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晁說之(1059-1129),字以道,一字伯以,濟州鉅野(今山東巨野)人(《宋史· 晁補之傳》)。因慕司馬光為人,自號景迂生。神宗元豐五年(1082)進士。哲宗 元祐初,官兗州司法參軍,紹圣時為宿州教授,元符中知磁州 武安縣;兆诔鐚幎辏1103),知定州 無極縣。后入黨籍。大觀、政和間監(jiān)明州造船場,起通判 鄜州。宣和時知成州,未幾致仕。欽宗即位,以著作郎召,除秘書少監(jiān)、 中書舍人,復(fù)以議論不合, 落職。高宗立,召為侍讀,后提舉杭州洞霄宮。建炎三年卒,年七十一。
人物生平
元豐五年(1082),進士及第,蘇東坡稱其自得之學(xué),發(fā)揮《五經(jīng)》,理致超然,以“文章典麗,可備著述”舉薦。范祖禹亦以“博極群書”薦以朝廷,曾鞏亦力薦。元符三年(1100),知無極縣。應(yīng)詔上言祗德、法租、辨國疑、歸利于民、復(fù)民之職、不用兵、士得自致于學(xué)、廣言路、貴多士、無欲速無好高名等十事。后歷任監(jiān)陜州集津倉、監(jiān)明州船場,通判廊州、提舉南京鴻慶宮、知成州。靖康初,召至京,任秘書少監(jiān)兼渝德、尋以中書舍人兼詹事。力言三鎮(zhèn)不可割,諫止欽宗不可棄汴京出狩。
學(xué)富五車
高宗即位,接猷閣待制兼侍讀。其說頗雜,不專一師。從司馬光學(xué)《太玄》之學(xué);又以邵雍弟子楊賢寶傳其先天之學(xué),以窮三《易》之旨;于泰山孫復(fù)之門,從姜至講《洪范》;在關(guān)中留心張載之學(xué)。創(chuàng)景迂學(xué)派,主要弟子有朱弁、王安中。他守司馬光疑孟之說,不喜《孟子》,奏請去《孟子》于講筵。認為“六藝之志在《春秋》”,而紛然雜于釋、老、申、韓不知其弊,是因不學(xué)《春秋》之過。其說經(jīng)不茍同于先儒,以為博學(xué)而不闕疑,是誣先哲而欺騙后生。攻擊王安石“新學(xué)”,尤不遣余力,指責害教,則三綱五常絕滅。言天不足畏,兇德不足忌,百姓或可騷擾之類,是害教。指鹿為馬、一時跋扈之言論,顛倒破壞先王的格言,以天下為鹿而指之;不亦甚乎!又言王安石不應(yīng)配享神宗,也不該配享孔子。他承襲張載之說,強調(diào)“聞見之知非德性之知”。崇尚《中庸》,其書曰“戒慎”、“恐懼”,是言誠。事上之道莫若忠,待下之道莫若恕。無為其所不為,能正其行為。無欲其所不欲,則能夠正其心。主張人應(yīng)志于道德,功名不足論。志在功名,富貴則不足論,志在富貴,則其與功名背道而馳。古人則顧是非,不顧利害。若顧利害,為古人所恥。而今人連利害亦不顧。古人責名必責實。但責名為古人所恥,今人名亦責。治學(xué)主張,論理,論自己之所當為,應(yīng)以根本論。論事,論人之所當為,須從事勢上論。其說專主北學(xué),凡詁訓(xùn)多取許叔重《說文解字》、陸德明《音義》。亦采掇僧一行、李鼎祚、陸希聲、王昭素、胡翼之等人所論。晚年頗信佛學(xué),日誦《法華經(jīng)》,自稱“國安堂老法華”,又稱“天臺教僧”。呂東萊評謂“其學(xué)固雜,然質(zhì)厚而少穿鑿,可取者多”《宋元學(xué)案·景迂學(xué)案》)。在理學(xué)發(fā)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易商瞿大傳》、《書論》、《易商小傳》、《商瞿易傳》、《商□外傳》、《親氏易式》、《晁氏詩傳》、《詩論》、《晁氏書傳》、《晁氏春秋傳》、《春秋辯文》、《春秋年表》、《古論大傳》、《論語講義》、《壬寅孝經(jīng)》、《五經(jīng)小傳歷譜》、《周易太極傳》、《外傳》,均佚亡!兑仔羌o譜》、《易規(guī)》、《中庸傳》、《景迂生集》。
個人詩集
晁說之詩,以四部叢刊續(xù)編影印舊鈔本《嵩山文集》(集中“禎”字皆缺,注“今上御名”,當沿宋本之舊)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等。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詩詞選摘
哀韓君表無文編
