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作品
著有散文集《在城郊前哨》,詩集《唱給延河》、《生命的春天》、《小沈莊》、《朝鮮在戰(zhàn)斗》、《風雪情懷》、《迎新曲》、《英雄與孩子》、《同一片云彩下》、《繁星集》、《少丹集》、《青青的林子》、《嚴辰詩選》、《黑海的帆》、《嚴辰詩歌六十年》、《春滿天涯》、《戰(zhàn)斗的旗》、《晨星集》、《最好的玫瑰》、《紅岸》、《紅霞集》、《玫瑰與石竹》,報告文學集《光榮的崗位》、《時代新人》(合作)、《信天游選》、《民歌選集》,電影紀錄片撰稿《英雄戰(zhàn)勝北大荒》等。
嚴辰
(1822—1893),原名仲澤,字緇生,號達叟,桐鄉(xiāng)青鎮(zhèn)(今烏鎮(zhèn))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舉人,咸豐九年(1859)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3年后任刑部主事。不久辭歸鄉(xiāng)里。
嚴辰熱心地方興革,重視文化教育。同治三年(1864),江浙糧荒嚴重,嚴辰自上海募米運至烏鎮(zhèn),賑濟貧民。后又開辦善后局,修筑運河橋梁,以利交通。四年,創(chuàng)辦立志書院于青鎮(zhèn),任書院山長。十年,又于書院前河埠之西建文昌閣。其后,任桐鄉(xiāng)桐溪書院、濮院翔云書院山長多年,建立鄉(xiāng)鎮(zhèn)義塾6處,為鄉(xiāng)里培育大量人才。為人剛正不阿,關懷民生疾苦。時征收漕米,官吏常借“樣盤”克扣百姓牟利。光緒元年(1875),奏準革除樣盤,立碑永禁,百姓稱便。又創(chuàng)建積谷倉,錢谷并儲,得谷數(shù)千石、銀3萬余刃。八年、十五年大災,百姓賴以度荒。
嚴辰久有志于修縣志,曾數(shù)請人主筆,皆不稱意,乃于光緒三年(1877)自任總纂,邀集文友相助。嚴辰身負重任,奔赴各地采集文獻典籍,遍訪時人耆宿,或家居或舟居,日以編志為課,且時常帶病采輯。數(shù)年之間,全國18行省僅3省未到,省內(nèi)各府縣方志幾全備無缺,又親至殳山、甑山勘測山之大小高下,以訂舊志之訛。10年辛苦,耗資4000元,至十三年,《桐鄉(xiāng)縣志》編定付梓。全志24卷,首4卷,體例有創(chuàng)新,內(nèi)容3倍于舊志。俞曲園為題書名,并贊“體大而義精,文詳而事核”。近年,臺北成文出版社據(jù)以影印,編入《中國方志叢書》中。十九年,因病赴皖就醫(yī),逝于安慶。另著有《墨花吟館詩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