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當(dāng)客下箸[(zhù),筷子]時,其驢尚未死絕也。乾隆辛丑年[公元1781年,乾隆清愛新覺羅弘歷的年號]。巴延三為山西長(長官),下令毀“驢香館”,為首者斬,其余俱充軍戍邊,并勒石永禁。
毀驢香館
山西省城外有酒肆(店鋪),所烹驢肉甚香美,遐邇(遠;近)聞名,群呼曰“驢香館”。其法以草驢一頭,養(yǎng)之至(極)肥,先醉以酒,后滿身排打[一一打過去]。欲割其肉,先釘四柱,將驢足縛住,又以木一橫于背,系其頭尾,使不得動。后以湯沃其身,去其毛,再以銳刃零割。驢慘號,仁(仁慈)者不忍睹?陀⑶昂笸,或肚當(dāng),或背脊,或頭尾,各隨其便。當(dāng)客下箸,筷子]時,其驢尚未死絕也。
履歷
有迂氏者,世稱迂公,性吝嗇。籬敗不修,瓦裂不葺。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兒東藏西匿,仍半身淋漓,且號且詬。妻詰曰:“吾適爾,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汝何以為父?何以為夫?”迂公無奈。旦日,延人治屋。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見雨兆。迂公嘆曰:“適葺治,即不雨,豈不徒耗資財!”
后記
轄廣西地區(qū)的廣東、廣西兩省之最高統(tǒng)治者,亦為清朝封疆大吏之一。
被提拔的聯(lián)想
古代乾隆,一世英名,卻有諸多笑話。一日夜,又心血來潮,喊門外值班的秘書擬寫文書。值班的叫巴延三,跟著小太監(jiān)急忙進去聽旨?汕≌f了一大通話,巴延三一句也沒聽進去,給嚇傻了。恰巧那個小太監(jiān)有文化,替他寫了文書,竟只字不差。交差后,乾隆看到文書不但沒丟言差句,且工整漂亮;噬蠁柮貢泻蚊,從此,乾隆知道了巴延三的名字,也從此,巴延三一路高升,最后升到兩廣總督。
先不說巴延三在崗位上的升遷提升了自身多高水平 ,也不說巴延三是怎麼應(yīng)付過來的,就說那個小太監(jiān),他的命運,他的用武之地,他的心理,該會是什麼樣的呢?
當(dāng)今社會,出了多少買官賣官的現(xiàn)行記?有多少能人“不得志”?又有多少人連句整齊話都不會說、連個大會說甚麼都不知道,念段文件還滿腦出汗,可卻一路高升,當(dāng)個局長還不舒服,還要進處,進廳!
乾隆時代沒有約束機制?僧(dāng)今有人大,有選舉,有民意測驗,有考察,有紀(jì)檢會,監(jiān)察局,還有個組織部。不是照樣顛倒黑白,歷史可以篡改,年齡可以變更,考察的結(jié)果可以不看,民聲可以不聽,官是領(lǐng)導(dǎo)說了算的。這就有了買官和賣官。
一次局級大調(diào)動,有近百人。有權(quán)的局長,要走動書記(特等),常務(wù)副書記(一等),市長(一或二等),全部常委(三等),副處(四等),全部局長和鄉(xiāng)鎮(zhèn)黨委書記(五等),鬧下來掙個正科,要開支百萬鈔票,不過,買官的錢是不會白花的。俗話說:要想別人給自己送禮,就先要學(xué)會給別人送禮。
不過,第一次提拔巴延三時,肯定不是送禮的過,但以后的提拔,離開送禮就是行不通的了。
歷史,就是這樣。干部管理,是實行不了“紅燈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