少師名德振鵷鸞,孫子何為短羽翰。
不使功名藏竹間,宜留文字後人看。
六丁取去嗟韓第,七子亡來恨建安。
賴有上公曾塔葬,多情無用涕丸瀾。
八月十五戲作
稱意中秋月滿樓,只嫌歌扇遏云浮。
不如風(fēng)雨連天起,要得伊人也解愁。
白雁陂
白雁陂前淮海思,今朝淮海雁相隨。
固知憐我飄零甚,忘卻青嵩碧潁時。
悲秋
白楊夾道起秋聲,要使征人恨不平。
自笑一生成底事,元常筆禿卻談兵。
比日風(fēng)雨甚異山下人云此六月龍會時也中頂有會龍洞予嘗游焉賦詩記其事今感之有作寄趙德麟
西峰掩映東峰明,倏忽起滅令人驚。
九野雨足龍上征,六月正乃會琀珩。
雷電斷絕風(fēng)來輕,鼓倡鼙和鈴簫笙。
虹霓舒旆云搖旌,萬龍夭矯宿崢嶸。
天門大開仙子迎,不比它邦時雨行。
中天有洞遺珠纓,我昔酌泉探幽清。
尚疑不然今信誠,安得問訊驂騎鯨。
脫去禁令朝玉京,相羊容與俯四瀛。
下呼我友何營營,寒饑暑渴亦已更,
胡不同我此長生。
辟谷
辟谷終無術(shù),求田早自慵。
病能添旅思,雨善起秋容。
本色官猶阻,非時好孰從。
封侯如可覓,要自愧長公。
避地
久欲為僧避世喧,況當寰海正飛翻。
五臺自有天臺院,處處流通玄妙門。
避地
避地半徒步,身存亦幸哉。
有詩慚寡和,無酒愧空杯。
重鎮(zhèn)求須與,親王去未回。
吾生本多樂,今日但余哀。
別後寄東萊公
鳳老不行食,子復(fù)將眾雛。
一門三世行,名數(shù)文章俱。
自可不富貴,天德公已余。
公乎默終日,誰言得親疏。
人間亦何事,前賢重作書。
公豈不窮愁,聊為筆墨娛。
掩卷長嘆息,曷不巖廊與。
卻慚小人計,不當君子居。
可恨空江水,潮生明月初。
捩柁讋北客,別去敢踟躇。
回首望丹穴,涕泫日漣如。
別親舊
歲暮征裘返故園,愀然去國亦難論。
獨尋碧草日三徑,誰在紅蓮夜五門。
久分云霄能割席,乍驚襤縷有離尊。
即看短發(fā)邊城去,風(fēng)雨仇池役夢魂。
別一上人
同游不二境,卻有別離情。
為日添香火,中原正用兵。
病目作近體詩五首
病目經(jīng)旬作夢中,只應(yīng)天意欲教慵。
詩成愿作瞎太祝,位極恥為盲老公。
不用千憂徒畫足,何妨一笑謾書空。
頗不如喜見人志,好在春來六六峰。
病目作近體詩五首
何事蘭成酷愛愁,借愁為樂總宜休。
天涯二月無新歷,京國三年誤舊游。
忽接家書迷遠近,欲為客難卻沉浮。
道人猶喜頻相遇,話盡丹丘更虎丘。
病目作近體詩五首
江頭未省逢春事,風(fēng)雨朝朝夜夜深。
皎潔一生余白發(fā),辛勤百計只丹心。
不疑鄭默世能怨,敢恨虞翻論所侵。
明日逢人添俛首,會催歸興到山林。
病目作近體詩五首
沉沉何處有春柔,目極無垠風(fēng)雨秋。
底事須登七尺劍,要當自掖千金裘。
圖書雖滿愧黃絹,桃李縱開嘲白頭。
事與愿違宜泯泯,愿違於事更悠悠。
病目作近體詩五首
愁極猶知吾道尊,尚煩幾許北堂萱。
善人在疚鄉(xiāng)評減,老物可憎天意存。
謾使楚囚臨澧浦,難教漢使識河源。
著書昔日年猶少,老意今朝欲絕言。
病臥聞韓公表雨中出謁
綠陰飛雨作秋容,衰病呻吟高枕中。
何事公孫健騎馬,黃金帶客好相從。
病中思建茶不可得因作呈胡季和
新政勤勞儉素中,建溪千焙一毫供。
人知廉恥苞苴減,運屬危原丘壑空。
慣以槍旗論勝負,果勞甲胄歷危兇。
不登王會篇中物,便好從今永絕蹤。
病中謝張簿陽字韻詩
藥有一君元長厚,病教五鬼逞狂陽。
公詩可但能除瘧,萬痾都如律令忙。
不眠
孤客危冠不得眠,清燈古像共安禪。
鬼神未用來聽法,我自觀心絕世緣。
才上人處見圓機五字輒用其韻作
振錫千峰下,觀空萬象前。
水深猱臂直,雪厚虎諦圓。
工部淚徒感,贊公燈不眠。
當年郭有道,今日更談禪。
慚愧
神邑凡才日抗塵,早年聞道晚因循。
腦能充溢無華發(fā),心得休閑不老身。
種種已慚為客子,悠悠更愧作官人。
吾言可復(fù)終歸去,何處桃源可問津。
曹仁熙畫水壁
夫子在川上,悠然嘆所逝。
見逝不見水,身與水不二。
天維及地軸,去矣不可制。
日月徒勞勞,出入丈赤地。
莫言此身微,久圍待經(jīng)濟。
或指波濤觀,姑在蹄涔內(nèi)。
後人不及門,有口安足議。
劣得蒙莊周,動與呂梁會。
肇公識前波,不共後波系。
龐公橋柱流,奔湍是誰事。
熟夸觀濤者,八月吳儂戲。
瞪目不敢瞬,睫軟蛟鼉噬。
多謝曹仁熙,筆端落妙意。
欲采甓社珠,於此觀粲翠。