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孝哲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

    孝哲毅皇后(1854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蒙古正藍(lán)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冊為皇后。孝哲幼承父教,“淑靜端慧,崇公每自課之,讀書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亦工書,能左手作大字,《清宮詞》有詩曰:“蕙質(zhì)蘭心秀并如,花鈿回憶定情初。珣瑜顏色能傾國,負(fù)卻宮中左手書。”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余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于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tǒng)帝入嗣穆宗,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圣毅皇后。

    人物名片

    姓氏:阿魯特氏

    名字:不詳

    出生:咸豐四年七月初一日辰時(1854年7月25日)

    卒年: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寅刻(1875年3月27日 )

    屬相:虎

    孝哲毅皇后

    籍貫:蒙古正藍(lán)旗

    子女:無

    入宮: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五日

    冊立皇后: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日(1872年10月15日)

    最得意:冊為皇后

    最失意:同治去世

    最不幸:自殺身亡

    最痛心:太后不為同治立嗣

    最擅長:敢于抗?fàn)?/p>

    最遺憾:未生子女

    享年:22歲

    入葬:光緒五年(1879)三月二十六日

    陵寢:惠陵

    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圣毅皇后

    祖父:賽尚阿

    外祖父:鄭親王端華

    姑姑:恭肅皇貴妃

    父親:崇綺

    丈夫:同治帝載淳

    父親:三等承恩公崇綺

    夫之父親:清文宗咸豐帝

    夫之嫡母:慈安太后鈕祜祿氏

    夫之生母: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

    人物生平

    有人統(tǒng)計,從順治三年(1646)到光緒三十年(1904)的258年中,朝廷共舉行過科舉殿試112科,取中狀元114名(有的書說113科,狀元113名)。在這114名狀元中,只有一名狀元的女兒有幸坐著鳳輿,堂堂正正地進(jìn)入大清門,穿過天安門、端門、午門,抬進(jìn)了坤寧宮,與大清入關(guān)后第八帝同治帝喜結(jié)良緣,成了母儀天下的中宮皇后。這位狀元就是大清“立國二百數(shù)十年,滿、蒙人試漢文”惟一獲得狀元桂冠的蒙古狀元崇綺。這位狀元的女兒就是后來被謚為“孝哲毅皇后”的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蒙古正藍(lán)旗人,修撰、翰林院侍講、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戶部尚書崇綺之女,副都統(tǒng)、前任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賽尚阿之孫女,咸豐帝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之外孫女。

    阿魯特氏生于咸豐四年(1854)七月初一日辰時,比同治帝大2歲。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1872年3月11日)冊立為皇后,九月十四(10月15日)子時迎娶,年19歲,比載淳大兩歲。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德宗即位,奉兩宮皇太后命,封為嘉順皇后。

    孝哲毅皇后有一姑姑,即恭肅皇貴妃,同為同治帝嬪妃。據(jù)傳說,在選立皇后時,慈禧太后意在鳳秀之女,且看不中崇綺之女,慈安太后意在崇綺之女。同治皇帝因為也看中阿魯特氏,所以遵從了慈安的意向,選中了阿魯特氏。因此,從立后的那一天起,慈禧就不喜歡阿魯特氏。后來又見載淳與皇后感情甚密,相敬如賓,而被封為慧妃的鳳秀之女常被冷落,慈禧更加憤怒,經(jīng)常干預(yù)帝后的私生活,所以野史中才有阿魯特氏被慈禧迫害致死的說法。不過這些說法也不無道理,這個可憐的女孩子,恐怕到死時才明白后宮有多么險惡。

    載淳駕崩后,因入繼大統(tǒng)的光緒帝為同治平輩,故阿魯特氏只能稱皇后而非皇太后,徽號嘉順皇后。光緒元年乙亥二月二十(1875年3月27日)寅刻崩,時距穆宗崩才七十余日,五月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暫安梓宮于隆福寺。五年三月二十六(1879年4月17日),與同治帝合葬惠陵,升祔太廟。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宣統(tǒng)帝入嗣穆宗,于宣統(tǒng)元年(1909)四月加上尊謚恭端,全謚: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恭端憲天彰圣毅皇后。

