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信息
姓名:竇臮
性別:男
出生年月:不詳
國籍:中國
朝代:唐代
籍貫:陜西省麟游
民族:漢族
身份:書法家、書法理論家
人物簡介
竇臮(dòu,jì),字靈長,扶風(今陜西省麟游縣西)人,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竇蒙的四弟,活動在唐代天寶年間(742-755)。歷官范陽功曹、檢校戶部員外郎、宋汴節(jié)度參謀。工書,師承張芝、王羲之。
竇蒙曾說:“吾弟靈長翰墨師張、王,草隸精深。”南宋·陳思《書小史》稱其“詞藻雄贍,草隸精絕!逼渥兄摹妒鰰x》,起自上古,綜論歷代書家。
述書賦
《述書賦》一書,精窮旨要,詳辨秘義,起自上古,迄于并時,而終以其兄蒙,品題精核,蒙為之注(一說竇臮自注)!妒鰰x》二卷,上篇所述,自上古至南北朝,下篇所述,自唐代高祖、太宗、武后、睿宗、明皇以下,而終于其兄蒙及劉秦之妹,成書年代大約在天寶中。首尾凡十三代,一百九十八人(又有二O七人之說)。其品題敘述,皆極精核,注文尤典要不支。此篇綜論歷代書家,至為博洽。自來名著,后人咸有續(xù)編,或事仿效,獨此篇之后,書家至多,競無嗣響,蓋搜集批評,兩難難并,文辭之不易工,猶其余事,故有此篇所為千古獨傳之作的說法。
竇姓源流
竇姓源出一出自姒姓,為夏帝少康之后,以地名為氏。據(jù)《風俗演義》及《新唐書·宰相 竇姓
世系表》、《風俗通》和《尚友錄》等所載,上古夏帝太康在位時,荒廢政事,不理民情,沉湎于游樂田獵,遠去洛水的南面打獵,他的五個弟弟和后絡也跟隨去。這時,有窮國的君主羿由于人們不能忍受太康這種所作所為,就在黃河北岸抵御太康回國。太康的五個弟弟和他們的母親(即后緡),就到洛水轉彎流進黃河的地方去躲避和等候太康,等了100多天,不見太康回來,他們也被有窮國人發(fā)現(xiàn)管制起來了。這時,后緡懷孕臨近產期,就逃出自竇(洞穴地名),奔歸有仍,生下少康。太康失位后,弟中康(一作仲康)繼位;中康死后,子帝相繼位;帝相死后,子少康繼位。大概為了紀念祖上這個歷史事件,少康就給他留居有仍的抒、寵兩個兒子姓竇,世代相傳姓竇,形成竇氏。
竇姓源出二
出自古代氐族姓氏有竇氏,分布在今陜西、甘肅、四川一帶。據(jù)《魏志》載有氐王竇茂。
竇姓源出三
出自少數(shù)民族被賜改竇氏。據(jù)《通志·氏族略》載,有鮮卑族賜姓沒鹿回氏、紇豆陵氏,后魏孝文改為竇氏。
竇姓源出四
出自戰(zhàn)國時魏國有竇公,其后代簡改為竇氏。5、出自周穆王賜皇后氏族為竇氏,參考文獻《穆天子傳奇》 得姓始祖:少康。根據(jù)《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竇姓出自姒姓,相傳夏后氏帝相失國后,他的妃子(原為有仍氏人),逃出自竇,投奔娘家有仍氏,生子曰少康,留居有仍遂為竇氏。關于此事,在《風俗通》和《尚友錄》上也有記載。竇氏的始祖少康得姓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古老的姓氏之一。有仍是竇氏的最早發(fā)源地,也是古時的國名,這個地方在今山東省濟寧市一帶。故竇氏后人奉少康為竇姓的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