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加山 又造(かやま またぞう、1927年9月24日-2004年4月6日),日本畫家、版畫家。1927年出生于京都府,其父是一個西陣織圖案設計師。幼年隨父學畫 。1944年畢業(yè)于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1949年畢業(yè)于東京美術學校日本畫科,師事山本丘人。1956年為新制作協(xié)會會員,1974年為創(chuàng)畫會成員,1966—1972年為多摩美術大學教授,1989年為東京藝術大學教授。他是當代日本畫家中最富有革新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畫家之一。先后嘗試過洞窟壁畫、浪漫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表現(xiàn)主義、立體主義手法。其作品在有破有立中逐漸完善。其藝術生涯可分為3個階段:1950—1964年以動物和大自然為題材,代表作有《象和鳥》(1950年)、《湖和鹿》(1953年)、《悲哀的鹿》、《迷鹿》(1954年)、《跑》(1955年)、《冬》(1957年)、《群噪》(1958年);1965—1974年以宗達光琳派等古典技法表現(xiàn)出裝飾美,作品有《日、月、波濤》等;1975年以后,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裸婦圖,代表作有《白幕》、《黑色的網(wǎng)》、《橫躺的裸婦》、《臥著的裸婦》、《黑紗女》、《夏》、《躺著的裸女》等。顯示了他高度的造型概括能力。1973年和1980年先后獲藝術大獎和文部大臣獎。后入京都市立美術工蕓學校(現(xiàn)京都市立銅駝美術工蕓高等學校)、東京美術學校(現(xiàn)東京蕓術大學)卒業(yè)。師從山本丘人。1966年任多摩美術大學教授、1988年任東京蕓術大學教授。東京蕓術大學名譽教授。給傳統(tǒng)日本畫注入現(xiàn)代的美感。1997年入選文化功勞者,2003年獲日本文化勛章。曾多次訪問中國。1983年和1987年兩次應邀在中國中央美術學院講學,并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
作品
《黑色的網(wǎng)》是一幅版畫作品,刻畫一位身披黑紗的潔白裸女坐在閨房里。裸體的用線極其準確、肯定、精到,可稱天衣無縫,淡淡的肉色極其微妙。她的目光深邃,乳房豐滿,富有性感。畫家還不遺余力地精細勾畫了身上黑紗和背景壁毯的花紋,堪稱一絲不茍。繁縟厚重的圖案更襯托出白凈肉體的冰清玉潔。畫家以深厚的富有裝飾性的圖案功底和急進的現(xiàn)代意識,使他筆下的每一個裸婦既具有古典美,又有現(xiàn)代感,以至有別于日本任何一個裸女畫家。
《白幕》是加山又造的另一幅裸體畫,以日本畫為表現(xiàn)形式。它與前幅的《黑色的網(wǎng)》形成對照,不是以深色的背景來襯托少女潔白的肌體,而是整個畫面處于高光之中。它除了黑色秀發(fā)外,全部采用中間調子造型,充分發(fā)揮了日本畫細膩柔和的筆觸和裝飾性強的特點。畫家對于畫中的兩個裸女,著力刻畫了她們頎長健美的身材。與《黑色的網(wǎng)》中少女的深邃和陰郁相反,畫家突出了她們開朗的一面。因乳罩和內褲處未見日光而留下的白痕,反映出她們時常沐浴陽光,才得有健美的體魄。與畫家其他許多作品一樣,畫家精心備致地描繪了作為背景的花布圖案,借以暗示細微的女性心態(tài)。一條長長的白紗打破了呆板的構圖,不僅使兩個女性,而且使她們與背景聯(lián)系起來。左邊的女子踮腳舉起白紗的一角,右邊的女子輕輕地抓住白紗,使白紗多轉折,人物動態(tài)起伏而富于變化,整個畫面充滿節(jié)律。畫家還對色彩對比和素描關系表現(xiàn)入微,比如人體和背景成暖冷對比但明暗接近,而中間插入的白紗有意完整地使背景和人體隔開,避免了明暗上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