    個人生活

    同治帝死于天花后,皇后阿魯特氏當(dāng)時已懷孕,慈禧太后為保住皇太后地位(要是阿魯特氏誕下兒子,她就會成為皇太后,而升等成為太皇太后的慈禧,將會被逼退到幕后,因此政權(quán)將會落在阿魯特氏手中),便逼迫她仰藥自盡。另有野史稱:有天慈禧太后正因小事而責(zé)罰阿魯特氏時,命太監(jiān)掌嘴。掌嘴是清宮對女性最低賤的懲罰,連宮女都未必會被掌嘴,皇后阿魯特氏為此向慈禧太后求情:臣妾就算犯了什么大罪,也是從大清門抬進(jìn)宮的皇后,請皇太后為臣妾留點顏面吧!。

    大清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只在皇帝進(jìn)出紫禁城、殿試的三及第(狀元、榜眼和探花)出城、大行皇帝梓宮出城前往山陵安葬、帝后大婚時的皇后鳳輿入紫禁城等等時候,大清門才會開啟。阿魯特氏是正宮皇后,當(dāng)年大婚時當(dāng)然是坐在鳳輿中由大清門抬進(jìn)宮來。阿魯特氏之所以這樣說,是想提醒慈禧太后:“臣妾再怎么也是個正宮皇后,沒有該掌嘴的理由!。但這句話聽在慈禧太后耳中并非如此,慈禧太后是丈夫咸豐帝妃子,地位遠(yuǎn)遠(yuǎn)低于身為正宮皇后的慈安太后,雖然同治帝登基之后兩宮并尊,但實際上慈禧太后的禮制和待遇仍不及慈安太后。因此慈禧太后一生的遺憾,便是自己當(dāng)年不是從大清門進(jìn)宮,不曾當(dāng)過皇后。因此,阿魯特氏的一番言語,讓慈禧太后覺得,是在諷刺和嘲笑自己不是從大清門進(jìn)來的正宮皇后。

    怒不可遏的慈禧太后,一時氣過了頭,沒有多說什么,便命人將皇后送回寢宮,但從此,慈禧太后對阿魯特氏又更加痛恨。

    死因分析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英年早逝。14天后,兩宮皇太后發(fā)出懿旨:“皇后作配大行皇帝,懋著坤儀,著封為嘉順皇后。”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阿魯特氏崩逝于儲秀宮,年僅二十二歲。阿魯特氏為什么要死,其原因有兩個:一是靠山已無,生路邈茫。同治皇帝是阿魯特氏惟一的靠山和希望。在同治帝活著的時候,尚備受慈禧的虐待和凌辱,同治帝死了,靠山也就倒了,生活的希望破滅了。二是處境尷尬。同治帝死后,慈禧不為他立嗣,卻立同治帝的堂弟載湉(也是慈禧外甥)為嗣皇帝,承繼咸豐帝為子,這就將阿魯特氏置于處境尷尬的皇嫂之位,既不是皇太后,又失去了原來中宮皇后擁有的權(quán)力和尊貴地位。將來光緒帝立后以后,阿魯特氏的地位更為尷尬,這是有清以來從來沒有出現(xiàn)過的角色,這在客觀上把阿魯特氏推向了絕路。阿魯特氏死亡當(dāng)天,兩宮皇太后諭內(nèi)閣:“嘉順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宮,淑慎柔嘉,壸儀足式。侍奉兩宮皇太后,承顏順志,孝敬無違,上年十二月痛經(jīng)大行皇帝龍馭上賓,毀傷過甚,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實深!边@是清廷官方公布的死因,但說得含糊不清,難以讓人信服。

    阿魯特氏自入宮以來,處處小心謹(jǐn)慎,毫無失禮之處,但慈禧見到她,總是氣不打一處來,事事找茬。同治帝有病,阿魯特氏心中著急,但不敢去侍奉,慈禧責(zé)怪她“妖婢無夫婦情”。同治病勢垂危之際,阿魯特氏偷著去看望,并親手為同治帝擦拭膿血,慈禧又罵她“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阿魯特氏左右為難,怎么做也討不出好來。據(jù)《崇陵傳信錄》載,一次阿魯特氏去探望同治帝病,流著眼淚傾訴獨處宮中、備受虐待之苦。同治帝安慰她說:“卿暫忍耐,終有出頭日也!毙》蚱薜倪@些話被尾隨而來、在外偷聽的慈禧聽到了,勃然大怒,立刻闖進(jìn)宮來,抓住阿魯特氏的頭發(fā),一邊打,一邊往外拽,并揚言要備大杖伺候。病床上的同治帝欲救不能,眼睜睜看著皇后慘遭凌辱,又急又氣又害怕,竟昏了過去。慈禧這才饒了阿魯特氏。

