亦敵弩千鈞”、“錢王 有興王定霸之才,追溯生平,開門節(jié)度,獨能繕牧圉,修塘場,大利說農(nóng)桑,綜十四州齊萌,至今受賜; 抱保境安民之志,流傳佳話,衣錦故鄉(xiāng),允宜崇廟堂,明饗祀,威靈彌海宇,誦千余年往史,私淑在茲。”
史籍記載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襲列傳二》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吳越世家第七》
《十國春秋·卷七十七·吳越一·武肅王世家上》[100]
《十國春秋·卷七十八·吳越二·武肅王世家下》[101]
《吳越備史·卷一·武肅王上》[102]
《吳越備史·卷二·武肅王下》
藝術(shù)形象
文學形象
在明朝馮夢龍所著的《喻世明言》中,其中一篇專講錢镠的故事,名為《臨安里錢婆留發(fā)跡》。
影視形象
2006年出品的電視劇《吳越錢王》中,由王亞楠飾演錢镠。
墓葬紀念
人物墓葬
錢王陵是吳越國王錢镠的墓地,位于浙江臨安市錦城鎮(zhèn)太廟山南麓。
錢王陵是浙江省唯一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墓,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臨安市“紅色之旅”景點。
錢王祠
錢王祠位于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東岸柳浪聞鶯公園內(nèi),始建于北宋熙寧十年(1077年),供奉錢氏三世五代國王,原稱表忠觀,清代以后則通稱為錢王祠。1957年被列為杭州市文物保
護單位,文革中被毀。2003年重建,占地11300平方米,建筑面積4600平方米。2003年重新被列為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表忠觀記?
(元豐元年(1078年)八月甲寅)
蘇軾
熙寧十年(1077年)十月戊子,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杭州府軍州事臣趙捬裕汗飾庠焦跚戲孛,及其父、祖、妃、夫人、租欐y,哉r琳叨辛,哉屬芭撨有一,綍炦废不治。父老过之,有流涕者。谨按:?b>武肅王镠,故以鄉(xiāng)兵破走黃巢,名聞江淮,復(fù)以八都兵討劉漢宏,并越州以奉董昌,而自文穆王元瓘。至其孫忠獻王弘佐,遂破李景兵取福州,而弘佐之弟忠懿王弘俶,又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師。其后,卒以國入覲,三世四王與五代相終始。天下大亂,豪杰蜂起。方是時,以數(shù)州之地盜名字者,不可勝數(shù)。既覆其族延及于無辜之民,罔有子遺。而吳越地方千里,帶甲十萬,鑄山煮海,象犀珠玉之民,甲于天下,然終不失臣節(jié),貢獻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游,歌舞之聲相聞,至于今不廢。其有德于斯民甚厚。皇宋受命,四方僭亂,以次削平。西蜀、江南負其險遠。兵至城下,力屈勢窮,然后束手。而河東劉氏、百戰(zhàn)死守,以抗王師,積骸為城,釃血為池,竭天下之力僅乃克之。獨吳越不待告命,封府庫、籍郡縣,請吏于朝,視去其國如去傳舍,其有功于朝廷甚大。昔竇融以河西歸漢光武,詔右扶風修理其祖父墳塋,祠以太牢。今錢氏功德,殆過于融而未及百年,墳廟不治,行道傷嗟,甚非所以勸獎忠臣,慰答民心之義也。臣愿以龍山廢佛祠曰“妙音院”者為觀,使錢氏之孫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凡墳廟之在錢塘者,以付自然。其在臨安者以付其縣之凈土寺僧曰“道微”。歲各度其徒一人,使世掌之,籍其地之所人,以時修其祠宇,封植其草木。有不治者,縣令丞察之,甚者易其人。庶幾永終不墜,以稱朝廷待錢氏之意。臣捗了酪暈擰V圃弧翱傘。其“免狋院淠赐各曰“表忠观”。铭?nbsp;
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篤生異人,絕類離群。奮梃大呼,從者如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強弩射潮,江海為東。殺宏誅昌,奄有吳越。金卷玉冊,虎符龍節(jié)。大城其居,包絡(luò)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島蠻。歲時歸休,以燕父老。曄如神人,玉帶球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貝南金。五朝昏亂,罔堪托國。三王相承,以待有德。既獲所歸,勿謀勿咨。先王之志,我維行之。天祚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帝謂守臣,治其祠墳。毋俾樵牧,愧其后昆。龍山之陽,巋焉新宮。匪私于錢,惟以勸忠。非忠無君,非孝無親。凡百有位,視此刻文。
蘇東坡撰書《表忠觀碑記》,是因為北宋時,杭州知州趙捰懈杏諼庠酵?b>錢镠有功于后世,報請朝廷批準以玉皇山一佛寺廢址改建表忠觀,供奉錢氏三世五代國王,即武肅王錢镠、文穆王錢元瓘、忠獻王錢弘佐,忠遜王錢弘倧、忠懿王錢弘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