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8月
孫中山、黃興等在日本東京組織中國同盟會。他是早期會員之一。1906年至1908年間,孫中山、黃興等;貒I導革命斗爭,難以顧及設在東京的同盟會總部事務,因而內(nèi)部有些渙散。他與歐陽振聲、劉彥等湘籍同盟會員堅持進行工作,經(jīng)常參加吳玉章等召集的無定期各省聯(lián)席會議,設法團結會員,開展活動。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fā)后,他從日本回國,任新成立的湖北軍政府外交顧問。南北議和時,他作為南方代表之一,赴上海參加談判。1912年1月1日,由孫中山任大總統(tǒng)的南京臨時政府宣告成立,他當選為臨時參議院議員。不久,與宋教仁、蔡鍔等組織統(tǒng)一共和黨,任常務干事。1912年8月,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選舉孫中山為理事長,黃興、宋教仁等為理事,實際上黨務由宋教仁代理,本部設在北京。他當選為國民黨本部文事主任。1912年冬,全國進行第一屆國會選舉,他當選為眾議院議員,贊同宋教仁的資產(chǎn)階級“議會政治”、“政黨政治”主張,利用議員身份極力推動資產(chǎn)階級民主憲政的實現(xiàn)。1913年4月,黃興等領銜在北京創(chuàng)辦民國大學。他任校長。
1913年
袁世凱派人刺殺了宋教仁,鎮(zhèn)壓了孫中山領導的“二次革命”,登上了大總統(tǒng)的寶座,即解散國民黨,取消國會。他被迫流亡日本,從此致力反袁護國斗爭。1914年2月,他與黃興等組織明明編譯社、浩然廬和政法學校,培養(yǎng)軍事人才,積蓄反袁力量。同年8月,又與李根源、程潛等組織歐事研究會,繼續(xù)進行反袁活動。袁世凱公開復辟帝制后,他在上海與人創(chuàng)辦《中華新報》,揭露袁世凱的賣國獨裁罪行,聲援蔡鍔領導的護國軍反袁斗爭。在全國人民一致聲討下,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不久死去。因而共和制度的形式又恢復起來,國會得以重新召集。他即入京繼續(xù)任眾議院議員。旋即當選為眾議院委員長。1917年6月,手握重兵的張勛挾持民國大總統(tǒng)黎元洪解散國會,上演了一幕擁戴清帝復辟的丑劇。內(nèi)閣總理段祺瑞趁機討伐張勛,“再造共和”,獨攬大權,宣布“一不要約法,二不要國會”。因此孫中山領導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護法運動。因不滿段祺瑞的毀法之舉,他南下廣州,追隨孫中山參加護法斗爭,并任護法國會眾議院議員。
護法運動失敗后
他的革命意志消退,成為北洋軍閥政府的一名政客。1922年任北京政府教育總長。1923年附和北京政府,逮捕北京大學進步教授,引起風潮,釀成慘案,受到輿論的嚴厲抨擊?谷諔(zhàn)爭時期,先后任國民參政會第一、二、三屆參政員。1943年病逝,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