    崇彝寫的《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載:一次,慈禧萌發(fā)了要廢掉阿魯特氏皇后位的想法。于是將擔(dān)任宗人府宗令的咸豐帝的七弟醇親王奕譞召來,商議此事。醇親王說:“欲廢后,非由大清門入者不能廢大清門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慈禧欲廢阿魯特氏之心才作罷,但卻由此深恨醇親王奕譞。

    阿魯特氏性格耿直,不善逢迎。她認(rèn)為自己是堂堂正正從大清門迎娶的皇后,只要自己行得端,做得正,沒必要阿諛奉承,溜須拍馬。而且,她有意無意地幾次刺激、激怒慈禧,致使矛盾更加尖銳。一次,阿魯特氏陪慈禧看戲,“演淫穢戲劇,則回首面壁不欲觀,慈禧累諭之,不從,已恨之”。一來阿魯特氏表現(xiàn)得不聽話,不順從,二來反襯出慈禧好淫樂,格調(diào)低俗,從而加深了對阿魯特氏的怨恨。阿魯特氏身邊的人勸她要處處討慈禧歡心,要善逢迎,只有和皇太后搞好關(guān)系才能保住自己的位子,否則于己不利。阿魯特氏則表示:“敬則可,則不可。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門迎入者,非輕易能動搖也!贝褥峭ㄟ^選秀女進(jìn)入皇宮的,最忌諱別人提從大清門而入,大清門是她心頭永遠(yuǎn)的痛。有人將阿魯特氏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認(rèn)為是故意蔑視自己,因而對阿魯特氏“更切齒痛恨,由是有死之之心矣”。

    關(guān)于慈禧為什么不喜歡阿魯特氏,最后將她逼上絕路,還有其他一些說法。

    有人說因為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端華是咸豐帝臨死時任命的贊襄政務(wù)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員之一,是慈禧的死對頭,后被朝廷賜死。慈禧因而遷恨阿魯特氏。

    還有人說,慈禧聞知阿魯特氏懷了孕,怕生了皇子,立為嗣,阿魯特氏就成了皇太后,自己就不能垂簾聽政了。(待考)

    還有的說,慈禧怕阿魯特氏把自己違背同治帝遺詔立皇子的秘密揭發(fā)出來,故將她置于死地。

    阿魯特氏年僅22歲,平時也沒有什么病,怎么會突然死去呢?很顯然不是正常死亡。關(guān)于她是怎么死的,在當(dāng)時就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概括起來,有四種說法:

    吞金而死

    這種說法比較廣泛,影響較大。

    絕食而死

    《李鴻藻先生年譜》載:“其后之崩,蓋絕食也!薄肚宕o(jì)事年表》、《庸盦筆記》等也持這種說法。

    吞鴉片而死

    《清室外紀(jì)》持這種說法。

    服毒藥而死

    《德宗承統(tǒng)私紀(jì)》如此記載。無論哪種死法,均屬于自殺。據(jù)說在阿魯特氏自殺之前,她的父親崇綺進(jìn)宮去看望她。見女兒整日以淚洗面,痛不欲生,眼睛都哭腫了,于是上奏慈禧,請示應(yīng)該如何辦。慈禧說:“皇后如此悲痛,即可隨大行皇帝去罷!币馑季褪腔屎罂梢匝撤。這時正巧女兒寫來了一張字條,征詢她應(yīng)該怎么辦,崇綺便在字條上批了一個“死”字。未幾,阿魯特氏便死了。

    在海外未刪減版的電影《一代妖后》中,就有這樣的場景:皇后阿魯特氏因不堪惡毒刻薄、心狠手辣的婆婆慈禧的一次次迫害,本想上吊自盡,卻未想被慈禧眼線逮到,抓到戲樓,慈禧聽到后,雖大驚,但還是狠心的懲治皇后,最后皇后被惡婆婆慈禧吊在戲臺上從幾十米以上的地方摔下來活活摔死。后來李翰祥導(dǎo)演覺得這一幕太過血腥,在國內(nèi)版中將它換為:嘉順皇后,崩于儲秀宮,死因不明,歷史載:遂而崩逝。雖然這是捏造,也看得出慈禧這人心狠手辣到極點。

