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事跡
早年就讀于成都法政學堂。1918年回國,翌年參與發(fā)起成立少年中國學會。1919年到 法國留學。
1923年12月2日在法國巴黎近郊成立 中國青年黨,任黨務主任。發(fā)起者為曾琦、 李璜、李石韙、 張子柱、何魯之等人。
1924年回國,10月10日,中國青年黨(即國家主義派)的機關刊物在上海創(chuàng)辦《醒獅》周報,宣傳國家主義,反對 國共合作。
1926年青年黨一大上當選為 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長。
1927年因與國民黨有矛盾去日本;貒髶硎Y反共。
1938年成立 國民參政會時,被聘為參政員。日本投降后,參加青年黨十大,當選為主席,反對國共合作,煽動蔣介石鎮(zhèn)壓共產黨人。但在抗戰(zhàn)中,曾呼吁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 1946年任“國大”主席團主席,次年4月參加 蔣介石政府,聘為總統(tǒng)府資政。
1948年赴美。是1948年新華社公布的43名戰(zhàn)犯之一,排名第42。
1951年卒于美國華盛頓。
主要成就
他創(chuàng)立了“ 國家主義派”
國家主義派指中國青年黨,當時以其外圍組織“ 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的名義公開進行活動。組織這個政團的是一些反動政客,他們投靠帝國主義和當權的反動派,把反對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當作職業(yè)。
主要理論是《中國之青年與共和之前途》一文。這組后來被結集出版、定名為《國體與青年》的文章,曾琦雜糅了“國家主義之父” 費希特與西方民族主義思潮的眾多觀點,并結合中國的救亡需要,形成了“國家主義”主張。他認為,在民族危亡之際,只有化以往的“文化主義”為“民族主義”,喚醒大多數民眾參與救亡,國家才可能生存發(fā)展。
毫無疑問,這樣的觀點,能夠贏得眾多青年的認同,其與“世界主義派”最大的不同就是對待蘇俄的態(tài)度不同。
曾琦曾將《國體與青年》一書寄給胡適邀其作序, 胡適于1919年初為此書作了序文,并且發(fā)表在2月24日《晨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