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鄭阿春的父親是安豐太守鄭愷,字祖元,很早去世。鄭阿春少孤,沒有兄弟,只有三個妹妹。晉懷帝永嘉年間,鄭阿春和渤海人田某結(jié)婚,生一子。田某死后,鄭阿春守寡,帶著兒子投奔了在濮陽的舅舅。
永嘉六年(312年),三十五歲的瑯邪王妃虞孟母病逝。當時中原淪陷于五胡,西晉名存實亡,瑯邪王司馬睿擔任鎮(zhèn)東大將軍,割據(jù)江東。虞孟母是司馬睿的元配,夫妻關系和睦。虞妃無子,收養(yǎng)宮人荀氏的兒子司馬紹、司馬裒。荀氏是燕代的鮮卑人,出身低微卻有寵,為虞妃所忌。荀氏心懷怨望,得罪了司馬睿,后來被疏遠,譴出王府,改嫁馬某。
建興三年(315年),晉愍帝任命司馬睿為丞相、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馬睿決定再納夫人,一開始選了濮陽吳氏,即鄭阿春的舅舅的女兒。下聘前,鄭阿春陪同吳氏游園,被人看到,告訴司馬睿說:“鄭氏雖然是寡婦,但遠比吳氏賢明。”司馬睿發(fā)現(xiàn)鄭阿春確實有德有色,于是在建武元年(317年),納鄭阿春為瑯邪王夫人。鄭阿春甚有寵,同年生下一子司馬煥,因為她的緣故,司馬睿很鐘愛這個兒子。
鄭阿春雖然貴幸,卻常有愁容,司馬睿問她原因。鄭阿春說:“我有三個妹妹,中妹嫁給長沙人王褒,另外二妹尚未婚配。怕是因為我這個長姐為人妾,影響到妹妹們嫁個好人家!彼抉R睿召來御史中丞劉隗說:“鄭夫人的兩個妹妹未婚,你去給她們安排出身舊族的佳偶!眲②笞屪约旱闹蹲觿蛉⑧嵢茫燕嵭∶眉藿o漢中李氏,劉李都是舊族。司馬睿為了取悅鄭阿春,還任命她的妹夫王褒為尚書郎。
太興元年(318年),晉愍帝被殺,西晉滅亡。司馬睿在建康稱帝,即晉元帝。追封虞孟母為元敬皇后,不再另立皇后,冊封鄭阿春為夫人,詔令太子司馬紹、東海王司馬沖、武陵王司馬晞母事之。同年十二月,鄭阿春的兒子司馬煥病重,元帝為之撤膳,封司馬煥為瑯邪王,兩天后司馬煥夭折。元帝十分悲痛,用成人之禮下葬,起陵園,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樞皣页J虒O霄勸諫,元帝不聽。
太興三年(320年),鄭阿春又生一子司馬昱,永昌元年(322年)封為瑯邪王。這時東晉已經(jīng)陷入內(nèi)亂,大將軍王敦以誅劉隗為名起兵。當初元帝在江東創(chuàng)業(yè),仰仗以王導、王敦為首的瑯邪王氏支持,后來元帝為了削弱王氏的勢力,重用劉隗、刁協(xié)、戴淵等人,激怒了手握重兵的王敦。叛軍打敗王師,劫掠京畿,百官逃散,王敦自命為丞相,總攬朝政。年底,元帝在內(nèi)宮郁郁而終,葬建平陵。
太子司馬紹即位,為晉明帝,尊生母荀氏為建安君。由于司馬昱出繼瑯邪王系,為元帝之父瑯邪恭王的嗣孫,所以鄭阿春不能稱太妃,而稱建平園(晉元帝的陵園,《晉書》國為園之訛[1])夫人。晉成帝咸和元年(326年)鄭阿春去世,年僅七歲的司馬昱很悲痛,堅持為母服重孝。此舉違背了宗法,他的國相諸葛頤遭到彈劾。司馬昱上書辯解,舉出瑯邪孝王司馬裒為元敬皇后服重的前例。庾太后和成帝心生憐憫,咸和二年(327年)年改封司馬昱為會稽王,追封鄭阿春為會稽太妃。
后來司馬昱以宗親身份輔政,兼領瑯邪、會稽兩國。咸安元年(371年),權臣桓溫立司馬昱為皇帝,即晉簡文帝。簡文帝在桓溫的篡位逼迫下,身陷困境,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來不及追尊生母。他臨終封少子司馬道子為瑯邪王,領會稽國,奉太妃祀。
簡文帝的太子司馬曜即位,為晉孝武帝。太元十九年(394年),孝武帝追封祖母為簡文太后,謚宣。立廟于太廟路西,抬高墓葬的規(guī)格為嘉平陵。當時群臣為了討好孝武帝,提議鄭太后應該配饗元帝。孝武帝聽從了太子前率徐邈的意見,沒有這樣做。
鄭阿春還有一女尋陽公主,在晉成帝咸康二年(336年)嫁給驃騎將軍荀羨為妻。
東晉為了避諱鄭阿春的名字,改《春秋》為《陽秋》,成語“皮里春秋”變成“皮里陽秋”。
史料記載
簡文宣鄭太后,諱阿春,河南滎陽人也。世為冠族。祖合,臨濟令。父愷,字祖元,安豐太守。后少孤,無兄弟,唯姊妹四人,后最長。先適渤海田氏,生一男而寡,依于舅濮陽吳氏。元帝為丞相,敬后先崩,將納吳氏女為夫人。后及吳氏女并游后園,或見之,言于帝曰:“鄭氏女雖嫠,賢于吳氏遠矣。”建武元年,納為瑯邪王夫人。甚有寵。后雖貴幸,而恒有憂色。帝問其故,對曰:“妾有妹,中者已適長沙王褒,余二妹未有所適,恐姊為人妾,無復求者!钡垡驈娜葜^劉隗曰:“鄭氏二妹,卿可為求佳對,使不失舊。”隗舉其從子傭娶第三者,以小者適漢中李氏,皆得舊門。帝召王褒為尚書郎,以悅后意。后生瑯邪悼王、簡文帝、尋陽公主。帝稱尊號,后雖為夫人,詔太子及東海、武陵王皆母事之。
帝崩,后稱建平國夫人。
咸和元年薨,簡文帝時為瑯邪王,制服重。有司以王出繼,宜降所生,國臣不能匡正,奏免國相諸葛頤。王上疏曰:“亡母生臨臣國,沒留國第,臣雖出后,亦無所厭,則私情得敘。昔敬后崩,孝王已出繼,亦還服重。此則明比,臣所憲章也!泵髂禄屎蟛粖Z其志,乃徙瑯邪王為會稽王,追號后曰會稽太妃。及簡文帝即位,未及追尊。臨崩,封皇子道子為瑯邪王,領會稽國,奉太妃祀。
太元十九年,孝武帝下詔曰:“會稽太妃文母之德,徽音有融,誕載圣明,光延于晉。先帝追尊圣善,朝議不一,道以疑屈。朕述遵先志,常惕于心。今仰奉遺旨,依《陽秋》二漢孝懷皇帝故事,上太妃尊號曰簡文太后!庇谑橇R于太廟路西,陵曰嘉平。時群臣希旨,多謂鄭太后應配食于元帝者。帝以問太子前率徐邈,邈曰:“臣案《陽秋》之義,母以子貴。魯隱尊桓母,別考仲子之宮而不配食于惠廟。又平素之時,不伉儷于先帝,至于子孫,豈可為祖考立配?其崇尊盡禮,由于臣子,故得稱太后,陵廟備典。若乃祔葬配食,則義所不可!睆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