    葬后劫難

    阿魯特氏死后,因同治帝的惠陵剛剛擇吉營建,所以她和同治帝的梓宮暫安于東陵的隆福寺。光緒十二年(1886)九月十八日,光緒帝奉慈禧皇太后親自護(hù)送梓宮到東陵隆福寺,在那里停放了三年半。

    營建山陵。按照封建社會的國家定制,新皇帝即位后,就應(yīng)該卜擇萬年吉地,營建陵寢?墒峭位实墼谖13年,生前孝哲毅皇后與同治皇帝合葬的惠陵始終未提及陵寢之事。直到同治帝駕崩了,急待入葬,慈禧才不得不派大臣在東陵和西陵為同治帝選擇陵址。相度大臣帶著風(fēng)水官在兩個多月里踏遍了東陵、西陵的山山水水,經(jīng)過反復(fù)比較、篩選,最后認(rèn)為東陵的雙山峪和西陵的九龍峪風(fēng)水最好。東陵的雙山峪龍氣舒展,堂局寬平,羅城周密,屏障全備!昂笥写笊揭詾榭,前有金星山以為照。金星山之兩旁更有萬福山朝于左,象山立于右”,“是真上吉之地”。

    光緒十二年(1886)二月二十三日,慈禧召見了相度大臣。慈禧詳細(xì)詢問了相度陵址的情況,由恭親王奕?做了回奏。最后集中在是用東陵的雙山峪,還是用西陵的九龍峪這個焦點上。慈禧征詢相度大臣們的意見,奕?回奏說:“以理,則九龍峪固佳;以情,則臣惠陵前景(徐廣源提供))下不敢言。”明顯流露出應(yīng)選用雙山峪的意向。奕?所說的“理”,是指乾隆帝規(guī)定的“昭穆相建”制度。按照這個制度,咸豐帝已葬在東陵,同治帝就應(yīng)葬在西陵。奕?所說的“情”是指父子之情、母子之情。咸豐帝的定陵和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都建在了東陵,如果顧此之情,使嬌兒長倚膝下,同治帝就應(yīng)葬在東陵。奕?非常圓滑,善于詞令。他明明傾向于選用雙山峪,卻說“臣不敢言”,意在讓慈禧自己作決定,自己免擔(dān)破壞“昭穆相建”制度的罪名。慈禧是何等精明之人,立時就明白了奕?的心思,當(dāng)即決定將東陵的雙山峪定為惠陵陵址。任命醇親王奕?、左都御史魁齡、戶部侍郎榮祿、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為承修大臣,于光緒元年(1875)三月十二日午時破土,八月初三日午時興工,經(jīng)過三年緊張施工,到光緒四年(1878)九月,惠陵、惠妃園寢及禮部、八旗、內(nèi)務(wù)府衙署、營房等工一律告竣;萘暌(guī)制雖然遜于以往清帝陵,但其木料均為堅硬名貴的梴楠木,因此惠陵素有“銅梁鐵柱”之稱。

    帝后入葬。經(jīng)欽天監(jiān)擇吉,定于光緒五年(1879)三月二十六日同治帝、孝哲皇后入葬惠陵地宮。三月二十一日,光緒惠陵朱砂碑 。

    帝奉兩宮皇太后由京啟鑾,去東陵參加同治帝、后的奉安大典。二十三日到達(dá)東陵的隆福寺,并住在了那里。二十四日辰刻,同治帝梓宮和孝哲皇后的梓宮從隆福寺暫安處奉移惠陵。光緒帝跪送后,由間道至惠陵,敬視方城、明樓、地宮后,于申刻跪迎同治帝、孝哲皇后梓宮到惠陵,兩具梓宮均停放在隆恩殿內(nèi)。三月二十五日,光緒帝在同治帝、后的梓宮前行遷奠禮后,奉移兩梓宮于方城前蘆殿內(nèi),安奉在龍車上。二十六日卯刻,孝哲皇后梓宮隨同治帝的梓宮葬入地宮。同治帝的梓宮安奉在棺床正中,孝哲皇后梓宮安奉在同治帝左(東)旁,均棺頭朝北,棺尾朝南。同治帝、孝哲皇后的謚冊、謚寶于梓宮入葬前安放在地宮左右冊寶石座上。眾大臣退出地宮后,敦宜皇貴妃(即慧妃富察氏)等進(jìn)地宮敬視同治帝和孝哲皇后梓宮。隨敦宜皇貴妃進(jìn)入地宮的可能有瑜妃赫舍里氏、珣妃、瑨嬪西林覺羅氏。她們與自己的夫君同治帝和皇后阿魯特氏作最后的訣別。同治帝的這4位遺孀,當(dāng)同治帝駕崩時,年齡最大的瑜妃19歲,年齡最小的皇貴妃富察氏(慧妃)才16歲,剛剛進(jìn)入花季妙齡就開始了數(shù)十年的漫長的寡居生活。敦宜皇貴妃等退出地宮后,在石祭臺前奠拜如儀。掩閉地宮石門,大葬禮成。

