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無顓死后繼承為君主,前342年至前306年在位37年,之后楚攻越,無強(qiáng)戰(zhàn)敗被殺殉國。
生平
無彊繼位后頗思振作,想重振雄威,整軍與中原各國爭霸,他把目標(biāo)放在了齊國,決心興兵征伐。齊威王派使者去勸阻無彊。使者說:“越國如果不討伐楚國,不能稱王稱侯。大概越國不敢不討伐楚國的原因,是因為沒有三晉(指當(dāng)時的韓、趙、魏三國)的幫助。韓、魏兩國如果追隨越國進(jìn)攻楚國,不但損兵折將,而且自己的領(lǐng)土也會受到威脅。那么,越國如此看重同三晉的盟約有什么意義呢?”
越王無彊說:“我與三晉結(jié)盟,并非讓他們?yōu)槲掖蛘。只是希望魏國把軍隊駐扎在大梁城下,威懾楚國,使楚軍被牽制而無法威脅越國和中原各國,那么大家就可以合力打敗楚國,韓、魏兩國就可不戰(zhàn)而分得土地,不耕種而獲得糧食,F(xiàn)在韓、魏兩國不這樣做,卻在黃河、華山之間互相攻伐,被齊國利用。我所期待的韓、魏兩國如此失算,我怎么能依靠它們稱王呢?”
使者說:“越國沒有滅亡真是萬幸呀!我不認(rèn)為那種像轉(zhuǎn)動眼珠一樣運用智慧,能看得見毫毛卻看不見睫毛是值得看重的,F(xiàn)在大王知道三晉的失策所在,對越國的失誤卻自己沒有察覺。這就是剛才我用眼睛所作的比喻。大王所期待三晉的,既不是讓他們效汗馬之勞,又不是與越國軍隊結(jié)成同盟,只是希望他們來分散牽制楚國的兵力。現(xiàn)在楚國的兵力已經(jīng)分散了,還有什么期待于三晉的呢?”
越王無彊問道:“為什么這樣說?”
使者回答說:“楚國布置軍隊的戰(zhàn)線長達(dá)三千七百里,兵力分散還有比這更大的嗎?這樣好的時機(jī)不進(jìn)攻楚國,我由此知道越國是大不足以稱王,小不足以稱伯的。再說,讎、龐、長沙等地是楚國的糧食產(chǎn)地,竟陵澤地區(qū)是楚國的木材產(chǎn)地,越國如果尋找機(jī)會用兵打通無假關(guān),那么這四個城邑就不能向楚國郢都進(jìn)貢糧草物資了。我聽說圖謀稱王而沒達(dá)到,至少也可以稱伯。然而不能稱伯的原因,是由于策略上的失誤。因此希望大王調(diào)轉(zhuǎn)兵鋒,進(jìn)攻楚國。”
在齊國使者花言巧語下落入了圈套,放棄了原先的既定計劃,莽撞地進(jìn)攻楚國。楚國國君楚威王大怒,興兵伐越, 越王無彊率軍親征,迎戰(zhàn)楚軍,雙方展開激戰(zhàn),結(jié)果越軍大敗,連越王無彊也在陣前被殺。楚國趁機(jī)攻取越國的吳地,并一直推進(jìn)到錢塘江,設(shè)立江東郡。
越王無彊突然被殺,越國徹底崩潰,王族們開始互相殘殺,各自稱王,無彊之子玉逃回都城會稽稱王,但只能控制都城周圍,無法再統(tǒng)一越國。楚國趁機(jī)坐收漁翁之利,將越族勢力擊退到沿海島嶼,逼越國貴族臣服,無彊之子蹄率先投降,被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后來發(fā)展成了歐陽這個姓氏),此后楚國逐步控制越國故地。
不愿意臣服的越國人只好顛沛流離,向更南的臺州、溫州和福建地區(qū)遷徙,有的人甚至乘船出海向日本、越南遷徙。其中越王玉的后裔搖后來在漢初在臺溫地區(qū)建立了東甌國,越國貴族的另一支無諸則在福建建立閩越國。漢初兩國互相爭正統(tǒng),戰(zhàn)爭不斷,被漢朝朝廷廢滅。
史籍記載
句踐卒,子王鼫與立。王鼫與卒,子王不壽立。王不壽卒,子王翁立。王翁卒,子王翳立。王翳卒,子王之侯立。王之侯卒,子王無彊立。
王無彊時,越興師北伐齊,西伐楚,與中國爭彊。當(dāng)楚威王之時,越北伐齊,齊威王使人說越王曰:「越不伐楚,大不王,小不伯。圖越之所為不伐楚者,為不得晉也。韓、魏固不攻楚。韓之攻楚,覆其軍,殺其將,則葉、陽翟危;魏亦覆其軍,殺其將,則陳、上蔡不安。故二晉之事越也,不至於覆軍殺將,馬汗之力不效。所重於得晉者何也?」越王曰:「所求於晉者,不至頓刃接兵,而況于攻城圍邑乎?原魏以聚大梁之下,原齊之試兵南陽莒地,以聚常、郯之境,則方城之外不南,淮、泗之間不東,商、於、析、酈、宗胡之地,夏路以左,不足以備秦,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矣。則齊、秦、韓、魏得志於楚也,是二晉不戰(zhàn)分地,不耕而獲之。不此之為,而頓刃於河山之間以為齊秦用,所待者如此其失計,柰何其以此王也!」齊使者曰:「幸也越之不亡也!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豪毛而不見其睫也。今王知晉之失計,而不自知越之過,是目論也。王所待於晉者,非有馬汗之力也,又非可與合軍連和也,將待之以分楚眾也。今楚眾已分,何待於晉?」越王曰:「柰何?」曰:「楚三大夫張九軍,北圍曲沃、於中,以至無假之關(guān)者三千七百里,景翠之軍北聚魯、齊、南陽,分有大此者乎?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此時不攻楚,臣以是知越大不王,小不伯。復(fù)讎、龐、長沙,楚之粟也;竟?jié)闪,楚之材也。越窺兵通無假之關(guān),此四邑者不上貢事於郢矣。臣聞之,圖王不王,其敝可以伯。然而不伯者,王道失也。故原大王之轉(zhuǎn)攻楚也!
於是越遂釋齊而伐楚。楚威王興兵而伐之,大敗越,殺王無彊,盡取故吳地至浙江,北破齊於徐州。而越以此散,諸族子爭立,或為王,或為君,濱於江南海上,服朝於楚。
家庭
兄弟
越王無顓,古本《竹書紀(jì)年》稱菼蠋卯,是戰(zhàn)國時期越國的君主,無余死后繼承為君主,前360年至前343年在位18年去世。
兒子
玉(見《吳越春秋》)
蹄(次子,為歐陽姓始祖)
前任: 兄越王無顓 | 戰(zhàn)國越國君主 前342年─前306年 | 繼任: 無,最后一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