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師大歷史系教授
基本介紹
性 別女
出生年月 1968年5月
單 位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
個人情況綜述
1987年從德惠市實驗中學考入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1989年被選送到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實驗班,所學專業(yè)為埃及學。自此經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學習階段,歷時8年有余,最終完成了有關埃及學的學習。1998年4月留所任教至今,從事教學和研究的專業(yè)仍為埃及學。
東北師范大學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為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開設古代埃及史、古代埃及文明史專題和中埃及語語法與閱讀等課程;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史學理論研究》和《世界宗教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專題論文30余篇,專著2部,譯著1部;作為主持人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基地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規(guī)劃基金項目1項。
學習工作簡歷
1987年9月—1989年7月 東北師大歷史系 大學本科。
1989年9月—1991年7月 東北師大古典所 大學本科。
1991年9月—1994年7月 東北師大古典所 碩士研究生。
1994年9月—1998年4月 東北師大古典所 博士研究生。
1998年4月—2000年8月 東北師大古典所,講師。
2000年9月 晉升為副教授
2001年3月—8月英國利物浦大學做訪問學者。
2004年7月 晉升為教授。
2009年7月—8月 希臘塞薩羅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短期研修生。
社會學術兼職
中國民主同盟吉林省委員會高教委員會副主任。
內蒙古民族大學兼職研究生導師。
社會學術兼職
中國民主同盟吉林省委員會高教委員會副主任。 內蒙古民族大學兼職研究生導師。
教學工作
自1997年9月以來在東北師大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所先后為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研究生開設課程如下:
1. 世界古代史
2. 世界文化史
3. 古代埃及史
4. 古埃及文明史專題
5. 中埃及語語法與閱讀
6. 新埃及語語法與閱讀
7. 祭司體埃及語閱讀
主要科研方向
世界古代史、歷史文獻學、埃及學
主要科研項目
2003年—2005年,古代埃及與周邊地區(qū)關系,東北師范大學青年教師項目,項目主持人,6千。
2003年—2005年,古代埃及對外關系史,東北師范大學歷史學科“十五” 211工程,項目主持人,3萬。
2005年5月-2009年3月, 古代埃及對外關系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主持人,6萬。
2009年,古代埃及原始文獻選讀,東北師范大學哲學社會科學青年研究團隊項目,項目主持人,10萬
2009年,古代埃及象形文字文獻整理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一般項目,項目主持人,7萬。
2009年, 新王國時期古代埃及法令文獻翻譯、注釋與研究,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項目主持人,20萬。
主要科研成果
試論埃及新王國時期的神廟經濟, 《東北師大學報》,1994年第2期。
試論埃及第十二王朝時期王權與地方貴族勢力的關系, 《內蒙古民族師范學院學》,
1995年第4期。
The Inscription of Khnumhotpe II: A New Study,JAC 10(1995)。
試論埃及?怂魉雇醭,《東北師大學報》,1997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1997年第8期全文轉載。
The Relationships of Egypt and the Western Asia during the Middle Kingdom Reflected in the Inscription of Amenemhet II from Memphis,JAC 13(1998)
古代埃及第一中間期及其歷史影響,《東北師大學報》,1999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1999年第11期全文轉載。
The Inscription of Amenemhet II from Memphis: Transliteration,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JAC 14(1999)。
古代埃及年代學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世界諸古代文明年代學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版。
納爾邁調色板和古代埃及的統(tǒng)一,《歷史研究》,2000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01年第第2期全文轉載。
The Relationships of Egypt and Palestine during Early Bronze Age (ca. 3400-2000BCE,JAC 17(2002)。
第十八王朝時期埃及在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區(qū)的統(tǒng)治,《東北師大學報》,2002年第2期!陡叩葘W校文科學報文摘(CUPA)》2002年第4期轉載。
史前文化時期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區(qū)的關系,《史學集刊》,2002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03年第2期論點轉載。
論古代埃及和利比亞的關系,《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3年第5期。
新王國時期埃及和巴勒斯坦地區(qū)的關系,《東北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陡叩葘W校文科學報文摘(CUPA)》2004年第2期轉載,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04年第5期全文轉載。
論《出埃及記》的歷史真實性,《史學月刊》,2004年第12期,第一作者。
The Relationships of Egypt and Palestine during Middle Bronze Age (ca. 2000_1550/1500BCE,JAC 19(2004)。
論紙莎草紙的興衰及其歷史影響,《史學集刊》,2005年第3期,第二作者。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05年第10期全文轉載,并被2005年度的《中國學術年鑒》引用。
論古代埃及神話對基督神話的影響——關于奧西里斯和基督的比較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07年第1期。
論古代埃及阿瑪納宗教,《世界歷史》,2007年第5期。
新王國時期的對外戰(zhàn)爭對古代埃及文明的影響,《東北師大學報》,2007年第6期。第一作者。
阿蒙奈姆海特二世孟菲斯銘文譯注,《古代文明》,2008年第2期。
論古代埃及阿瑪納宗教中王權的本質和職能,《世界宗教研究》,2008年第3期。
從教諭文獻看古代埃及倫理教育的傳統(tǒng)內容,《東北師大學報》,2008年第6期。第二作者。
克努霍特普二世自傳體銘文譯注,《古代文明》,2009年第2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09年第6期全文轉載。
米格都戰(zhàn)役卡代什戰(zhàn)役海上民族入侵——論新王國時期的埃及對外戰(zhàn)爭,《歷史教學》(高校版),2009年第6期下半月刊。
沙巴卡石碑及其學術價值,《世界歷史》, 2009年第4期。
公元前1600年-前1200年古代東地中海世界的聯(lián)盟和聯(lián)姻,《東北師大學報》,2009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世界史》2010年第2期全文轉載。
獲獎信息
《埃及與東地中海世界的交往》,入選2010年全國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國家級,2011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