    地宮被盜。震驚中外的東陵第一起大盜案發(fā)生在1928年7月,軍閥孫殿英盜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地宮和慈禧陵地宮。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后,東陵地區(qū)的一些土匪、不法分子趁時局動蕩、政權(quán)交替的混亂之機,制造了東陵的第二次大盜案。這次被盜的陵寢有康熙帝的景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普祥峪定東陵)。被盜陵寢之多,損失之慘,比上次更為嚴(yán)重。

    據(jù)民國三十五年(1946)四月二十二日《世界日報》略載:“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盜,一、同治惠陵,棺兩口。一同治,一陪妃,尸體俱面目如生。金棺前供桌上同治翠印一、金表一。棺內(nèi)外珠寶、玉翠、金屬等品,用麻袋裝出,再用香爐量分,金子約二十余斤!

    又據(jù)民國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華北日報》略載:“惠陵盜犯供詞略稱:三十四年十一月間,奉司令命,征集民夫挖掘惠陵,用炸藥把石門炸開,第一層有四個架子,分列兩旁。一邊是皇帝翠印一顆、皇后翠印一顆,一邊是書籍及印刷板之類。第二、三層沒有東西。第四層有棺兩個,用斧錘等將棺劈開,由皇棺內(nèi)取出半斤重金墨匣一方、重四兩金八卦一個、美國贈品四邊鑲白珠可走半年之金表一個、朝珠白緙各兩串、二十四顆的白珠子兩串、翠扳指一個、金火盆一個、翠煙袋一支。在后棺內(nèi)取出鳳冠一頂,白玉鐲、金鐲各一對,翡翠、珍珠、瑪瑙及木質(zhì)朝珠各一串,重三兩金九連環(huán)一件,鳳凰簪子一件,瑪瑙扳指、金鑲白珠戒指、翠牌各一個,長翠簪一件,其他零星物品無法統(tǒng)計!

    孝哲皇后棺內(nèi)的這些隨葬品以及同治帝棺內(nèi)的隨葬品全部被盜走了。

    惠陵被盜后,由于東陵當(dāng)時處于無人管理狀態(tài),盜口一直到1952年清東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時才堵砌上。由于洞口長期未堵,當(dāng)?shù)卦S多百姓都到地宮里看過。當(dāng)?shù)亓鱾髡f:惠陵地宮里那位娘娘的尸體一點兒未爛,面目如生。她渾身被扒得一絲不掛,肚子被剖開,腸子流了一地。社會上盛傳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他們?yōu)榱巳〗鹱,把娘娘的腸子從頭到尾擼了一遍。 可憐的阿魯特氏皇后。死后百年竟也落得這樣的下場。

    人物評價

    幼時即淑靜端慧,崇公每自課之,讀書十行俱下。容德甚茂,一時滿洲、蒙古各族,皆知選婚時必正位中宮”。她受父親的影響,字也寫得很漂亮,尤其是能用左手寫大字,備受時人稱贊。

    《清宮詞》里有一首贊美孝哲皇后的詩:

    蕙質(zhì)蘭心秀并如,花鈿回憶定情初。珣瑜顏色能傾國,負(fù)卻宮中左手書。”

    珣、瑜指珣妃阿魯特氏和瑜妃赫舍里氏。意思是珣、瑜二妃雖有傾國傾城之美貌,但在文才上卻遜于善長左手寫字的中宮皇后。孝哲皇后喜好文學(xué),對著名的唐詩能“背誦如流”。平時她“氣度端凝,不茍言笑”,“曾無褻容狎語”,頗有母儀之風(fēng)。

