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巢谷,約1026—1099年,字元修,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他的故事主要見于蘇轍《巢谷傳》,F在廣東省廣州市的從化市呂田鎮(zhèn)黃逕村的頭龍山南麓,有“巢氏大宗祠”。據介紹,巢氏大宗祠有數百年歷史,具體始建時間現已無從稽考。據當地宗親說,從化幾地巢姓宗親,均奉巢谷為祖。有資料記載,巢谷終葬于廣州白云山,巢谷之子巢子寅葬于呂田黃逕巢氏大宗祠西南向約十公里處。呂田黃逕巢氏大宗祠所供巢氏始祖為巢谷,但黃逕巢氏大宗祠供奉之巢谷名元修與宋代四川眉山巢谷字元修是否是同一人,還有待考證。
蘇轍《巢谷傳》
譯文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親是中世,眉山的農民,年少時跟隨士大夫讀書,老年時在里地的學校教書。巢谷小時候跟隨父親學習,雖然家境簡樸但是博學多才。進京參加進士考試,看見武藝高強的人,很喜歡。巢谷一向力氣很大,于是放棄了原來所學的東西,準備弓箭,學習騎馬射箭。不久學成,而沒有考中進士。聽說西部的人大多驍勇善戰(zhàn),騎射擊刺的本領是四方中最好的,于是去游歷秦鳳、涇原等地。與所到之處的豪杰結交。有個叫韓存寶的,與他的關系特別好。巢谷教他兵書,兩人結下深厚的友誼。熙寧年間,存寶作為河州的將領,建立戰(zhàn)功,被稱為熙河名將,朝廷有些重視他。正趕上瀘州蠻乞弟侵擾邊境,各郡都不能抵制他們,于是命令存寶出兵攻打。存寶不懂少數民族的風俗,請巢谷到軍營中作顧問。后來存寶犯了法,就要被抓捕,自己料到一定會死,就對巢谷說:"我是涇原的一個武夫,死并沒有什么可惜的,只是我的妻子就難免挨餓受凍生活困苦,口袋里還有數百兩銀子,除了您沒有別人可以代我交給他們了!背补却饝恕>透鼡Q姓名,帶著銀兩步行去送給存寶的兒子,沒有人知道這件事。存寶死后,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帶,等到赦免才出來。
巢谷與我是同鄉(xiāng),所以小時候就認識,知道他的志向高潔,是大事小事都可以托付的人。后來我入朝當官,巢谷在里地,我們沒有機會見面。紹圣初年,我因罪謫居在筠州,后來從筠州搬到雷州,又從雷州遷到循州。 我哥哥蘇軾也從惠州搬到昌化,士大夫們都不敢和我們兄弟來往,親戚朋友也再沒有聯絡了。只有巢谷在眉山公開說要徒步尋訪我們兄弟倆。聽見的人都笑他癡狂。元符二年正月,他從梅州給我來信說:“我步行萬里來見你,自己也沒有意料到還能保全性命,現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見,就算死也沒有憾了!蔽殷@喜地說:“他不是現代的人,而是古人!”相見之后,握手相對而哭,然后說平生之事,說了一個多月也不覺厭倦。 當時巢谷已經七十三歲了,瘦而多病,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元修了。他還要去海南見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勸止他說:“你雖然一番好意,但是從這里到子瞻那里數千里,還要過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彼f:“我自認為還不會馬上死,你別攔我!绷舨蛔∷倏纯此,只有數千錢了。我雖然也很窮,還是湊了點錢給他作為路費。
船到了新會,有個南蠻奴隸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獲,巢谷跟著他到了新洲,很快就病死了。我聽說后,痛哭失聲,埋怨他不聽我的話,然而也對他不采納我的意見而實現自己的心愿感到驚異。
我住在南方,和蠻夷住在這里,大概也要死在這里了。雖然知道他的賢德,但我還能用什么方法來傳揚他的事跡呢?我聽說他有個兒子叫巢蒙,在涇原的軍中,所以只能為他立傳,改天交給巢蒙。巢谷開始叫巢榖,在循州見過之后,改名叫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