    皇后冊文

    同治帝冊封阿魯特氏為皇后

    冊文曰:朕惟運協(xié)兩儀。乾健必資夫坤順。光昭四表。日升更頌夫月恒。觀天道之周行。實邦家之肇慶。爰諏吉日。用制宏章。咨爾阿魯特氏。乃翰林院侍講崇綺之女也。秀衍桂林。瑞徵椒殿。淑身維則。慎德有常。著端范于閨闈。早嫻女訓(xùn)。肅莊容于宮壸。允式母儀。茲仰承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以冊寶立爾為皇后。爾其勒儉居先。雍和逮下。徽音丕嗣。內(nèi)治克襄。夏凊冬溫。親兩宮之色笑。陳籩薦豆。佐九廟之馨香。令望式孚。蕃厘永迓。欽哉。

    冊謚阿魯特氏為孝哲皇后

    冊文曰:臣聞紫宸齊體。玉牀離連星之功。彤管揚芬。坤順表安貞之德。奉明禋而有恪。令范如存。熙鴻號于無窮。崇儀告?zhèn)洹J惟大后。性成孝敬。德著溫恭。毓瑞高閎。文定重伣天之表。來嬪京室。含章徵應(yīng)地之符。配皇極以禮肅。奉宸儀而班政。蘭掖型垂。愉婉承顏。篤兩宮之孝養(yǎng)。仁慈逮下。遇九卿以寬和。儉勤奉上。宮庭式化。愷悌贊垂裳之治。海禹騰歡。珩璜協(xié)乾化之隆。方期福履永綏。頌星軒之潤飾。何意坤儀云邈遐升。路隔層霄。悲深率土。緬懷令則。長炳耀于寰區(qū)。宜受大名。備欽崇之典禮。謹(jǐn)奉冊寶。上尊謚曰。孝哲嘉順淑慎賢明憲天彰圣毅皇后。于戲。勒瑤函而紀(jì)實。碩德丕昭。薦玉策以申虔。闡揚觀于不遠(yuǎn)。陟降在茲。寶箓常新。與球圖而并重。隆名永協(xié)。耀金石而流徽。宏啟嘉符。茂昌景祚。謹(jǐn)言。

    藝術(shù)作品

    《正說清朝十二后妃》之備受婆母虐待的皇后——孝哲皇后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版本演員劇中名
    1987兩宮皇太后麥小琴  
    1989一代妖后劉虹  
    1990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李菁  
    1993戲說慈禧陳曉瑩  
    2002天下第一丑陳萱  
    2006恭親王傳奇米揚  
    2012大太監(jiān)唐詩詠阿魯特·寶音

    TAGS: 女性 皇后 后妃 清朝 歷史
    名人推薦
    • 理查德·亨利·李
      理查德·亨利·李(RichardHenryLee,1732年-1794年)美國政治家、演說家,兩屆大陸會議的弗吉尼亞代表。在第二次大陸會議上,弗吉尼亞...
    • 撒路斯提烏斯
      羅馬的史學(xué)到了撒路斯提烏斯(Gaius Sallust Crispus, B.C.86~34年)的手里躍進(jìn)了一大步。撒路斯提烏斯也是一個活躍于政界的顯赫人物,曾當(dāng)選為公元...
    • 斐迪南二世
      斐迪南二世FernandoIIelCatólico(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阿拉貢國王(1479年-1516年在位),卡斯蒂利亞國王(1474年-1504年在位...
    • 魯厘公
      魯僖公,即姬申,為春秋諸侯國魯國君主之一,是魯國第十八任君主。公元前659-前627年在位。他為魯莊公兒子,承襲魯莊公擔(dān)任該國君主,在位33年。
    • 楊廷藝
      楊廷藝(越南語:D??ng ?ình Ngh?,?-937年,部份文獻(xiàn)作楊延藝),越南史上亦稱為“楊正公”,交趾愛州人,原為靜海節(jié)度使曲氏將領(lǐng),...
    • 裕勛齡
      我們從課本上先認(rèn)識了慈禧,知道她是“古代”人。后來我們知道慈禧原來也有照片,驚訝了一下。在后來我們知道給慈禧拍照的不是“掌握先進(jìn)技術(shù)”的老...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